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声音不容置喙,挂断得也同样干脆,只留下“嘟嘟”的忙音在林枫耳边回响,像是一串急促的鼓点,敲在他本就纷乱的心上。
“怎么了?”赵子轩凑过来,脸上的嬉皮笑脸还没完全褪去。
林枫放下手机,眉头紧锁,将辅导员的话复述了一遍。
空气瞬间凝固,张野刚换好的一身运动服还没来得及展示,陈默也从代码的世界里抬起了头。
四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困惑与不安。
开学典礼推迟本就透着诡异,现在连宿舍都不让回,这所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大学,一夜之间仿佛变得陌生而危险。
没有时间细想,四人简单收拾了随身物品,快步走向校门。
沿途所见,皆是和他们一样满脸迷茫、被勒令前往校门口的学生。
一种无形的压抑笼罩在校园上空,连夏末的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
校门口,几辆大巴车静静地停着,辅导员和几位校领导正在组织学生登记上车。
没有人解释原因,只是反复强调这是“学校的统一安排,为了大家的安全”。
他们被安排到了一家位于市郊的老旧招待所。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气味,房间里的设施简单得近乎简陋。
吱呀作响的床板,忽明忽暗的灯泡,无一不在加剧着众人心中的烦躁。
夜深了,赵子轩和张野的鼾声此起彼伏,陈默似乎也已入睡,只有林枫毫无睡意。
他躺在床上,双眼睁着,天花板上昏黄的灯光在他眼中映成一团模糊的光晕。
他拿出手机,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屏幕,最终还是停在了那个熟悉的微信头像上。
点开朋友圈,苏晚晴那条动态再次刺入眼帘。
“春天来了,有些路,不得不走。”
配图是国外某所知名大学的校园,盛开的樱花如云似霞,美得让人心碎。
林枫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缓缓收紧,带来一阵阵窒息般的疼痛。
“你要是再不说,她真就走了。”
黑暗中,一个轻微的声音响起,是还没睡着的赵子轩。
他不知何时醒了,侧躺着,借着手机屏幕的微光瞥见了林枫的动作。
林枫猛地攥紧了枕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赵子轩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他竭力维持的平静。
雨中那一幕不受控制地冲进脑海,冰冷的雨点砸在脸上,他对着那把撑在苏晚晴头顶的伞,嘶吼着,质问着,声音却被滂沱大雨冲刷得支离破碎。
他想问“你是不是早就决定了要走”,想问“为什么不告诉我”,想问“我们之间算什么”,可所有汹涌的情绪到了嘴边,都变成了一片空白。
他第一次如此痛恨自己的无能,他能组织起一场复杂的线上救援,能构建一个精密的数据系统,能舌战群儒说服那些固执的长辈,却唯独在最爱的人面前,成了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哑巴。
第二天清晨,林枫顶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找到了同样早起的陈默。
招待所的窗外,晨光熹微,驱散了些许夜晚的阴霾,却驱不散他心头的浓雾。
“我想做个视频,”他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一个字都不说。”
陈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冷静的光。
“无对白叙事?可以。但难点在于,情绪的传递不能依靠台词,必须完全依赖镜头语言和细节堆叠。每一个画面,都得是故事的一部分。”
“对。”林枫点头,眼中的迷茫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取代,“就拍我这三年……怎么看着她,怎么躲着她,怎么想靠近,又怎么不敢。”
他拿出一张纸,开始飞快地列出镜头清单。
那些被他深埋心底的、无人知晓的瞬间,如今将要被一一曝光在镜头之下。
清晨四点零四分,404宿舍的闹钟准时响起,他轻手轻脚地起床,在赵子轩的桌上找到那张写满了土味情话、准备送给苏晚晴的草稿纸,没有犹豫,直接塞进了碎纸机里,然后继续自己的晨跑。
傍晚,张野结束高强度训练回来,膝盖上的旧伤又在渗血。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从自己的柜子里拿出最好的护膝和药膏,丢了过去。
深夜,陈默还在为 oчepeдhoe项目熬夜写代码,键盘敲击声清脆而密集。
他会轻轻地推开门,放下一杯温度刚好的热牛奶,再悄无声息地带上门。
这些,都是她不知道的事。
这些,都是他爱这个世界、爱身边兄弟的方式。
他想让她知道,他的沉默,不是冷漠。
赵子轩和张野也醒了,听完林枫的计划,立刻加入了讨论。
“必须加上‘图书馆守候’那段!”赵子轩提议道,语气激动,“她每晚八点准时去三楼靠窗的那个位置,你小子就在楼下那片小树林里转悠半小时,掐着点算着时间才敢上去,假装偶遇。这得拍下来!”
林枫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那次还记得吗?她有点发烧,我看她脸色不对,就去买了药和温水,悄悄放在她桌上就走了。结果被李萌萌看见,回头就在系里传,说我跟踪人家,用心不良。”
“那就更要拍!”张野一拳砸在桌子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就是要拍这个!让她知道,那他妈的不是跟踪,是惦记!是心疼!”
四颗年轻的心,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紧紧连在了一起。
他们迅速分工,赵子轩动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从隔壁艺术学院的朋友阿哲那里借来了专业的隐藏式摄像机。
张野则拍着胸脯保证,负责拍摄期间的清场和掩护,确保万无一失。
陈默作为技术总监,不仅负责拍摄,还要设计整个视频的剪辑节奏和背景音乐。
而林枫,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做回过去三年的自己,然后,在视频的最后,写下那句他始终没能说出口的话。
“我怕你走,更怕你不快乐。”
视频剪辑的那个晚上,林枫的堂妹林小雨也悄悄加入了进来。
她看着屏幕上,林枫得知苏晚晴参加国外大学线上面试后,回到宿舍一言不发,最终失控将一个水杯狠狠砸在地上的画面,指尖轻轻一点,选择了删除。
陈默不解地看向她。
她低声说:“哥,她需要看到的是温柔的守护,不是会让她感到压力的情绪。这份爱,不该成为她的负担。”
陈默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最终的成片里,没有一句对白,没有一个署名。
它被上传到了校园的匿名墙上,只配了一句简短的文字:“有人用三年学会了闭嘴,却忘了怎么开口。”
与此同时,校园附近一家奶茶店的老板老吴,在接到一个电话后,熟练地从后台监控系统中,调出了林枫在过去217天里,每天雷打不动购买两杯热饮的记录,截图打包,发给了林枫的表弟小舟。
小舟是计算机系的天才,他将这些数据与苏晚晴的社交媒体活跃时间、图书馆打卡记录进行交叉分析,建立情感动线模型,确保这条匿名墙的帖子,能以最自然、最精准的方式,出现在苏晚晴的手机屏幕上。
第二天清晨,阳光正好。
匿名墙热帖榜的榜首,在无人察觉间悄然更新。
苏晚晴正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她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刷新着校园墙。
那条新置顶的帖子,就这么毫无征兆地闯入了她的视线。
她鬼使神差地点了进去。
视频的画面微微晃动,带着一种纪实般的真实感。
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在清晨的操场上奔跑,在深夜的灯下敲打键盘,在兄弟受伤时递上药膏……然后,画面一转,来到了她最熟悉的图书馆三楼。
镜头里,林枫站在她常坐的那个靠窗的位置,窗外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那张空无一人的座位上,像是为谁留出的一方天地。
他低着头,在便签纸上飞快地写着什么,然后,将那张纸连同旁边一杯还在冒着袅袅热气的水,轻轻地放在了桌角。
苏晚晴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她怔怔地看着屏幕里的那杯水,心脏仿佛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
那杯水的温度,透过屏幕,似乎都能传递到她的指尖。
那温度,和过去无数个寒冷的夜晚,悄然出现在她桌角的那杯水,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上方弹出一条新的消息,是小舟发来的。
“表哥说,那杯水,他放了三年。”
苏晚晴的指尖开始无法控制地颤抖,她没有回复消息,甚至没有看完视频的结尾。
她猛地转过身,像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迈开脚步,走向与图书馆相反的方向。
那里,是梧桐道的尽头,有一张长椅。
那是他们第一次“偶遇”的地方。
她坐在长椅上,初秋的风拂过脸颊,吹起几缕发丝。
她看着空无一人的小路,心里却前所未有的平静。
她不知道自己要等多久,也不知道那个人会不会来。
但她决定等下去。
等一个人,也等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