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车窗玻璃上,映出沈佳毫无波澜的脸。
助理在后视镜里瞥了她一眼,低声应道:“明白,沈姐。”汽车汇入深夜城市的钢铁洪流,霓虹灯在她眼底流淌,却点不亮一丝温度。
第二天上午的专题策划会,气氛压抑得像暴雨前的天空。
主编将一份打印出来的舆情报告摔在桌上,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兴奋又冷酷的光:“《网红背后的代价》,台里点了名要做的年度专题。深挖君那边已经同意联手,目标就是‘404夜市’,我要你们把那个叫林枫的底裤都扒出来,做一期人设崩塌的完美范本!”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附和声,只有沈佳沉默着。
她抬起头,声音不大但清晰:“主编,我昨天拿到一份新素材,关于那些主动来夜市撕毁霸王合同的年轻人。我觉得这个角度也很有价值,叫《撕合同的人》,探讨的是一种……”
“忏悔?”主编冷笑一声,打断了她,“沈佳,你入行多久了?观众不爱看忏悔,爱看众神陨落,爱看完美人设被一锤子砸得粉碎的瞬间!他们要的是刺激,是反转,是‘我就知道他们不是好东西’的快感。你那个什么《撕合同的人》,太软了,没爆点。”
一句话,堵死了沈佳所有的辩解。
她握紧了藏在桌下的手,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散会后,所有人都围着主编讨论如何布局,如何设置陷阱,只有她像个局外人,默默回到自己的工位。
夜深人静,沈佳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段她偷偷保存的视频。
那是赵子轩的父亲,一个朴实的男人,在镜头外对着她,一边抹着浑浊的眼泪一边说:“俺不懂啥叫网红,俺只知道,娃子回来后,肯好好吃饭了……”画面粗糙,声音哽咽,却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她的心脏。
她将这段视频拖进加密邮件,收件人是主编的邮箱,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却迟迟无法按下。
按下它,这个家庭或许会获得短暂的同情,但林枫和404夜市,将被钉上“利用老人博取流量”的十字架,万劫不复。
与此同时,林枫的手机也响了。
电话那头是客气又傲慢的电视台人员,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采访邀约。
“林先生,我们想拍一期关于你们的深度报道,条件只有一个,您需要详细地讲讲,你们是如何策划这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公益营销的。”
林枫靠在小吃摊的椅子上,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他直接拒绝:“不好意思,我们没空。”对方显然没料到会被拒绝,愣了一下,追问道:“林先生,这对于宣传你们的正面形象是绝佳的机会。”
“正面形象?”林枫反问,声音冷了下来,“如果我说,我们没策划,没营销,就是一群傻子,看到别人有难,非要去搭把手,你们会播吗?”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林枫没再等待,直接挂断了电话。
一旁的陈默递过来一瓶水,问道:“电视台的?”
“嗯,”林枫拧开瓶盖,灌了一大口,“他们想把我们做成标本,擦得锃亮,挂在‘正能量展览馆’里,供人参观、学习、鼓掌。”
陈默闻言,发出一声冷笑:“那就让他们拍。告诉他们,随便拍,但镜头只准对着我们的账本。让他们看看,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看这群‘傻子’,是怎么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
那个深夜,沈佳最终还是删除了那封准备发给主编的邮件。
她没有选择毁灭,而是选择了创造。
她打开剪辑软件,将所有素材导入。
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刻意的煽情。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像一个孤独的织梦者。
一段三分钟的短片悄然成型。
标题是八个字:《别把真心,做成标本》。
视频的开头,是赵子轩在无数镜头前,毅然决然撕毁合同的特写。
紧接着,画面切换,不再是那些喧嚣的网红,而是夜市里一个个沉默的背影。
林枫弯腰从水龙头接水,水花溅湿了他的裤脚;张野单膝跪在地上,用胶带仔细缠绕着一个老旧的护膝;阿豪举着滚筒,汗水顺着脸颊流进脖子,在破旧的墙壁上留下崭新的白色;小石头坐在摊位角落,仰着头,看着城市里被灯光稀释得几乎看不见的星星。
画面最后,定格在陈默电脑屏幕上那份对外公开的“404透明账本”首页,每一笔收支都清晰可见。
视频的结尾,没有配音,只有一行字幕,是沈佳用匿名账号发布时附上的留言:“他们不需要舞台,只需要不被误解。”
深挖君是在自己狭小的工作室里看到这个视频的。
作为以质疑和揭露为生的博主,他习惯性地想从中找出剪辑的漏洞、摆拍的痕迹。
但这一次,他失败了。
视频里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种无法伪造的质朴。
他罕见地没有立刻发布质疑,而是关掉电脑,背上相机,独自一人再次走向了那个他曾试图摧毁的夜市。
这一次,他没有隐藏在人群中,没有用长焦镜头偷偷摸摸。
他就站在灯火阑珊处,光明正大地举起相机。
夜市的人看到他,眼神复杂,但没人驱赶。
林枫发现了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深夜收摊后,深挖君看到林枫蹲在棚子的角落里,就着一瓶矿泉水,啃着一个已经冷掉的包子。
他走过去,镜头对准了林枫疲惫的脸,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你图什么?”
林枫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
他咽下最后一口包子,缓缓说道:“我不图什么。但我不能让小石头觉得,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抬不起头的、丢人的事。”
深挖君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
他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将相机的录制模式调成了静音,镜头记录下了整个寂静而忙碌的后半夜。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城市,沈佳的匿名视频已经悄然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话题词尖锐而直接:#是谁在害怕善良#。
电视台的主编办公室里,传出愤怒的咆哮。
主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视频,对沈佳怒斥:“这是谁干的?泄露内部机密!这是严重的违规!”她试图动用所有关系下架视频,却发现内容早已像病毒一样扩散,根本无法控制。
在紧急召开的审片会上,当主编再次强调要深挖“404”的黑料时,一直沉默的深挖君突然站了起来。
他将相机放在会议桌上,看着满屋子的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我们拍不出来真实,那就别拍。”
说完,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封辞职信,放在相机旁边,转身离开了会议室,没有一丝留恋。
几乎是同一时间,夜市里,陈默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了一个系统提示音。
他看了一眼,挑了挑眉,把电脑转向林枫。
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新的申请消息:“用户‘沈佳’申请成为404志愿记录员。”
林枫看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沉默了许久,然后嘴角缓缓上扬,轻声说了一句:“原来光,也能传染。”
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当晚,夜市的人流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好奇的、探究的、支持的目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像潮水一样包围着他们。
林枫站在摊位后,熟练地忙碌着,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互联网的喧嚣是一场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风暴过后,留下的审视却更加真实和持久。
他抬头望向夜市入口的方向,那里人影攒动,灯火与黑暗交织。
他忽然感觉到,在无数道或善意或猎奇的视线之外,有一道目光与众不同。
它不带攻击性,也没有狂热,只是安静地、固执地停留在自己身上。
网络上的风暴终将平息,但现实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林枫的目光穿过鼎沸的人声,落在了夜市入口灯光最黯淡的那个角落。
那里的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嘈杂的声浪变成了遥远的背景音,只有一片格格不入的寂静,正朝着他缓缓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