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崩析瑜亮合 东吴余烬归炎汉】
恶蛟滩一役,终以两败俱伤告终。
敖刚麾下龙宫精锐,十不存三,残存蛟龙战舰拖着累累伤痕,偃旗息鼓,狼狈不堪地逃回深海龙宫。
敖刚本人龙鳞剥落多处,元气大伤,闭关不出,龙皇权威一落千丈,四海暗流涌动。
曹魏魔军虽凭郭嘉奇计惨胜,击退敖刚,但自身折损同样惊人,更兼魔蕈毒性未除,魔元反噬隐患深种,不得不收缩战线,退回邺都魔渊深处舔舐伤口,暂时无力南顾。
东南僵局,竟以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暂告一段落。
……
建业城,吴王宫。
气氛却并未因外患暂消而缓和,反而更加凝重,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敖琼高坐于原本属于孙权的王座之上,脸色阴沉得可怕。
殿下,东吴旧臣与蛟宫将领分立两侧,泾渭分明,彼此目光碰撞间皆带着警惕与敌意。
敖刚的惨败,并未让她感到丝毫快意,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恐惧与压力!
龙宫实力大损,她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和威慑!而曹操魔军虽退,谁知何时会卷土重来?
更让她如坐针毡的是——周瑜!
此人心机深沉,智近乎妖,借她之手扳倒敖刚,又实际掌控着东吴最后的精锐!如今外患稍息,他的存在,就显得格外刺眼与……危险!
她不能再容忍一个无法完全掌控的“权臣”留在身边!
“周都督。”敖琼开口,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如今外患暂平,然国事维艰。龙宫新遭重创,本宫心绪不宁,恐难总理朝政。陛下重伤未愈,嗣君年幼……为社稷计,还请都督……交出兵符印信,归政于朝,由本宫与诸位大臣共议国事。”
图穷匕见!
殿内瞬间死寂!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周瑜身上。
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脸色剧变,手按剑柄,怒视敖琼及其身后的蛟宫势力。
交出兵权?等于将东吴最后一点家底和生死完全交到敖琼这个越来越不可理喻的龙女手中!
周瑜立于武官之首,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料到今日。
他缓缓出列,对着敖琼微微一揖,语气淡然:“娘娘此言差矣。”
“曹魏虽暂退,魔患未除,敖刚陛下新败,四海不宁。此时正需集中权柄,整军经武,以防不测。岂能自毁长城,分散力量?”
“放肆!”敖琼身后一名蛟宫将领厉声喝道,“周瑜!娘娘是让你交出兵权,不是让你说教!东吴是孙家的东吴,还是你周家的东吴?!”
周瑜看都未看那将领一眼,目光依旧平静地看着敖琼:“娘娘,权柄非为私欲,乃为国器。如今强敌环伺,绝非……”
“够了!”敖琼猛地一拍扶手,尖声打断,“周瑜!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实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你与诸葛亮暗中勾结,当我不知吗?!你屡屡违逆本宫与王兄之意,致使龙宫精锐尽丧,还敢在此巧言令色!”
她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指着周瑜:“今日,这兵符,你交也得交,不交……休怪本宫不顾君臣情分!”
殿外,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大批披甲的蛟宫武士涌入,刀锋出鞘,寒光凛冽,将周瑜及一众东吴旧臣隐隐包围!
程普等人“锵啷”一声拔出佩剑,护在周瑜身前:“谁敢动大都督!”
剑拔弩张,血溅朝堂仿佛就在下一刻!
周瑜看着状若疯狂的敖琼,又看了看那些眼神闪烁、部分已然倒向蛟宫的东吴文臣,心中最后一丝幻想彻底破灭。
他知道,东吴……完了。
不是亡于曹魏,不是亡于蜀汉,而是亡于内部的猜忌、短视与愚蠢。
他忽然笑了,笑声清朗,却带着无尽的悲凉与嘲讽。
“呵呵……哈哈哈……”
笑声回荡在死寂的大殿,让敖琼和所有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娘娘既疑瑜至此,瑜,纵有赤诚之心,亦难报效了。”周瑜止住笑,眼神变得冰冷而决绝,“兵符印信,在此。”
他竟真的从怀中取出虎符帅印,托在手中。
敖琼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得意。
然而,周瑜下一句话却让她脸色骤变:“然,江东儿郎,非周瑜私兵,更非蛟宫奴仆!他们的去留,非瑜所能决,亦非娘娘……所能强求!”
他猛地将虎符帅印往地上一掷!
啪!
金玉碎裂之声清脆刺耳!
“周瑜!”敖琼惊怒交加。
“今日,周瑜辞去东吴一切职务!”周瑜朗声宣告,声震殿宇,“愿随我周瑜者,卸甲!离城!”
说罢,他竟真的开始解下身上的都督铠甲!
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毫不犹豫,纷纷扔下兵器,解脱甲胄!
“愿随大都督!”
“这鸟气,早就受够了!”
殿内殿外,无数忠于周瑜、忠于孙氏却无法容忍敖琼倒行逆施的东吴将士,纷纷放下武器,脱去战甲,默默汇聚到周瑜身后!
人数竟有数万之众!皆是百战精锐!
敖琼和蛟宫众人看得目瞪口呆,脸色煞白!他们没想到周瑜竟如此决绝,更没想到他在军中有如此威望!
“反了!反了!给我拿下他们!”敖琼气急败坏地尖叫。
蛟宫武士欲要上前,却被那些解甲将士冰冷决死的目光逼退!这些将士虽无甲无兵,但那身经百战的煞气仍在!
周瑜最后看了一眼那王座上瑟瑟发抖、目光空洞的孙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终化为一声叹息。
他不再理会暴跳如雷的敖琼,转身,带着数万解甲将士,大步走出王宫,走出建业城门!
无人敢拦!
当日,周瑜携家眷及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等大批东吴旧将并数万精锐,乘上早已准备好的舟船,毅然决然离开江东,溯天河而上,直往蜀汉方向而去。
建业城内,瞬间空虚。
敖琼虽夺回了空荡荡的兵权,却失去了支撑东吴的最后柱石。
消息传开,东吴境内其余各地守军或降、或乱、或自立,曾经与魏蜀鼎立的东吴仙庭,名存实亡!
数日后,蜀汉边境。
诸葛亮不顾病体,与刘备一同出迎。
看着舟船靠岸,周瑜一袭布衣,率先走下,身后是同样解甲弃兵的程普、黄盖等一众神色复杂的东吴名臣宿将。
刘备上前,紧紧握住周瑜的手,慨然道:“公瑾何至于此!备,痛心疾首!”
周瑜淡然一笑,笑容中难掩疲惫与落寞:“吴侯非旧主,东吴已非故国。瑜,无处可去,特来投奔皇叔与孔明,乞一席之地,共抗魔曹。”
诸葛亮在旁轻轻咳嗽,缓声道:“公瑾来归,如久旱甘霖。何分彼此?今后只有炎汉臣工,共扶社稷。”
刘备重重点头:“即日起,公瑾便为朕之军师中郎将,程老将军等各依原职,暂领蜀汉俸禄!待剿灭魔寇,光复河山,再行封赏!”
周瑜及身后众将躬身谢恩。
至此,东吴余烬,汇入炎汉洪流。
天下大势,再度剧变。
曹魏、魔化龙宫、新兴炎汉,新一轮的暴风雨,正在酝酿。
(第一百二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