回宫次日,雍正于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林潇潇奉旨旁听。殿内烛火通明,御案上奏折堆积如山。雍正神色肃穆,与张廷玉、怡亲王等人商议西北军务、漕运改制等要政。林潇潇静坐一侧,默默记录要点,偶尔为众人添茶研墨,姿态恭谨却不容忽视。
议至晌午,雍正忽将一奏折递与林潇潇:“爱妃看看此策。”众臣皆是一怔——奏折内容涉及山东灾民安置,乃前朝要务,向来非后宫可涉。林潇潇从容接过,细读后沉吟道:“皇上,臣妾以为,灾民安置当以‘赈济’与‘工赈’并行。开仓放粮可解燃眉之急,以工代赈则能防民生变。”雍正颔首:“与朕所想一致。”当即朱批准奏。
此后数日,雍正几乎夜宿碎玉轩。他不仅与林潇潇共膳同寝,更常将奏折带至此处批阅,允她旁听甚至参议。这一夜,雍正批阅至深夜,忽搁笔叹道:“潇潇,朕有时觉得,这龙椅坐得甚累。”林潇潇轻声道:“皇上为天下操劳,臣妾愿分担万一。”
雍正凝视她良久,忽道:“若朕立你为后,你可愿意?”林潇潇心中剧震,面上却强自镇定:“皇上,皇后娘娘尚在,臣妾不敢僭越。”雍正冷笑:“她?朕已给她太多机会。”他起身行至窗边,望着沉沉夜色:“南巡之前,朕尚念旧情。如今……她与年家余孽勾结,朕岂能容她!”
林潇潇跪地:“皇上,臣妾不求后位,只求常伴君侧,为皇上分忧。”雍正扶起她,目光深沉:“朕知你心意。但这后宫,终究需一个真正的主人。”
未几,前朝风波渐起。都察院御史联名上疏,以“后宫干政”为由,弹劾林潇潇“妄议朝政,败坏纲常”。奏疏言辞激烈,甚至暗指雍正“惑于女色,失人君之度”。雍正勃然大怒,当廷斥责御史“迂腐无知”,并将奏折留中不发。
消息传至后宫,齐妃、富察贵人等人暗中窃喜,以为抓住了林潇潇的把柄。景仁宫内,皇后虽仍“称病”,却通过心腹宫女传出密令:“联络前朝老臣,务必将‘干政’之名坐实!”与此同时,年家旧部与赫舍里氏家族暗中串联,欲借此事掀起更大风浪。
林潇潇得知消息,并不惊慌。她深知这是皇后一党的反扑,亦明白雍正的态度已是最大庇护。她连夜修书致父林如海,请其在朝中暗中周旋,稳住清流一派。又密会甄嬛、安陵容,嘱其留意宫中动静,谨防有人借机生事。
三日后,雍正于乾清宫设宴,款待南巡有功之臣。席间,他当众褒奖林潇潇:“嘉懿贵妃明慧贤德,佐朕南巡,安定民心,功在社稷。”并特赐东珠一斛、田庄千顷,更允其父林如海入阁参政。恩宠之盛,举世皆惊。
宴毕,林潇潇回到碎玉轩,虽疲惫却心潮澎湃。她屏退众人,独坐镜前,望着镜中雍容华贵的自己,忽觉陌生。权力的滋味如此甘美,却也如此危险。正沉思间,窗外忽传来一声轻响——似有人影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