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徐氏小跑着到家。
家里只有两个小的儿女,长子跟当家的都去了山上,过冬的柴火还没够。
“有武,梅子,跟娘去陈家村去。”
有武不解:“娘,怎么好好的又去找二姐,大哥可是不让你去。”
提起长子徐氏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如今入冬没什么事,她早就想去娘家提亲了,可这个有文宁死都不干。
最多再拖到年底,除非不想提亲了,心琴已经十八岁,姑娘家这个年纪已经很大了。
“别管他,我刚听人说陈家给你二姐和陈家小子补喜席,娘带你们吃席去。”
梅子眼里带着浓浓的不甘,这个盼儿还真是走了狗屎运,冲个喜还冲出个这样好的婆家。
袁家跟陈家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陈知礼怕是全和县也难找出第二个这样俊的人来了。
“娘,我跟你去,这亲事还是你给她找的,凭什么不去?十五两银对咱们是不少,可对陈家也不算很多。”
袁徐氏觉得小闺女总算是说了一句对的。
“衣服也不换了,咱们就这样走,如果他们赶我们,正好让人看看他们是怎样不要穷亲戚的。”
梅子心里是想换一套好一点的棉袄的,被她娘一扯,差一点摔倒了。
算了,今日就不跟娘计较了,其实如果是她将来找了好婆家,也是不愿意再跟娘家来往的,大哥和爹不说了,娘的吃相太难看,恨不能把出嫁的女儿按斤两卖,当初如果不多要那五两,也不会跟陈家闹到如今的地步。
母子三人急急忙忙往陈家村赶去。
已经日落西山,此时流水席应当正在吃,再晚上半个时辰,怕是要结束了。
盼儿跟陈知礼半个时辰前就拜了堂,刚结过发,此时正喝交杯酒。
她今日化了淡淡的妆,面容稚嫩又美好,有些羞,有些不知所措。
但心里说不出来的安稳,未来如何她还不清楚,但起码她是堂堂正正嫁了人。
“一会梅子会送吃的来,我先出去跟爹去陪酒。”
这次虽然也是流水席,但时间紧,外面亲戚连亲戚的,许多都不知晓,加一起不过十几桌正席,其余的就是不坐正席的妇人和孩子们,这些人也准备了不少菜,拿碗装满随地站着坐着都无所谓。
“你去吧。”
陈知礼再次看看他的小新娘,这一生他跟盼儿还有爹娘和二叔他们,绝不会再走上前世的路。
他会护好他们。
“知礼哥。”
陈知礼停下脚步:“盼儿,你从今日起要不叫我知礼,要不叫我相公,最好在人前还是叫我相公。”
筹谋到这一步,两人已婚的事实到天边也不打算瞒着。
盼儿小脸通红,陈知礼是读书人,日后还是叫他相公吧。
可这会她叫不出来。
“我是担心袁家人来,你要注意,亲断了就是断了,我没打算回头,只是你是读书人,就怕”
“别担心,再说今日还有衙差在呢,我也可以狐假虎威一下。”
陈知礼甜滋滋地出了门。
这才是真正的小两口,迎亲了,三拜九叩了,结了发,交杯酒也喝了。
就是暂时……
盼儿心里还是担心的,袁家妇人除非是不知道这件事,知道就绝不会放过。
她心里烦躁起来,她实在不愿意再见袁家人,一次也不想看见。
明日在这里留一日,后日一大早就回县城跟顾爷爷他们走。
想起顾家父子,她心里暖暖的,给她买了铺子和良田,还给了她二百两压箱底,今日几个客人送的贺礼,加一起也有一百六十两,顾爷爷也全部给了她。
她本就留了一百两,剩下的一百六十多全部给陈知礼去买了粮。
如今身上又多了这老多银,晚上是不是跟陈知礼商量商量,还是去买粮赚差价。
还是把这些银子直接瞒下来,什么也不说?
可这是目前她能想到的赚钱最快的路。
顾苏合被请到第一席,他今日的身份是新娘子的娘家二叔,本又是通身的气派,又会说话,左右逢源,把几个老家伙哄得喜笑颜开。
陈富强带着儿子一轮酒刚敬下来,院门外吵闹起来。
堂屋只摆了两桌席,隔壁陈富才家摆了两桌,剩下的就全摆在院子里,好在今日没什么风,还有太阳,感觉不到冷。
陈富强一眼就看见弟妹跟两个村里的妇人拦住了院门,院门外果然袁家人还是来了。
“知礼,爹去。”
“爹,我去找衙差大哥说一声,万一一会闹起来,让他们出出面,对这种人,衙差还是有用的。
至于袁家,这门亲断的好,我跟盼儿绝不认。”
陈富强点点头,麻烦惹上身,躲是躲不过去的。
吴氏也沉着脸从灶房过来。
“袁家的,我陈家不待见你,还是别来了。”
“亲家母,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再不好,盼儿也是我亲生的,两家总归是亲家,这点改不了。”
袁徐氏今日准备主打一个滚刀肉,这么多人,陈家能有什么法?
“别,这亲家我可不认,当日断亲书一式三份,你我手上各一份,还有一份在衙门存着呢,你要是记性不好,就回家翻契约看看。”
“娘子,别跟她废话,袁家的,你一次一次闹到我家,真是一点脸皮不要了?要不要我找来衙差,押上你跟你家男人、你家儿子一起去衙门?”
袁徐氏脸色有些发白,不敢对上陈村长,可怜巴巴看着陈知礼。
“女婿,我只是带有武跟梅子过来看看,吃不吃席都无所谓。”
梅子贪婪地看着陈知礼,他是越来越俊了,一个人怎么可以生的如此好看?
娘一定要攀上陈家,三五年后,她正是花一样的年纪,说不定也能成陈家人,只要能站在这样的人身边,就是做妾又如何?
陈知礼上前一步:“袁家婶子不必如此叫我,这一声女婿我可不认。
亲断了就是断了,衙门也存档了,如果出尔反尔,那拿衙门开玩笑吗?”
“我怎么知道你们拿去衙门?大不了我把那五两还给你就是。”
还她是不舍得的,这会袁徐氏有些心浮气躁。
郝氏冷笑道:“五两?真是搞笑,契书上可是写了十倍,十倍就是五十两,还得人家愿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