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西侧的一条隐蔽山路上,十几个穿着破旧百姓服装的人正昼伏夜出地前行。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手里拿着镰刀或锄头,看起来像逃难的农民,可眼神里却藏着与身份不符的警惕和锐利——这是山本一木带领的特工队,一支专门负责潜入侦察、破坏八路军根据地的精锐部队。
山本一木走在队伍中间,脸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手里拿着一根拐杖,看起来像个腿脚不便的老农。可他的拐杖里藏着一把锋利的军刀,腰间还别着一把南部十四式手枪,背包里更是装着望远镜、地图和发报机。
“队长,前面就是八路军根据地的外围了,岗哨比情报里说的多,咱们得绕着走。”一个瘦高个特工凑到山本身边,压低声音说道。他是特工队的侦察兵,刚才提前探路,发现了两处隐蔽的岗哨。
山本点了点头,从背包里拿出地图,借着月光仔细看了看——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八路军独立团的活动范围,而他们的目标,是情报里提到的“八路军秘密军工作坊”。几天前,坂田信哲接到下属汇报,说有百姓看到根据地深处有“冒烟的机器”,还听到“奇怪的金属响声”,怀疑八路军在搞军工生产,于是立刻派山本特工队潜入侦察。
“命令队伍,沿着这条小溪走,溪水能掩盖咱们的脚印,也能避开岗哨的视线。”山本收起地图,声音低沉,“所有人保持安静,不许说话,遇到情况,第一时间隐蔽,不许暴露目标。”
特工队立刻改变路线,沿着小溪前行。溪水冰冷刺骨,没过了他们的脚踝,可没人敢出声,只是默默加快脚步。走了大约两个小时,他们来到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头,山本示意队伍停下,自己则爬到一棵大树上,拿出望远镜,朝着根据地深处望去。
夜色中的根据地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灯火在远处闪烁。山本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一点点搜索着目标。突然,他看到远处山谷里有一处灯火格外明亮,比其他地方的灯火大得多,而且隐约能看到一个高大的棚子——那正是李铮他们的作坊。
山本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着:棚子旁边有一个烟囱,虽然现在没冒烟,但烟囱壁上有明显的黑色烟灰,说明白天肯定烧过火;棚子的窗户里偶尔会闪过一丝金属反光,像是机器运转时反射的灯光;更重要的是,他听到了隐约的“嗡嗡”声,虽然很轻,但他能确定,那是电机运转的声音——八路军竟然有电机?这让山本心里一紧。
“队长,看到什么了?”树下的瘦高个特工小声问道。
山本从树上下来,脸色凝重:“那里应该就是目标所在地,有棚子,有烟囱,还有电机运转的声音,很可能是他们的军工作坊。而且周围有隐蔽岗哨,我刚才看到两个穿着百姓服装的人在附近巡逻,手里虽然拿着锄头,但走路的姿势很标准,应该是八路军的战士伪装的。”
另一个矮胖的特工皱着眉头说:“那咱们要不要靠近点看看?说不定能摸清他们的防御情况,甚至能进去破坏一下。”
山本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不行,现在靠近太危险。他们的岗哨很警惕,而且咱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有什么武器。万一暴露了,不仅完不成侦察任务,还会打草惊蛇,让八路军加强防御。”
他顿了顿,又说道:“咱们先在这里扎营,白天隐蔽,晚上再观察。我要知道他们每天的作息时间——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收工,有多少人进出,有没有运输物资的车辆。另外,还要找到他们的原材料来源和武器运输路线,这些信息比单纯看到作坊更重要。”
特工队立刻在山头的树林里隐蔽起来,用树枝和茅草搭建了简单的掩体。白天,他们躲在掩体里,只派一个人轮流警戒,其他人则闭目养神,保存体力;晚上,山本就带着侦察兵爬到高处,用望远镜观察作坊的动静。
第二天晚上,山本终于看到了更详细的情况:大约晚上七点,作坊的灯火熄灭,有十几个工人陆续走出棚子,朝着附近的茅草屋走去——那是工人的宿舍;晚上十点左右,有两个战士提着马灯在作坊周围巡逻,每隔一个小时巡逻一次;凌晨四点,作坊的灯火再次亮起,工人开始陆续进场,烟囱也开始冒出淡淡的黑烟。
“他们的作息很规律,早上四点开工,晚上七点收工,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看来他们的生产任务很重。”山本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工人大约十五人左右,有巡逻岗哨,每小时一次,防御不算严密,但很警惕。”
第三天下午,山本看到了更重要的情况:三辆牛车从远处驶来,停在作坊门口,车上装着鼓鼓囊囊的麻袋——从麻袋的形状和工人搬运的动作来看,里面应该是矿石或煤炭;一个小时后,又有两辆牛车驶离作坊,车上装着木箱,木箱的尺寸不大,但看起来很重——山本推测,里面可能是加工好的武器零件或子弹。
“原材料是从外面运进来的,成品是从里面运出去的,这说明他们的作坊有完整的生产链,不是简单的维修站。”山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他意识到,八路军的军工生产能力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有电机、有机床、能加工零件,这已经不是“土作坊”了,而是初具规模的军工设施。
第五天早上,山本决定冒险靠近一点。他和瘦高个特工换上了更破旧的衣服,脸上抹了泥巴,装作砍柴的农民,朝着作坊的方向慢慢靠近。他们故意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砍几根树枝,观察周围的情况。
走到距离作坊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他们看到了两个隐蔽岗哨——一个藏在大树后面,一个躲在石头缝里,手里都拿着步枪,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山本和瘦高个赶紧低下头,假装砍柴,心里却在盘算:再往前肯定会被发现,只能到这里了。
就在他们准备撤退时,作坊的棚子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还夹杂着机床运转的“嗡嗡”声。山本趁机拿出藏在拐杖里的微型相机,快速拍了几张作坊的照片,然后和瘦高个一起,假装扛着柴火,慢慢退了回去。
回到隐蔽点后,山本立刻整理侦察到的信息:地点在太行山脉深处的山谷里,有棚子一座,烟囱一个,工人约十五人,有电机和机床,能加工武器零件和子弹,原材料为矿石和煤炭,成品用牛车运输,周围有隐蔽岗哨,防御中等。
“这些信息足够了,咱们立刻撤退,把情况汇报给坂田大佐。”山本收起笔记本和相机,对特工队下令,“撤退时沿着原路返回,注意清理脚印,不许留下任何痕迹。”
特工队立刻收拾东西,沿着小溪往回走。山本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远处的作坊,眼神里充满了忌惮——他知道,这支八路军的军工力量如果发展起来,将会成为日军的巨大威胁。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坂田大佐尽快制定打击计划,摧毁这个作坊。
而此时的作坊里,李铮正在指导工人加工轻机枪的枪管散热片,孙小虎则在旁边记录着加工参数。他们还不知道,一支日军特工队已经窥探到了作坊的秘密,一场针对作坊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只有远处巡逻的战士,偶尔会警惕地望向山口的方向,仿佛察觉到了空气中一丝不易察觉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