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很多建筑类别的图书,
她一进去就选好了目标人物,她看中了一个二十多岁,长的很斯文的女孩子,那女孩子眉眼伶俐,一看就是香港本土的姑娘,关键是那姑娘耳朵上戴着一对红宝石耳环,很是贵重,一看就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能戴的起的首饰。
林青霜指尖在一排排的建筑类别书籍上划过,眼角余光仍落在那姑娘身上。
对方正捧着本民国版《江南园林考》,藕荷色旗袍袖口绣着暗纹兰草,腕间翡翠镯子随着翻书动作轻轻磕碰桌面,发出清润的脆响。
林青霜慢慢走过去靠近那姑娘小声道:“这本《江南园林考》我找了三天,上次来被人借走了。”
姑娘抬眼,她眼睛是极浅的琥珀色,笑起来眼角会浮起细碎的纹路:“我从学校过来的,特意为了查罗屋花园的资料,你想看的话,让给你吧?我刚才站在这里,已经把里面感兴趣的部分都看完了!”
她把书往林青霜的旁边挪了挪,让出半张原木长桌,“你也对老建筑感兴趣?”
林青霜拿了一本《营造法式》,直接坐到了那姑娘让出的半张长桌上,眼角余光瞥见书页上的剖面图, 香港薄扶林花园的水榭正中央用红笔圈出,旁边批注着 “光绪二十三年原装构件位置”。
“这处水榭的斗拱结构很特别,三踩单昂的形制,在岭南园林里少见,可惜现在修复时用了现代工艺。”林青霜的音量却刚好能让对方听见。
姑娘果然又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先是掠过一丝惊讶,随即被好奇取代,她打量着林青霜,看到是一个漂亮有气质有美女,顿时卸下心防惊喜道:“你也懂古建?”
她把书往中间推了推,露出水榭转角的木雕细节,“你看这里,原装的木雕螭吻嘴角有处月牙形裂痕,是当年工匠的标记,现在被换成水泥仿制品,连裂痕都做得歪歪扭扭,你也觉得可惜吧!真是暴殄天物。我们所见略同。对了我还没介绍自己呢~我叫袁爱沁,是港大建筑系的大二学生。”
林青霜忙伸出手握了握,用英文讲道:”你好,我叫刘艾拉。海外华侨刚回香港,最是喜欢中式的园林与老建筑。”
“是啊!我对这些很感兴趣,不过香港现在还在保留的老建筑太少了,大部分都改的面目全非,让人叹息,有时间我想去内地看一看,听说那里有很多有特色的古代建筑。”
袁爱沁忽然笑起来,“香港的老建筑是不多了!要是喜欢,去内地再好不过,不过现在内地还没开通口岸呢~暂时也过不去,要是能过去了,我也要去过看看传统的中式古建筑的!
不过你要是喜欢老建筑,香港也倒有几个地方该去看看 ,比如 深水埗的三栋屋博物馆,原是客家围村,门楣上刻着道光年间的家训,字里全是烟火气。”
“真的吗?那我有空时就去看看。”
林青霜从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其中一页画着手绘的垂花门图样,砖雕纹样用不同颜色标注 , 朱红标着缠枝莲,靛蓝标着卷草纹,旁边还贴着半片干枯的莲蓬。
“我在研究民国时期的砖雕纹样,”
她用铅笔尖点了点图样中最复杂的葡萄纹,“听说香港有些老宅还保留着,比如去年被列为保护建筑的那栋茂春园,可惜一直没机会去看。”
说话时,她故意将笔记本斜着放了些,露出自己在酒店里根据前世的记忆画的老宅子的一角,画面里是半截青灰色的飞檐,脊兽在夕阳下泛着哑光,正是前世弥留之际看到的那栋中式建筑的一角。
姑娘的目光在画上上凝了半秒,手指在飞檐边缘轻轻点了点:“这飞檐的形制像是九龙塘‘澄庐’的构造,你看这戗脊上的走兽,澄庐是按‘一龙二凤三狮子’排列的。
不过……”
她凑近了些再看:“屋脊的吻兽方向不对,澄庐的正脊朝南开,阳光照过来时,影子应该落在西侧,你这照片里的阴影却偏东。”
林青霜心里一动,指尖在笔记本边缘微微收紧,面上却露出惊喜的神色:“原来如此!我找这张照片的出处找了好久。”
她翻开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不同样式的斗拱分解图,“我总觉得岭南古建的榫卯比江南的更精巧,比如薄扶林花园那个水榭,你注意到没有,它的昂嘴是曲线形的,不像北方用直线切割。”
袁爱沁立刻来了兴致,从包里掏出一本书翻开:“你看这里,原装的昂嘴刻着云纹,修复时全磨平了!”
两人从斗拱形制聊到灰塑工艺。
林青霜说起内地园林把太湖石当普通景观点缀时,特意加重了语气:“其实宋代《营造法式》里记载过‘透、漏、瘦’的鉴赏法则,去年在苏州看的留园冠云峰,石缝里还能看见明代的题刻。”
袁爱沁眼睛瞬间亮起来:“你也读李诫?我们系里连教授都只看白话译本!”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两张烫金请柬,“这周六有个私人收藏展,在浅水湾的一栋老别墅,有几件宋代均窑瓷器和建筑拓片,其中一张是北宋开封艮岳的残图,要不要一起去?”
林青霜看着请柬上烫金的缠枝纹,点了点头。
多出去走走,说不定就遇到了呢!她在香港三个月,不信找不出那栋建筑。
三天后的浅水湾别墅笼罩在晨雾里,林青霜一过来,就遇到了正站在门口等着她的袁爱沁。两人热情地手挽着手,一起进去看展览
藏品室在别墅二楼,恒温恒湿的玻璃柜里,几件青瓷在射灯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林青霜有点心不在焉。
“均窑瓷器一般不带年款,” 袁爱沁的声音拉回她的思绪。
“这对是当年徽宗赏赐给岭南官员的,碗底还有个极小的‘霍’字印章,据说是霍家初代藏品。”
听到霍这个姓,林青霜打起了精神。霍家可是香港第一等的世家。
她状若随意地问:“香港还有哪些保存完好的中式宅院?我总觉得老房子里藏着故事。”
袁爱沁掰着手指细数:“除了澄庐,半山的‘景贤里’有民国时的砖雕照壁,大埔的‘敬罗家塾’保留着清代的镬耳山墙…… 对了!”
她突然压低声音,凑近林青霜耳边,“最神秘的当属霍家的‘枕霞阁’,据说是按《园冶》图纸建的,里面的水榭、曲桥全仿宋代形制,但霍家管得极严,从不对外人开放。”
林青霜的心里露跳了半秒, 枕霞阁,这个名字像枚投入静水的石子。
次日清晨,林青霜揣着袁爱沁画的简易地图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