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挂在树叶上,李铮就带着十几个工人,扛着树枝和伪装网,来到了作坊周围的山坡上。这些伪装网是用粗麻绳编织的,上面绑着密密麻麻的树枝和干草,从远处看,和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
“大家注意,伪装网要拉得平整,不能有缝隙,”李铮一边示范,一边对工人们说,“尤其是作坊的屋顶和烟囱,一定要盖严实,不能让日军的侦察兵从高空看到。”
工人们纷纷点头,七手八脚地开始搭建——有的爬上屋顶,将伪装网固定在木梁上;有的在作坊周围的地面上挖沟,将伪装网的边缘埋进土里;还有的则在伪装网周围摆放一些干枯的树枝和杂草,让它看起来更自然。
小王爬到屋顶上,手里拿着绳子,正准备固定伪装网,突然脚下一滑,差点摔下来。李铮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裤腿:“小心点!屋顶滑,慢慢来,别着急。”
小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知道了,铮哥,我会小心的。”
刘满仓也带着一队战士赶来,他们扛着木板和草席,准备搭建假作坊。“李同志,我们计划在作坊周围的三个山坳里,各建一处假作坊,”刘满仓指着远处的山坳说,“每个假作坊里都放几台用木头做的假机床,再放一些废弃的零件和铁屑,让日军以为是真的。”
李铮点点头:“好主意,不过假作坊的位置要选好,不能离真作坊太近,也不能太远,要让日军的侦察兵能看到,但又不会起疑心。另外,假作坊里可以放几个稻草人,穿着工人的衣服,白天的时候放在外面,晚上再收起来,增加真实感。”
刘满仓立刻让人按照李铮的建议,选址搭建假作坊。战士们动作很快,不到两个小时,就搭建好了第一处假作坊——用木板和草席搭成的棚子,里面放着三台用木头雕刻的假机床,机床旁边散落着一些生锈的铁屑和废弃的零件,棚子外面还晒着几件打了补丁的衣服,看起来和真的作坊一模一样。
“不错,这样从高空看下来,和我们的真作坊没什么区别,”李铮满意地说,“接下来,我们要在进山的小路上设置观察哨,每个观察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公里,要能互相看到对方的信号。”
刘满仓立刻召集巡逻队的班长,安排观察哨的位置。“赵虎,你带两个人,去东边的山口,那里是日军最可能来的方向,”刘满仓指着地图说,“你们的观察哨要建在树上,用树枝伪装好,手里的望远镜要时刻盯着远处的小路,一旦发现日军的侦察兵,立刻放红色信号弹。”
“老张,你带两个人去西边的山谷,那里有一条隐蔽的小路,日军可能会从那里渗透进来,”刘满仓又对另一名班长说,“你们要在小路两旁埋上几个土雷,拉上绳子,只要有人踩上去,就会触发土雷,发出响声,提醒我们。”
“是!”赵虎和老张齐声应道,立刻带着战士们出发,去设置观察哨。
而在作坊里,李铮正给工人们进行保密教育。三十多名工人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小板凳,认真地听着。“从今天起,大家要记住,不管是在作坊里,还是在外面,都不能谈论生产的事,”李铮的声音严肃,“比如‘枪管’‘子弹’‘机床’这些词,绝对不能说出口,要是有人问起我们在做什么,就说我们是在修理农具,知道吗?”
“知道!”工人们齐声回答。
老周举手问道:“铮哥,要是家里人问起,怎么办?比如我老婆子,总问我在山里做什么,我总不能一直瞒着她吧?”
李铮想了想,说:“可以跟家里人说,我们是在为部队做事,具体做什么不能说,这是保密纪律,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根据地的安全,让他们理解。但绝对不能说我们在生产武器零件,要是泄露了消息,不仅我们会有危险,整个根据地的老百姓都会有危险。”
老周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会跟老婆子说清楚,让她别多问。”
李铮又补充道:“另外,大家进出作坊,都要走后山的小路,不能走大路,而且要分批走,不能一群人一起走,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每天晚上生产结束后,要把工具都收起来,把地面打扫干净,不能留下铁屑和零件,防止日军的侦察兵发现痕迹。”
就在这时,东边山口的方向突然升起了一颗红色的信号弹。“不好,日军的侦察兵来了!”李铮立刻站起身,朝着外面跑去。
刘满仓也听到了动静,带着一队战士赶了过来:“是赵虎他们发的信号,说明日军的侦察兵已经到了东边的山口。”
两人立刻朝着东边的山口赶去,远远地就看到赵虎和两名战士正趴在树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盯着远处的小路。“刘队长,李同志,”赵虎看到他们,压低声音喊道,“有三个日军侦察兵,伪装成流民,正朝着这边走来,距离大概有五百米。”
李铮举起望远镜,果然看到三个穿着破旧衣服的人影,正慢悠悠地朝着山口走来,手里还拿着讨饭的碗,看起来和普通的流民没什么区别。“他们肯定是日军的潜伏哨,想混进根据地,”李铮冷声道,“不能让他们靠近作坊,得把他们赶走。”
刘满仓点点头,对身边的战士说:“你们几个,绕到他们后面,堵住他们的退路,我带几个人从正面过去,把他们赶走。记住,不要开枪,尽量活捉,要是他们反抗,再动手。”
战士们立刻分成两组,一组悄悄地绕到小路的后面,另一组则跟着刘满仓,朝着日军侦察兵的方向走去。
日军侦察兵正小心翼翼地走着,突然听到前面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几名八路军战士举着步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你们是什么人?在这里干什么?”刘满仓厉声问道。
侦察兵心里一惊,连忙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们是从县城逃出来的老百姓,日军抓壮丁,我们没办法,只能来这里躲一躲。”
“胡说!”刘满仓冷笑一声,“你们的衣服虽然破,但鞋子是日军的制式军鞋,而且你们的手上没有老茧,根本不是干农活的老百姓。老实交代,你们是不是日军的侦察兵?”
侦察兵没想到会被识破,脸色顿时变了,立刻掏出手枪,朝着刘满仓开枪。“砰!”子弹擦着刘满仓的耳边飞过,打在了旁边的树上。
“动手!”刘满仓大喊一声,战士们立刻冲了上去。日军侦察兵虽然反抗,但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制服。其中一名侦察兵想咬碎嘴里的毒药,却被战士们及时按住,没能得逞。
“把他们押回去,好好审问,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同伙,”刘满仓对战士们说,然后转过身,对李铮说,“看来我们的观察哨起作用了,能及时发现日军的侦察兵。不过这只是开始,日军肯定还会派更多的人来。”
李铮点点头,看着被押走的侦察兵,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我们的反侦察措施还不够完善,比如假作坊,虽然看起来像,但要是日军的侦察兵靠近了,很容易就能发现是假的。我们得在假作坊里多放一些真的零件,比如一些废弃的枪管毛坯和弹匣,让它更逼真。另外,土雷的数量也不够,要在所有的小路上都埋上,一旦有日军靠近,就能及时发现。”
两人回到作坊后,立刻安排人手,在假作坊里添加了一些真的废弃零件,又在进山的小路上埋了更多的土雷。工人们也更加谨慎,进出作坊都走后山的小路,说话的时候也刻意避开生产相关的话题。
下午的时候,日军的热气球又飞了过来,这一次来了两个,分别从不同的方向飘向根据地。吊篮里的侦察兵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地面的情况,很快就发现了山坳里的假作坊。
“报告,发现可疑目标!”一名侦察兵对着对讲机喊道,“山坳里有几处棚子,里面有机床的痕迹,还有人在活动,看起来像是八路军的军工作坊!”
吊篮里的小队长立刻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把位置记下来,回去报告大佐阁下。明天派部队过来,确认一下,如果是真的,就立刻发动突袭,摧毁它!”
热气球慢慢飘走后,李铮从伪装网后面走出来,松了口气:“看来假作坊起到作用了,日军把假作坊当成了真的。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一旦他们派部队来确认,很快就会发现是假的,我们得做好准备,应对日军的突袭。”
刘满仓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会让部队加强训练,在假作坊周围布置埋伏,要是日军真的来突袭,就给他们一个教训。另外,我会把主力部队调一部分到这边来,随时准备支援。”
晚上,作坊里的煤油灯换成了遮光的,只露出微弱的光线,刚好够工人们操作机床。李铮蹲在车床旁,加工着一根枪管毛坯,机床的“嗡嗡”声被刻意压低,不会传到太远的地方。小王和老周在旁边组装弹匣,动作很轻,生怕发出太大的声音。
“铮哥,今天加工的枪管,用的是周同志昨天带来的特种钢材,”小王小声说,“比之前的中碳钢好用多了,加工起来更顺畅,而且硬度也更高。”
李铮点点头,手里的动作没有停:“特种钢材不多,要省着用,优先用来加工枪管,弹匣和撞针还是用之前的钢材。另外,铜坯的纯度不够,加工出来的子弹壳可能会有问题,你们在组装子弹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避免出现卡壳的情况。”
“知道了。”小王和老周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轰隆”的响声——是土雷被触发了。李铮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和小王、老周一起,抄起放在旁边的步枪,冲出作坊。
刘满仓已经带着巡逻队赶了过去,很快就回来报告:“是日军的特工队,想趁着夜色渗透进来,踩中了我们埋的土雷,死了一个,剩下的跑了。他们肯定是想确认作坊的位置,幸好我们埋了土雷,把他们赶走了。”
李铮的脸色凝重:“日军越来越疯狂了,晚上都敢来渗透。我们必须再加派巡逻队,晚上也要巡逻,不能给日军任何机会。”
刘满仓点点头:“我已经安排了,从今天起,晚上每两个小时巡逻一次,每个哨卡都安排两个人值守,确保不会有日军靠近。”
夜色渐深,作坊里的机床声再次响起,微弱而坚定。李铮站在作坊门口,望着漆黑的山林,心里清楚,反侦察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日军的突袭随时可能到来。他必须尽快完善防御措施,保护好作坊,为根据地生产更多的武器零件,才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给日军更沉重的打击。而此时,在县城的日军营地,坂田信哲正看着侦察兵送回来的“作坊位置图”,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终于找到了,明天,就让八路军尝尝我们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