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元年五月初一,福宁殿书房。
气氛比数日前更为凝重。不仅韩琦、富弼、曾公亮、文彦博、韩绛在场,连目疾日益严重的欧阳修、枢密副使吕公弼、以及以干练着称的权三司盐铁判官元绛也被召来。
王安石亦立于其中。小小的书房,几乎汇聚了帝国最高决策层的全部核心。
赵顼没有多余的言辞,直接示意沈括。沈括上前,将一份综合了太史局、皇城司及河北各路最新急报的汇总文书,清晰扼要地念了出来。数据冰冷而残酷:
持续无雨、河流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异常、土壤墒情恶化…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一场波及河北东西两路的大旱灾,已不再是风险,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唯一的未知数,只是其最终的严重程度。
沈括念完,书房内落针可闻,只余窗外风声,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焦渴而呜咽。
赵顼目光扫过每一位重臣沉郁的脸,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情势已然明朗,天灾已至,不容侥幸。朕意已决,即刻成立‘河北东西路经略司’,授旌节、印信,总揽河北赈灾、安民、水利、乃至协调边备一切事宜,遇紧急情况,可先行后奏!”
他顿了顿,抛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艰难的问题:“然,总揽全局之任,非柱石重臣不可为。诸公…谁可当此重任?”
沉默片刻后,老将文彦博率先开口,他虑在军事:
“陛下,此人首要能镇得住局面。河北地近辽境,民风彪悍,值此灾荒,易生变乱。故,此使臣必须威望素着,能令骄兵悍将、地方豪强俯首听命。
臣以为,非两府宰执之尊,难以当此任。”他将人选范围圈定在了最高层级。
曾公亮紧接着从政务角度补充:
“文相公所言极是。然此外,此人还需精通钱谷调度,知吏治民情。数百万灾民嗷嗷待哺,钱粮一分一毫皆需计算,绝非一勇之夫或清谈之官可为。”
韩绛立刻附和,并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曾相之言切中要害。臣以为,此人最好还需有应变之才,不墨守成规。灾情如火,若事事拘泥常法,等待朝廷批复,必误大事!须得敢于任事,敢于担责之人!”
众人议论纷纷,提出了各种苛刻的条件,却始终难以提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选。
资历够的(如韩琦、文彦博)需要坐镇中枢;懂钱谷的(如曾公亮、韩绛)也无法离开;有威望又知兵的,似乎一时难寻。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富弼,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众人目光投向他,只见这位抱病前来的老臣,用微颤的手扶着案几,艰难地站起身。他面色蜡黄,气息不匀,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向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陛下…老臣…老臣愿往!”
举座皆惊!
富弼喘了口气,继续道:“老臣…衰朽之躯,本不堪驱策。然则,河北…河北情势,老臣最为熟悉。
昔年曾镇守北疆,于地方官吏、民情风俗、乃至边防隘口,皆略知一二。值此国难当头,陛下…岂可因臣一人之病躯,而误国家之大事?老臣…恳请陛下,授此旌节!弼,必当竭尽残年之力,镇守河北,安抚灾民,协调边防,不至生乱!若…若有差池,请陛下治臣之罪!”
这一刻,富弼展现出的不再是病弱,而是一位三朝老臣于国难当头时迸发出的全部气节与担当。书房内众人,无不动容。
赵顼看着富弼,眼中充满了敬意与复杂的情感。他深知,富弼是最合适的人选,威望、资历、能力、对河北的熟悉度,无一不备。但让这样一位年老病重的老臣去往灾区一线,他于心何忍?
然而,国事重于私情。
赵顼没有立刻答应富弼,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目光扫过欧阳修、王安石、元绛…
良久,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已无比清明,做出了最终的人事布局,声音沉稳而有力:
“富弼相公!”
“老臣在!”
“朕,准你所请!加封你为河北东西路经略大使,持节,总揽全局!望你以国事为重,亦…善自珍重!”
“臣,领旨!万死不辞!”富弼深深下拜。
“欧阳修!”
欧阳修一愣,连忙出列:“臣在。”
“加封你为安抚副使,兼领漕运、钱粮调度事宜!你曾任三司使,精通国计,虽目疾不便,然坐镇后方,统筹粮秣分配、漕运调度,非你莫属!望你殚精竭虑,为富相公管好钱袋子!”
欧阳修知责任重大,亦知这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与保护,慨然领命:“臣遵旨!必不负圣托!”
“王安石!元绛!”
“臣在!”二人齐步出列。
“任命你二人为安抚判官,即刻随富相公赶赴河北前线!王安石,你负责督察官吏、兴修水利、以工代赈之具体执行;
元绛,你精于算计,负责核查仓廪、审计支出、平抑粮价!你二人需精诚合作,凡事多向富相公、欧阳副使请教,但有所需,直奏无妨!”
“臣等领旨!”王、元二人声音铿锵,这是将他们置于真正的风暴中心去历练。
赵顼的布局,考虑得极为周全:
富弼为帅,威望足以镇住一切。
欧阳修为副,坐镇后方保障补给,发挥其财政长才,且相对减轻其身体负担。
王安石、元绛为先锋干将,深入一线执行具体艰难任务,给予他们极大的实践舞台。
“韩琦相公、文彦博相公、曾公亮相公、吕公弼副枢!”赵顼最后看向中枢重臣,“中枢之事,便托付诸公!需全力保障河北所需,协调各方,应对西夏!”
“臣等遵旨!”
一场应对空前天灾的庞大国家机器,终于配齐了它的核心操作者,开始全力轰鸣着运转起来。赵顼以其清晰的头脑和果决的魄力,在无人可用的困境中,硬是组合出了一个能力、威望、经验互补的最佳团队。熙宁年的第一场大考,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