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暗访体察民间苦 巨擘宏愿暗埋变革种
下午,陈临海谁也没带,只让司机把他送到离东河商贸城还有一段距离的路口,便独自一人步行了过去。他换上了一件普通的夹克衫,看起来更像一个闲逛的市民,而非位高权重的常务副区长。
还未走近,一股破败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商贸城高大的门楼已然褪色,上面“东河商贸城”几个大字锈迹斑斑,门口的空地上停着稀稀落落的几辆电动车和三轮车,与记忆中 report 里描述的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相去甚远。
走进市场内部,光线顿时昏暗下来。头顶的采光棚布满了污垢,有些地方甚至破了洞,露出灰蒙蒙的天空。通道狭窄而拥挤,两侧的店铺大多门庭冷落,很多商品就那么随意地堆放在门口,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不少店主或趴在柜台上打盹,或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打牌、聊天,看到有顾客模样的人走过,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一下眼皮,连吆喝的兴趣都欠奉。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陈腐、懈怠的气息。这与他在资料上看到的江东省那些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如轮转的现代化市场,形成了天壤之别。
陈临海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数据的冰冷,远不如眼前景象带来的冲击力直接和强烈。
他信步走着,目光扫过一个个店铺。五金百货、日用杂品、服装鞋帽……品类倒是齐全,但款式老旧,档次偏低,毫无吸引力可言。
在一个卖毛巾、床品为主的区域,他停下了脚步。一位头发花白、看上去约莫六十多岁的老者,正坐在店门口的小马扎上,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修补着一条毛巾的边缘。他店里的毛巾花色单一,质量也显得普通。
陈临海走过去,蹲下身,随手拿起一条毛巾看了看,用闲聊的语气问道:“老师傅,这毛巾怎么卖?”
老者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写满沧桑的脸,他推了推老花镜,打量了一下陈临海,叹了口气:“便宜,五块钱一条。老板,要多少?多拿还能再便宜点。”
“生意不好做吧?”陈临海没有回答,反而问道。
“唉,别提了。”老者摇了摇头,放下手里的活计,“一天也见不到几个正经来批发的,都是些零买的老街坊,赚不了几个钱。这市场,快完喽!”
“我听说,这商贸城以前挺红火的?”
“那是以前喽!”老者似乎被勾起了谈兴,也或许是太久没人跟他聊聊这些了,“十年前,这里热闹得很!天南海北的客商都来进货,我这小店,一天都能走好几箱货!那时候,我儿子、儿媳都在店里帮忙,都忙不过来!”他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追忆往昔的神采,但那神采很快又黯淡下去,“后来不行了,江东省那边建了更大、更便宜的市场,路也好走,人家都跑那边去了。客商越来越少,租金却年年涨……儿子、儿媳受不了,前年把店丢给我这个老头子,跑去江东打工了……说是在那边商场里卖货,比在这里守着强……”
老人的话语里,充满了无奈和心酸。陈临海默默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一个市场的衰落,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生计变迁,是本地经济活力的流失。
“那您没想过也去江东那边发展?”陈临海轻声问。
“我?”老者苦笑一下,拍了拍自己的腿,“老啦,折腾不动啦!再说,这店……守了几十年了,有感情了……就指望它能勉强糊口,等哪天实在开不下去了,也就关门大吉了……”
他又看了看陈临海,似乎觉得这个“顾客”问得有点多,但还是补充了一句:“其实啊,咱们东河位置不差,要是政府能下决心,把这市场好好弄一弄,把路修修,把环境搞好点,再把外面的大客商引回来,未必没有救……可惜啊,说了多少年了,没人真当回事……”
老者最后这句无心之语,却像一记重锤,敲在陈临海的心上。
是啊,老百姓都能看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掌舵者却迟迟没有行动?是看不到,还是不愿意去做?抑或是,其中牵扯了太多复杂的利益纠葛,让人望而却步?
离开老者的店铺,陈临海又在市场里转了很久,和几个不同的商户简单聊了聊,听到的几乎都是抱怨和无奈。市场的厕所脏乱不堪,消防通道被货物堵塞,管理办公室大门紧闭……问题比比皆是。
当他走出商贸城,重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下时,心情异常沉重,但眼神却愈发坚定。
那个在老者和众多商户眼中已然“完喽”的市场,在他眼中,却看到了涅盘重生的巨大潜力和沉甸甸的责任。那片破败的厂房、闲置的土地,在他脑海中,已经逐渐与江东省那些现代化的商贸新城影像重叠起来。
他摸出手机,拨通了赵文豪的电话,语气沉稳而清晰:“文豪,通知下去,后天上午九点,召开政府党组扩大会议,请发改、财政、商务、自然资源和规划、招商、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都参加。议题只有一个:研究组织赴江东省专项考察,学习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先进经验,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寻找破局之路。”
挂掉电话后,陈临海缓缓放下手机,目光却迟迟没有从那片暮色中的商贸城上移开。夕阳的余晖洒在商贸城的建筑上,本应是一片温暖的景象,但在陈临海的眼中,商贸城却显得格外颓败和落寞。
他静静地凝视着那片熟悉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见证了他的成长和奋斗,也承载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期望。然而,如今的商贸城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发展的滞后让它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陈临海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一场关于东河区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论战即将爆发。这场论战不仅关系到商贸城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东河区的未来。而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成为那个点燃变革之火的人。
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困难,陈临海并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他想起了那位老者和他的毛巾店,想起了那些像他们一样期待着改变的普通人。为了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他愿意挺身而出,去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既得利益者。
变革的种子,早已在陈临海的心中种下。它在这片看似沉寂的土地上,悄然发芽,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而陈临海,就是那个要为这颗种子浇水施肥、呵护它成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