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解析寂灭,帝星微澜
““潜龙号”犹如一条神秘的巨龙,悄然穿越重重迷雾,最终带着被封印的“寂灭之眼”核心样本,成功返回了玄舟。这一消息如同惊雷,瞬间在枢机阁和军机处的高层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人们震惊于陈枭在融合新力量后展现出的强大战力,他不仅成功完成了如此艰巨的任务,还带回了如此关键的样本。这个样本,几乎是完整的敌方侦察单位,对于破解寂灭军团的秘密来说,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
灵犀殿,这座充满智慧与神秘的殿堂,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天工先生,这位智者中的智者,暂时放下了他正在进行的“心象玄明计划”的部分工作,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对“寂灭之眼”的解析之中。
与此同时,墨渊、辛符等来自洛渊的学者们也受到了邀请,加入到这场紧张而又刺激的研究中。洛渊文明,曾经与寂灭军团有过激烈交锋的古老文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经验,或许能为解析“寂灭之眼”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被诡道符文层层封印的黑色多面体被安置在灵犀殿最核心的解析平台上,周围布满了各种尖端探测器和能量约束场。天工先生、陈枭、墨渊等人围在平台旁,神情严肃。
“开始初步能量频谱扫描。”天工先生下令。
一道道不同波长的能量光束照射在多面体上。令人惊异的是,大部分能量如同泥牛入海,被其表面那哑光黑色层完全吸收,只有极少数特定频率的能量能引发微弱的反馈。
“物理结构极其致密,非已知任何元素或合金,其原子排列方式……违背常规物理法则,更像是一种‘凝固的能量’或者说‘法则的实体化’。”一位大匠师看着数据流,眉头紧锁。
“尝试神识渗透,小心反噬。”天工先生看向陈枭和墨渊。陈枭的心象之力具备更强的渗透性和防御性,而墨渊长老作为洛渊遗民,其神识特质或许与寂灭力量存在某种程度的“亲和”或“对抗”特性。
陈枭率先出手,一缕极其凝练、包裹着心象之力的神识细丝,小心翼翼地探向多面体。刚一接触,那股熟悉的、冰冷死寂的湮灭感再次传来,试图侵蚀他的神识。但这一次陈枭有了准备,心象之力构筑起层层叠叠的微观防御,诡道本源则如同附骨之疽,沿着神识细丝反向分析、吞噬那股湮灭意志。
“内部结构……并非机械或电子回路,而是……一种基于高维数学模型的、动态的能量脉络网络。”陈枭闭目感受,艰难地描述着,“它在不断变化,自洽,仿佛一个活着的、思考的……‘公式’。
墨渊长老也尝试了洛渊特有的“灵韵探知术”。他的神识与多面体接触时,引发的反应更为剧烈,那多面体甚至微微震动起来,表面的紫色纹路有重新亮起的趋势,吓得周围人立刻加强了能量约束。
“没错,是它们……就是这种令人作呕的、试图将一切归于虚无的气息。”墨渊长老脸色发白,收回神识,心有余悸,“在我们洛渊的古老记载中,称这种存在为‘寂灭造物’,它们并非自然诞生,而是由‘寂灭之源’直接‘定义’出来的工具,其存在本身,就是对现有宇宙规则的否定。”
“定义?”天工先生捕捉到这个关键词,眼中光芒大盛,“类似于……法则层面的编程?”
“可以这么理解。”辛符学士接口道,他调出洛渊古籍的投影,“根据记载,寂灭军团的核心,在于其‘寂灭意志’,这个意志能够强行改写局部区域的物理常数、能量守恒定律,甚至时间流速。这些‘造物’则是其意志的延伸,负责执行这种‘改写’。”
他指着一段古老的壁画拓片,上面描绘着星空被诡异的几何图案覆盖,星辰随之熄灭的场景。“它们不是在毁灭,而是在执行一种‘格式化’。将有序归于无序,将存在归于虚无。”
灵犀殿内一片寂静。这个概念远超单纯的战争与征服,这是两种宇宙观、两种存在形式的根本性冲突!
“那么,它们的弱点呢?”秦武的声音通过通讯传来,他虽在军机处,但全程关注着解析过程。
“根据陈统帅此次制服它的经验,以及洛渊记载,”天工先生总结道,“首先,这种‘寂灭造物’对纯粹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具备‘定义’和‘稳定’特性的心象之力,抵抗相对较弱。陈枭的力量恰好兼具二者,故能有效克制。”
“其次,它们依赖于某种‘核心指令集’,可以理解为它们存在的‘公式’本身。如果能从内部干扰或破坏这个‘公式’,就能使其失效。陈枭最后的手段,就是强行以自身法则进行覆盖和封印。”
“最后,它们并非完全独立,需要与更高层级的‘寂灭网络’保持连接,以获得能量和指令更新。切断这种连接,能显着削弱其活性。”
秦武沉吟片刻:“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作战,需要侧重于精神层面攻击、法则层面干扰,以及信息网络切断?”
“可以这么认为。”天工先生点头,“但这需要极高的个体实力和对法则的深刻理解。大规模舰队炮击,除非能量层级碾压,否则效果可能有限,甚至可能被其‘寂灭力场’部分无效化。”
这个消息让军机处的将领们感到压力巨大。玄朝的军队建设,一直以来都侧重于物质层面的能量输出、舰队协同和阵法运用。突然要转向这种更加唯心的、法则层面的对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立刻调整研发方向!”秦武果断下令,“枢机阁成立‘反寂灭科技’专项,优先研发基于心象法门的精神攻击武器、大范围法则干扰装置、以及针对性的信息战装备。各军团开始针对性训练,选拔和培养具备精神天赋的官兵!”
就在玄朝高层紧锣密鼓地调整战略,应对寂灭威胁的同时,另一件牵动无数人心弦的事情,终于有了迹象。
玄舟核心禁区,那片被混沌气流与国运金龙环绕的宫殿群。
一直以来,这里都寂静无声,只有磅礴的国运如同潮汐般缓缓涌动,滋养着其中的存在。但就在陈枭带回“寂灭之眼”样本,并成功完成解析的第三日,异象发生了。
首先感知到的是天工先生和秦武。他们几乎是同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猛地抬头,目光穿透层层甲板,望向禁区的方向。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仿佛整个玄舟,不,是整个玄朝疆域蕴含的国运与法则,都轻微地、欢快地颤抖了一下。原本平稳流淌的国运金龙虚影,变得更加凝实,龙眸之中,似乎有了一丝灵动的光彩。
紧接着,所有修为达到一定境界的修士,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心生感应。一种无形的威压,如同沉睡的太古神兽即将苏醒,开始弥漫在玄舟的每一个角落。这威压并不让人感到窒息,反而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仿佛有了主心骨。
朝天殿前,张正清率领文武百官,肃然而立,目光激动地望向禁区。
“是陛下……”一位老臣声音颤抖,“陛下……要出关了吗?”
没有人回答,但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期待。李璟,玄朝的缔造者,诡道之帝,他的闭关牵动着整个帝国的命运。在他闭关期间,玄朝虽然依旧高速发展,开拓星海,但总给人一种缺少了最核心驱动力的感觉。如今,这核心似乎即将归来。
禁区的混沌气流开始加速旋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心,隐隐有无数法则的锁链在碰撞、交织,发出大道伦音。那国运金龙发出一声低沉而愉悦的龙吟,庞大的身躯缓缓盘绕,将头颅探向漩涡中心,仿佛在迎接。
波动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整个玄舟都笼罩在一片肃穆而期待的气氛中。所有非必要的活动都被暂停,人们自发地停下工作,望向核心区的方向,默默祈祷。
陈枭站在自己府邸的观景台,感受着那越来越清晰的、与他本源同出一辙却又浩瀚无数倍的气息,心中亦是波澜起伏。陛下出关,意味着玄朝将迎来真正的掌舵者,面对寂灭的威胁,也将更有底气。同时,他也隐隐感觉到,陛下此次闭关,收获定然惊天动地,其出关之后,玄朝的格局,乃至整个已知星域的格局,恐怕都将被重新定义。
帝星微澜,已引动八方风云。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禁区漩涡的中心,那无尽的混沌与法则光芒深处,一道模糊而伟岸的身影,似乎正缓缓凝聚,即将踏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