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精雕细琢,终得青眼初认可
作者:朱氏春秋
过关
拿着被徐伟明批注得密密麻麻的稿子,陈临海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主任的眼光毒辣,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都是他作为新人的视野局限和站位不够所导致的。
他没有时间沮丧,立刻投入到修改中。徐伟明指出的“经济形势分析力度不够”,他立刻跑去区统计局,找最新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请教专业的分析员;“措施不够具体”,他电话联系发改委、经贸局的朋友,了解最新的政策动向和兄弟区县的创新做法;“数据出处”,他一个个打电话到相关部门核实,确保百分之百准确。
他就像一个饥饿的觅食者,疯狂地补充着知识和信息。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却让他飞速地成长,快速拔高着看问题的视角。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办公室的灯光再次亮到深夜。这一次,他吸取教训,每完成一段就立刻保存。
第二天早上,当他把修改后的第二稿再次放到徐伟明桌上时,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更加沉稳。
徐伟明双手捧着修改后的稿子,聚精会神地阅读着,每一个字都不放过。他的眉头时而微皱,时而舒展,仿佛在与文字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
随着阅读的深入,徐伟明脸上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严肃的神情渐渐被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所取代。他不禁对陈临海的修改速度和质量感到惊叹。
陈临海不仅完全理解了徐伟明的意图,还能在短时间内对稿子进行如此出色的修改。补充的内容不仅数据翔实、观点到位,而且在某些细节上还有所创新,让整个稿子更具深度和广度。此外,陈临海的文笔也比之前更加老练,用词精准,语句通顺,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
徐伟明心中暗自赞叹:“这小子,学习和领悟能力也太强了!”他不禁想起了周区长对陈临海的推荐,现在看来,周区长果然没有看走眼。
“嗯,这一稿好多了。”徐伟明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他抬起头,微笑着对陈临海说,“我先看着,你去忙吧。”
虽然还是没有明确的表扬,但语气的转变已经说明了一切。陈临海心中稍安。
下午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徐伟明的办公桌上,照亮了那叠已经被反复修改过的稿子。徐伟明再次将陈临海叫到了办公室,他的表情严肃,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
陈临海忐忑地走进房间,心里还在琢磨着稿子是否还有问题。徐伟明将稿子递给了他,上面又多了几处小的修改意见。不过,这一次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结构性的,而是对个别词句的进一步打磨。
陈临海接过稿子,迅速浏览了一遍徐伟明的批注。他仔细思考着每一处修改的意图,然后开始动手修改。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准确、精炼。
不一会儿,陈临海就完成了修改,形成了第三稿。他将修改后的稿子递给徐伟明,等待着他的最终评判。
徐伟明接过稿子,仔细地阅读着。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
“行了,这稿子我看可以了。”徐伟明说道,“我会按时报给王书记秘书。临海啊,第一次写这么大材料,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啊。”
陈临海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感激地看着徐伟明,点了点头,表示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句“不错了”,从严谨的徐伟明口中说出,已是极高的评价。
陈临海长出了一口气,这才感到一阵巨大的疲惫袭来。但他知道,这仅仅是过了徐伟明这一关,最终还是要王书记点头才算真正成功。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如期召开。陈临海作为工作人员,也有列席会议的资格。他坐在会场角落,心情紧张地看着主席台上的王重山书记。
当王书记开始作总结讲话时,陈临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仔细听着每一个字,生怕听到领导即兴发挥、大幅修改甚至完全否定他的稿子。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王书记竟然几乎是完全按照他起草的稿子来讲的!就好像他事先已经将这些文字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一样,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如此准确无误。
当然,为了让讲话更加自然流畅,王书记也在极个别地方做了一些口语化的微调。这些微调不仅没有影响到整体的表达效果,反而让整个讲话更加生动有趣,更具亲和力。
领导那洪亮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仿佛能够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逻辑清晰无比,论述深刻而透彻,每一个观点都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同时,他对于工作的部署也是如此有力,让人不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随着王书记的讲话不断推进,会场上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不仅仅是对领导精彩发言的回应,更是对整个会议内容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而此时此刻,坐在台下的陈临海心情异常激动。他静静地聆听着自己一字一句斟酌出来的文字,通过区委书记的口,转化为指导全区工作的权威声音。这种感觉是如此奇妙,就好像他的思想和智慧正在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人。
陈临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最直接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远远超过了任何物质奖励所能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将会激励他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全区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会议结束后,徐伟明走过来,难得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稿子不错,王书记很满意。”
这一刻,陈临海知道,他在区委办的第一仗,打赢了!他成功地用实力和态度,初步赢得了顶头上司的认可,也在区委办站稳了脚跟。
消息很快传开。综合一股的新股长第一次写大材料就获得了王书记的认可,这让之前那些观望和怀疑的同事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就连其他科室的人,看陈临海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真正的尊重。
张志鹏听到消息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想到陈临海居然真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嫉妒和愤怒像毒火一样烧灼着他的心。他必须想办法,绝不能让陈临海这么顺利下去!
下班时,陈临海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他打开手机,看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备注是:市报田娇娇。
他刚通过申请,田娇娇的消息立刻就弹了过来:
“陈大股长,听说你的大作得到了王书记的高度赞扬?厉害啊!怎么样,今晚有空吗?赏脸吃个便饭,顺便聊聊报道的事?地方你定。”
她的风格依旧是如此直接和咄咄逼人。
陈临海看着消息,笑了笑。他正需要放松一下,也想听听这位市报首席记者对山岚区发展的看法,这或许对他开阔视野有好处。
“好的,田记者。地方我来定吧,一会儿发地址给你。”
回了消息,他想了想,又给苏晓薇发了一条:
“苏老师,讲话稿很顺利,领导肯定了。谢谢你的蜂蜜柠檬,很管用。新枣镇一切都好吗?”
很快,苏晓薇回了一个开心的表情:“那就好!镇里一切都好,孩子们都很想你。注意休息呀。”
看着两条风格迥异的信息,陈临海笑了笑。新的生活,已然展开,充满了挑战,也蕴含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