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带着“九族消消乐”的余韵,手指轻轻一划,期待下一个乐子。
新视频加载出来,风格却陡然一变,背景音乐舒缓,画面呈现出高清的昆虫特写和自然风光,标题带着学术气息:
【2024年度,花国十大昆虫新物种】
“嚯?科普向?”
黎哲有点意外,“新物种?每年都能发现新虫子啊,这世界真奇妙。”
刘彻:“昆虫?新物种?”
刘彻看着天幕上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小虫子,眉头微皱。
“后世之人,竟费心劳力去辨识此等微末之物?”
他难以理解这种对“无用”之物的兴趣。
一老汉,看着天幕上被放大的、奇形怪状的虫子,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随即又挠挠头:“乖乖,这些个未来人……恁是清闲?”
【视频继续,旁白声音温和而带着一丝探寻:】
【“其中一种新物种的发现地点,非常接近北宋文豪苏轼《赤壁赋》中所描绘的意境之地。”】
【“这让参与发现和命名的工作人员们,瞬间就联想到了那个流传千古的名篇.............”】
原本正炖肉的苏轼,动作猛地一顿,耳朵瞬间竖了起来!
“哦?与吾之《赤壁赋》意境相近?” 他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莫非.........是以赋中佳句命名?” 他心中快速闪过几个绝妙的意象。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
“赤壁赋?!苏子瞻的传世之作!”
“发现地点意境相符?”
“此命名定有深意!”
“不知是何等虫,竟能得此殊荣?”
无数书生、诗人、词客都来了精神,放下手中书卷笔墨,屏息凝神,期待这个名字降临。
【画面展示着这种微小昆虫的生态影像,它在静谧的夜色中悄然羽化,翅翼轻薄透明,在晨露微光中短暂飞舞。旁白带着一丝感慨:】
【“这种小虫,成虫的寿命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它们在凌晨时分羽化,必须在黎明到来之前,完成它们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
苏轼若有所思: “朝生暮死..........倒是...........”
【视频切回访谈画面,一位研究员笑着解释:】
【“当时大家讨论命名时,就觉得用这个联想特别有趣,也很有浪漫色彩。没想到一提出来,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了!”】
各朝观众心痒难耐:
“有趣浪漫?一致同意?”
“快说啊!究竟是何种雅名?!”
“莫不是‘赤壁虫’?‘蜉蝣虫’?”
猜测声在各时空的茶馆、书院、文会上此起彼伏。
【视频终于揭晓答案,旁白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
【“为了纪念苏轼,以及他在《赤壁赋》中那流传千古、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浩瀚的深刻感悟——”】
【画面定格在《赤壁赋》中那句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旁白清晰吐出那个石破天惊的名字:】
【“于是,我们便浪漫地将此新发现的、朝生暮死的昆虫,命名为——”】
【巨大的、充满学术感的拉丁文学名和中文名同时浮现:】
【Su Shi insecta(新属新种)】
【“苏——轼——虫。”】
“………………”
万籁俱寂。
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天幕下的苏轼:他脸上的期待、好奇、瞬间僵住!
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
“苏……苏轼……虫?”
他艰难地重复了一遍,“吾............吾?!”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荒谬、错愕、哭笑不得,浪漫?这浪漫得他想打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白拍着桌子,笑得前仰后合,“苏……苏轼虫?!妙!妙绝!!”
各朝各代的文人:
“我的天!这..........确实‘有趣浪漫’!哈哈哈!”
“后世之人...........当真...........当真不拘一格!哈哈哈哈!”
无数人笑得捶胸顿足,感觉这是天幕开播以来最“缺德”也最精妙的“文雅”操作。
【视频旁白似乎还嫌不够,最后补上了一句堪称神补刀的总结,配上一个极其欠揍的“滑稽”表情包:】
【“嗯............怎么说呢?这也算是...........弥补了苏轼他老人家,一直未能入选生物圈的遗憾吧?”】
苏轼:“弥补遗憾?!入选生物圈?!!”
他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指着天幕的手指直哆嗦,“这哪里是浪漫,分明是促狭!是消遣老夫!”
黎哲已经笑倒在床上:
“神特么‘苏轼虫’!还‘弥补生物圈空白’?!苏东坡知道怕不是要连夜托梦骂街!哈哈哈哈!”
他火速点开评论区。
热评第一条:
【“苏轼:被贬一生,死后直接贬出人籍了属于是。(点烟.jpg)”】
黎哲毫不犹豫地给这条神评点了个大大的赞。
某个时空,承天寺:
正与苏轼月下对酌、谈论诗文意趣的张怀民,刚抿了一口酒,恰好看到天幕上“贬出人籍”的评论。
“噗——咳咳咳!”
他一张脸憋得通红,肩膀疯狂抖动,想努力憋住笑,但看着身边好友苏轼那张由红转青、由青转黑、写满了“生无可恋”的脸............
“........咳咳.........子.........子瞻兄.........咳咳..........” 张怀民最终还是没忍住,指着天幕,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笑声:“哈哈哈哈哈!后世之人..........太有才了!哈哈哈哈!” 完全不顾及旁边苏轼那快要杀人的目光。
苏轼看着狂笑的损友,再看看天幕上那“苏轼虫”和“贬出人籍”,悲愤交加:
“...................” 他深吸一口气,再深吸一口气,最终化作一声长叹,自暴自弃地抓起酒壶猛灌了一大口。
“罢了罢了!蜉蝣便蜉蝣!沧海一粟便沧海一粟!”
黎哲给那条“贬出人籍”的神评点完赞,黎哲也感觉累了。
一阵强烈的倦意涌上心头,眼皮开始打架。
“哈欠............” 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渐渐模糊,“算了........顶不住了..........” 嘟囔着,手机从手中滑落,黎哲脑袋一歪,沉沉睡去。
屏幕并未熄灭,依旧闪烁着微光,播放着“苏轼虫”短暂而绚烂的生命历程。
而各时空的看客们,却还沉浸在巨大的余波中:
朱元璋还在琢磨“大清”和“巴图鲁”,对“苏轼虫”这种事不太感冒。
李世民则觉得这命名促狭忍不住莞尔一笑。
夜色深沉,天幕无声。
黎哲的鼾声轻起,将在明日太阳升起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