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领导,我一定全力以赴!”郑开叶感到肩上的责任前所未有的沉重,但也充满了斗志。
“嗯,那就先这样,电话里不多说了,以免隔墙有耳,等我到了d省,我们再详谈。”孙明远准备结束通话。
“好的,老领导,您也多保重,路上注意安全。”郑开叶说道。
“放心吧,挂了。”孙明远说完,便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郑开叶缓缓放下手机,久久地坐在椅子上,心潮起伏,难以平静,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他的内心却仿佛被注入了一束强光,照亮了前路的迷雾。
孙明远的这通电话,信息量巨大,意义深远,它不仅确认了高层对d省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对他的支持,更为他带来了一个最强有力的盟友,这意味着,“强基固本”专项行动将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拥有了来自省委高层的强大驰援,尤其是在干部人事这个核心环节,孙明远的到来,将有可能打破现有僵局,为推进改革配备关键人手,清除障碍因素。
他反复回味着孙明远的每一句提醒和嘱咐,“保持低调”、“巩固成果”、“注意安全”……这些都是老成谋国之言,是经验之谈,他必须谨记于心,步步为营,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孙明远的空降,必然会引起d省现有权力格局的剧烈震荡,吴政宏会如何应对?本地势力会如何反弹?未来的省委常委会上,恐怕不会风平浪静,他与孙明远这层人所共知的关系,既会是合作的便利,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但无论如何,有了孙明远,郑开叶感觉自己的腰杆更硬了,底气更足了,他走到书桌前,摊开笔记本,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他要按照孙明远的建议,近期内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强基固本”已有成果上,比如进一步推广“极简审批”的经验,完善“好差评”系统的应用,加大对已曝光问题的整改督查力度,同时,暂缓一些可能触及深层利益、容易引发强烈对抗的改革措施,如某些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破除、大型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等待孙明远到任后,选择合适时机,借力发力。
他还需要更加注意与吴政宏的沟通方式,在任命公布前,要保持一如既往的尊重和请示汇报,不能流露出任何已知内情的迹象,对王明宏等其他常委,也要维持表面上的和谐。
这一夜,郑开叶书房里的灯光亮到很晚,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沉思,时而起身踱步。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和清醒的状态,他知道,d省的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而他郑开叶,正站在这个转折点的中心,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期望。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同在。但他已不再彷徨,不再孤独,有了高层的瞩目,有了孙明远的并肩,他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沉稳的步伐,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去践行他那“强基固本”、造福d省的初心与誓言。
几天后,任命正式公布。
吴政宏如愿以偿,接任d省省委书记,成为这片经济大省新的掌舵人,然而,省长的人选并非此前呼声最高的省委副书记王明宏,而是从上级某宏观经济部门空降下来的一位正部级干部——年近六十三岁的李国涛,李国涛资历深厚,理论水平高,但距离退休仅剩两年,此番空降,稳定过渡的意味远大于长期开拓的期待,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并非为d省长远发展配备的“主力选手”。
更耐人寻味的是对王明宏的安排,调至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担任主任,虽是正部级,但离开了地方实权岗位,进入了相对边缘的领域,其中的平衡与安抚之意明显,而接任省委副书记的,则是从秦省调来的孙明远。
孙明远的到任,在d省乃至更高层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不仅是郑开叶早年在中办时的老领导,更有过在河阳市与郑开叶搭班子的经历,两人在工作理念和私人情谊上都有深厚基础,孙明远从秦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上调任d省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位列三号人物,分管党务、政法、组织人事,这步棋的指向性异常清晰:上级在为郑开叶下一步的发展铺路,旨在打破d省可能存在的僵局,为“强基固本”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盟友支持。
这套班子组合拳,体现了高层深刻的平衡艺术和战略意图:吴政宏熟悉省情,利于平稳过渡;李国涛年高德劭,可稳定政府大盘,但难以形成对郑开叶的实质性压制;调离实力派王明宏,避免内部耗损;引入与郑开叶有默契的孙明远,则是在关键位置楔入一颗能够支持改革、打开局面的钉子。郑开叶虽然职务未变,但其实际权重和未来空间,已不言自明。
任命公布当天,郑开叶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几乎被打爆,道贺的、试探的、表忠心的络绎不绝,郑开叶一一客气回应,但语气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他心中清楚,新的棋盘已经摆开,看似有利的布局下,暗涌只会更加激烈,吴政宏成功上位,其心态和执政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空降省长李国涛虽临近退休,但位高权重,其工作风格和理念如何?自己与孙明远这层关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某些人眼中需要格外“关注”的对象,今后的工作,更需要智慧、定力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