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点点头,切入正题:“找你过来,是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也听听你的想法,我考虑了一下,领导小组办公室这边的工作越来越繁重,而且涉及层面很高,需要你投入几乎全部的精力,但济州这一大摊子事,同样不能放松,你一个人两边兼顾,难免左支右绌,长期下去,不仅你身体吃不消,两边的工作效率可能都会受影响。”
魏元的心微微一紧,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认真听着。
“所以,”郑开叶继续道,“我决定,再配备一位秘书,专门负责处理济州市委这边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包括文件流转、日程安排、与郭市长和其他常委、部门的联络协调等。你就把主要精力,完全放在领导小组办公室那边,聚焦项目推进,做好我和朱煜昌副主任之间的协调,以及对接上级部委、技术团队和省内相关部门,你觉得怎么样?”
魏元瞬间明白了郑开叶的深意。这并非是对他工作的不满,而是基于全局的通盘考虑和对他个人的保护,他确实感到分身乏术,尤其最近几次耽误郭鹏市长的事,让他内心颇为不安。书记这个安排,无疑是当前最科学、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他立刻表态:“书记,我完全赞成您的决定!这样确实更好,我能更专心地跟进项目,市委这边也有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不断线、不出纰漏,只是……让您为我的工作操心,是我做得还不够好。”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形势使然。”郑开叶摆摆手,“你能理解就好,新秘书的人选,我让组织部孙部长那边物色一下,要求政治可靠、业务熟练、作风踏实、口风严紧。到时候人来了,你先带他一段时间,把市委这边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跟他交接清楚。”
“是!书记您放心,我一定全力配合,做好传帮带。”魏元郑重承诺。
“嗯,另外,”郑开叶语气稍缓,“项目那边,和朱副主任的配合,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原则问题要坚持,但也要注意团结。有什么难处,随时可以直接向我汇报。”
“明白,书记。”魏元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开叶虽然将他主要放在了项目上,但依然是他的坚强后盾。
郑开叶的行动力一如既往,与魏元谈完话后,他立刻亲自给组织部长孙梅打了电话,没有透露具体原因,只强调需要尽快为市委主要领导物色一名综合素质过硬的秘书人选,提出了几条明确要求,并要求注意保密。
孙梅接到书记亲自交办的任务,自然高度重视,立刻在符合条件且相对可靠的年轻干部中进行筛选。几天后,一份简短名单和初步材料就放到了郑开叶的办公桌上。
郑开叶仔细翻阅,最终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叫“周启”的干部简历上,周启,32岁,现任市委政研室综合科科长,中共党员,名校中文系硕士毕业,文字功底扎实,有基层锻炼经历,在市委大院工作多年,对机关运行规则熟悉,风评不错,为人低调稳重。
“政研室出来的,理论上应该更有深度,大局观可能更强一些。”郑开叶思忖着,用笔在周启的名字上轻轻画了个圈,他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让孙梅安排了一次非正式的见面,在小型会议室里,与周启谈了约莫半小时,问了一些关于济州发展、机关工作体会等方面的问题。
周启有些紧张,但回答得条理清晰,见解也颇有见地,表现出了较好的理论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语气不卑不亢,态度沉稳。郑开叶基本满意。
“好,先这样,孙部长,后续程序你安排一下。”郑开叶对陪同的孙梅说道。
“好的,书记。”孙梅心领神会。
又过了几天,经过必要的组织程序后,周启正式到岗,魏元按照郑开叶的指示,开始细致地向周启交接工作,他将市委日常的工作流程、各位常委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的联系习惯、郑开叶的工作风格和偏好、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启。
周启学习得很认真,很快上手。他话不多,但做事细致周到,文件处理得又快又好,与郭鹏市长办公室及其他部门的沟通也迅速顺畅起来,郭鹏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他向郑开叶汇报工作更加顺畅,对这位新秘书周启的初步印象也很不错。
魏元则彻底从市委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全部精力投入领导小组办公室,他专门搬到了领导小组在西郊基地的办公室去办公,与朱煜昌及其团队的接触更加频繁,对项目进度的把控也更为深入精准,虽然与朱煜昌的配合依旧存在磕绊,但因为他能更专注地应对,反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沟通得比之前更有效率一些。
郑开叶对这番调整的效果感到满意,他现在有了两个“触手”:魏元深入项目核心,能让他时刻掌握这只“国之重器”的脉搏以及朱煜昌的动向;周启则帮他牢牢锚定济州本土,确保大本营稳定有序,他自己则得以从更多繁琐事务中抽身,进行更高层次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然而,权力的场域从未真正平静。新秘书周启的到来,虽然低调,但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和猜测,尤其是市长郭鹏,他乐见其成,但也隐隐感到,郑书记通过这番人事微调,进一步强化了对市委机关的掌控,他自己似乎更需要主动且及时地向书记靠拢了。
而领导小组办公室那边,朱煜昌对于魏元更深入的“入驻”,心态则更为复杂,一方面,他欣赏魏元的能力和效率,有魏元在,很多具体工作的推进确实顺畅了不少;但另一方面,魏元毕竟是郑开叶的“眼睛”和“耳朵”,其存在本身就是对朱煜昌试图完全主导办公室工作的一种无形制约,他曾试图更直接地拉拢或指挥魏元,但魏元始终恪守本分,只执行经过郑开叶确认或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的事项,对朱煜昌个人的某些超出范围的指令,则会巧妙地以“需要按程序请示”或“此事是否需上会讨论”等理由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