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冷凳虚权初试刃 静水深流暗布局
区委干部大会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陈临海便真切地体会到了何为“冰火两重天”。相较于大会上那些或好奇、或审视、或出于礼节的目光,他位于政府大楼西侧尽头的常务副区长办公室,则真正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边角料”办公室。空间狭小逼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家具和少量霉味混合的气息。唯一的窗户朝西,外面紧邻着一堵高大的、属于老后勤楼的斑驳墙壁,即使在正午时分,室内也显得昏暗阴沉,必须终日开着灯。办公桌是老式的暗红色漆面,边角已有剥落,一把木质扶手椅坐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仿佛在抗议着使用者的体重。那套待客的布艺沙发,面料磨损严重,坐垫明显塌陷。唯一现代化的设备是一台台式电脑,但那厚重如砖的显示器型号,足以将其归入博物馆的展品行列。
引领他来的办公室副主任,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反复解释着用房的“紧张”和“困难”,并一再保证张主任正在“积极协调”。陈临海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甚至脸上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对这恶劣的环境毫不在意。“辛苦你们了,这里挺好,清静,适合思考问题。”他温和地说道,让那位副主任准备好的更多说辞胎死腹中,只能讪讪退去。
办公室的冷清,仅仅是开始。随后召开的区政府党组会议,才是真正的“定位仪”。
会议由区长李卫国主持,所有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包括张志鹏)参加。李卫国依旧是那副温和中带着疲惫的样子,他首先再次代表区政府对陈临海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便开始宣布分工调整。
“临海同志是常务副区长,肩负着协助我处理政府日常工作的重任。”李卫国扶了扶眼镜,看着手中的文件,“经过初步酝酿,并报国栋书记同意,临海同志的分工如下:分管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统计局、金融工作办公室,联系区税务局。同时,协助我负责区政府的日常工作。”
这份分工名单,听起来权力极大,几乎囊括了地方政府最核心的经济和运行部门。若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这无疑是受到了重用。但在座的每一位党组成员,都心知肚明其中的玄机。
陈临海面色平静地听着,心中已然洞若观火。
财政局 局长王斌,是李卫国从市里带过来的老人,看似是区长的人,但在东河区,没有刘国栋的默许,任何大额资金调度都寸步难行。王斌更像是一个看守金库的、需要听从多方指令的管家。
发改局 局长孙跃进,则是前常务副区长钱卫东的铁杆亲信,钱卫东虽然调离,但其势力盘根错节,孙跃进把持着项目审批的关键环节,是刘国栋用以制衡李卫国和未来可能不听话的陈临海的重要棋子。
交通、应急 这两个部门,事务极其繁重,责任重大,是典型的“消防队”和“背锅侠”岗位,极易陷入具体事务而难以脱身,且一旦出事,首当其冲。
统计局 相对边缘,数据往往服务于领导意志。
金融办 在东河这个以传统产业和土地财政为主的区,更像一个空壳,主要工作是对接市级金融机构,缺乏实质抓手。
至于 “协助负责日常工作” ,这更是一句充满弹性的空话。关键的人事建议权、重大项目的最终拍板权,依然牢牢握在刘国栋手中,李卫国自己也未必能完全做主,更遑论“协助”的他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明升暗降,虚权实责”的分工方案。给了你耀眼的名头和繁重的责任,却抽掉了其中最关键的决策权和执行杠杆。
宣布完毕,李卫国看向陈临海:“临海区长,你看看对这个分工,有什么意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临海身上,包括坐在角落记录的张志鹏,他低着头,但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讥诮,难以完全掩饰。
陈临海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卫国脸上,语气平和,听不出任何情绪:“我没有意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会尽快熟悉分管领域的情况,在李区长的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
他的反应,让在座一些人略感意外。如此年轻气盛的干部,面对这般“架空中”的安排,竟能如此沉得住气?是懦弱,还是深藏不露?
李卫国似乎也松了口气,点点头:“好,那就这样定了。希望大家积极支持配合临海同志的工作。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张志鹏快步走到陈临海身边,脸上挂着近乎谄媚的笑容:“陈区长,您的办公室要是还有什么需要,随时吩咐我。用车、秘书方面,您看……”
“暂时不需要,有需要我会找你。”陈临海打断他,语气平淡,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将张志鹏晾在了原地。张志鹏脸上的笑容僵住,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接下来的几天,陈临海的办公室彻底成了“冷宫”。没有预想中副局长们的排队汇报,没有雪片般飞来的待批文件。偶尔有几份文件流转到他这里,也都是些诸如《关于组织参加全市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xx季度工作总结(初稿)征求意见》之类不痛不痒、程序性极强的文档。需要他签字画押、体现权力的核心文件,一件也无。
他尝试主动给分管的几位局长打电话。财政局局长王斌在电话里异常客气:“陈区长,您好您好!最近正在忙年底预算编制的前期梳理,都是些基础工作,等有了初步方案,我一定第一时间向您和李区长汇报!” 发改局局长孙跃进则打着哈哈:“陈区长,您刚来,先熟悉熟悉全局,具体项目的事儿不急,有需要上会的项目,按流程走,办公室会把材料送您阅知的。”
客气,无比的客气,但也无比的疏远,如同一堵无形的墙,将他隔绝在真正的权力运行体系之外。
他甚至能感觉到,在食堂吃饭时,当他走向某一桌,那一桌的谈话声会瞬间降低,然后人们会加快吃饭速度,或者找借口陆续离开。一种无形的孤立,在细微的日常中弥漫开来。
张志鹏倒是每日必来“点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从办公室空调温度是否合适,到午餐是否合口味,事无巨细。但陈临海清楚,这更像是监视,而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