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播撒龟背国,炎汉道统初扎根】
灵龟国,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摆脱数百年逃亡命运的龟背国度,悄然迎来了一场无声的变革。
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没有改旗易帜的动荡。
一切,都在国师府那羽扇轻摇的谋划下,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进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民生为本,仁政先行。
庞统手持国师府令牌与女皇密旨,胖乎乎的身影穿梭于各郡县之间。
他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容,手段却雷厉风行。
第一把火,便烧向了盘踞地方、兼并灵田、欺压凡俗百姓的修真家族与豪强。
“《垦荒令》、《均田法》?”
一个传承数百年的修真家族长老看着官府颁布的新政令,嗤之以鼻,将玉简扔在地上。
“什么玩意儿?还想动我王家的灵田?笑话!去,给那新来的胖官儿找点麻烦!”
当夜,一群家族圈养的打手恶修便气势汹汹地闯入了郡守府。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有人如同人间蒸发。
第二天,贾诩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王家长老闭关的静室外,阴恻恻的声音隔着石门传入:
“王家主,国师府念你家族多年经营,略有贡献,此次小惩大诫。若再有下次…北境矿洞,正缺一批‘永久’矿工。家族嘛…总是需要人丁‘兴旺’的,你说是不是?”
石门后的王家主瞬间冷汗湿透重衣,他感受到了门外那冰冷刺骨、毫不掩饰的杀意!那是一种视人命如草芥的漠然!
“不敢!不敢!下修立刻配合新政!绝对配合!”他连滚爬出静室,对着贾诩的背影连连叩首。
从此,王家成了新政最积极的“拥护者”。
以贾诩的阴狠手段配合庞统的政令,软硬兼施,阻力被迅速瓦解。
大量被兼并的灵田重新丈量分配,无数无地少地的凡俗百姓和低阶散修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只需按年缴纳定额赋税,余粮皆归自身。
《兴修水利令》颁布,由精通土系、水系法术的修士带队,征召民夫,开凿灵渠,修建水库,灌溉干旱贫瘠之地。
《鼓励工坊令》出台,降低手工业者、炼器学徒、炼丹学徒的税负,提供低息灵石贷款,鼓励技术创新。
短短数月,灵龟国内,凡俗百姓脸上多了笑容,田间地头劳作的身影更加忙碌,却充满了希望。
低阶修士也有了稳定的修炼资源来源,社会戾气大减。
教化天下,唯才是举。
徐庶重组后的“暗网”,不仅监察外敌,更将触角深入国内。
一座座由国师府资助的“蒙学堂”在城乡建立起来,不仅教授文字算术,更基础普及修炼知识,测试灵根天赋。无论出身贵贱,适龄孩童皆可入学。
消息传出,举国轰动!
这意味着,无数凡人家庭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鱼跃龙门的可能!
“女皇陛下万岁!国师大人仁德!”无数贫寒百姓对着皇城方向叩首,感激涕零。
同时,一套相对公平的【察举-考核】制度开始推行。地方官员需定期推荐辖区内德行出众、才能卓越者(无论仙凡),经国师府派员复核、考试后,量才录用,充实各级官府。
一批出身寒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低阶修士乃至凡人,开始进入官僚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悄然冲击着旧有的世家格局。
强军固防,科技兴国。
关羽、张飞、赵云并未因大战结束而松懈。
在诸葛亮的授意下,以原皇室秘卫和在此战中表现英勇的修士为骨干,招募新血,组建“炎汉护国军”。
关羽亲自操练刀阵,将自身战场感悟简化,传授合击之术。
张飞负责淬炼体魄,练兵风格大开大阖,鬼哭狼嚎,但效果显着。
赵云则教导身法、侦查、游击战术。
军队待遇优厚,军功赏赐分明,吸引力大增。
叶凡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牵头成立“神机坊”,集中国内炼器师、阵法师,结合瀛洲技术与蓬莱材料,研发改进战争法器。
第一项任务:研究如何大规模量产“元戎仙弩”的蓬莱版,并尝试为军队制式装备附魔。
顾婷儿主持的“丹殿”与“灵药圃”则不断扩大规模,优选出适合蓬莱环境生长的瀛洲灵植进行杂交培育,丹药产量与品质稳步提升,优先供应军队与有功之人。
中枢运筹,君臣一心。
国师府,已成为灵龟国实际上的决策中枢。
每日,庞统、徐庶、贾诩、唐生都会前来汇报进展,商议难题。
“丞相,北部三郡水利已通,今年灵谷预计可增产三成,但库府灵石略有吃紧…”
“无妨,亮已奏请女皇,开放部分皇室库藏,并以工代赈。士元,后续可发行‘水利债券’,许以低息,向民间募集灵石,由国府担保。”
“妙啊!丞相此计甚妙!”
“文和,东南林氏似乎对新政阳奉阴违,暗中串联…”
“跳梁小丑尔,已在其族内埋下十七处暗棋,随时可让其内部分裂,身败名裂。只需丞相点头…”
“暂且监控,以观后效。杀鸡儆猴,需择肥而噬。”
“元直,清虚山方面有何动向?”
“暂无异常。但暗网探知,执律堂玄寂道人似对我等近期‘安分守己’颇感疑惑,曾暗中派人探查,被属下以‘战后休养,整顿内务’为由搪塞过去。”
“嗯,继续监视。暂时不宜引起过多关注。”
诸葛亮坐镇中央,羽扇轻摇,各项指令清晰明确,将庞统的内政之才、徐庶的情报之能、贾诩的阴谋之术、唐生的技术之力、顾婷儿的丹道之效,以及关张赵的军事之威,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如臂使指。
刘备则更多时候与女皇伍婉卿一同出现,体察民情,慰问将士,施恩于下。
他仁德宽厚的形象与伍婉卿的美丽威严相结合,极大地安抚了民心,稳固了统治。
偶尔,刘备也会与诸葛亮于月下对弈,闲谈。
“孔明,观如今气象,颇似当年初定荆州之时。”刘备落下一子,感慨道。
诸葛亮微笑颔首:“然此地格局更大,潜力更巨。假以时日,以此为基,北可图清虚,南可望沧海…陛下,中兴炎汉,绝非虚妄。”
他目光扫过案头一枚闪烁着微光的玉简——那是韩力最新传来的关于清虚山阵法体系的研究心得。
“亮已让韩力设法复制清虚山藏经阁部分基础与中级功法、术法玉简。不久之后,我炎汉将士与学子,便可修习更适合蓬莱法则的功法,根基将更为牢固。”
刘备帝眸一亮:“如此甚好!还是孔明思虑周全。”
君臣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变革在继续,力量在积蓄。
炎汉的道统,如同无形的根须,在这片龟背国土上,悄然生长,蔓延,变得越来越扎实。
仁政收获了民心,人才看到了希望,军队淬炼着锋芒,科技孕育着未来。
这一切,都发生在“清虚山轮值国师”的名义之下,平静无波。
但有心之人,已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截然不同的生机与力量。
一场风暴,或许正在这看似平静的繁荣之下,悄然酝酿。
【第二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