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基地的核心实验室,被一层温润的淡蓝色冷光包裹,光线穿过悬浮的半透明光幕,在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如同星河倒悬。中央的环形操作台由黝黑的未知合金打造,表面布满细密的能量纹路,随着指令流转,泛着淡淡的银辉。操作台周围,三十余块悬浮光幕呈环形排布,每一块都在高速刷新着数据流,古老的篆文、精密的能量模型、清晰的影像资料如同奔涌的潮水,在光幕上交织、碰撞,发出细微却密集的“嗡鸣”声,仿佛整个空间都在为这场信息的汇聚而脉动。
罗恩端坐于操作台后的悬浮座椅上,玄色衣袍随着座椅的轻微浮动而微微漾起褶皱。他指尖轻抬,一道淡金色的炁息自指尖溢出,如同灵活的探针,精准地触碰向其中一块光幕。瞬间,光幕上的数据流骤然减速,一份泛黄的散修笔记影像被单独提取出来,笔记的纸页边缘卷曲,墨迹深浅不一,能清晰看到记录者在激动时划过纸页的划痕,字里行间夹杂着对“某种能呼风唤雨的符箓”的惊羡与困惑——这是“隐蛇”情报人员从一座废弃的山间道观中,在藏经阁的夹层里找到的,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关于通天箓的最早民间记载之一。
“隐蛇”的情报网络如同一张遍布异人界的巨网,搜集资料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辛。有的情报人员伪装成货郎,游走于偏远山村,从老人口中打探关于“奇人异事”的传说;有的潜伏在公司档案库的维修部门,趁深夜无人时,用特制设备拷贝加密档案;更有甚者,深入秘境险地,从古代异人的遗迹中发掘残缺的石碑与竹简。这些资料来源驳杂,真伪难辨:江湖传说中夹杂着艺人的夸张演绎,将八奇技形容为“翻江倒海、长生不死”的神术;公司档案虽严谨,却因时代局限,对部分八奇技的原理分析流于表面;而传承者的口述,则带着个人的情感与认知局限,需要层层剥离。
罗恩的指尖在光幕间穿梭,将不同来源的信息分类归档。他先将郑子布的手写心得卷轴放大,卷轴长达丈余,墨迹从最初的饱满苍劲,到后期的枯涩无力,清晰展现了郑子布从痴迷通天箓到心力交瘁的过程。罗恩逐字逐句地解析,将心得中关于符纹绘制的手感、能量流动的细微变化,与公司档案中记录的通天箓符箓样本进行比对,通过三维建模还原符纹的立体结构,寻找其中的共性。
另一边,端木瑛提供的双全手资料被单独列为一个模块,其中不仅有原理阐述,还有她早年的实验记录,包括对肉体修复的精度数据、灵魂感知的范围测试,甚至有她对红手风险的初步担忧,字迹中透着科学家的严谨与医者的仁心。而与张怀义的论道片段,则以音频的形式保存着,张怀义的声音沉稳沙哑,带着历经沧桑的通透,每一句关于“炁之本源”的论述,都被罗恩标注上不同颜色的注解,与其他资料相互印证。
“交叉验证,去伪存真。”罗恩低声自语,指尖轻点,光幕上瞬间弹出数十条关联信息。他将散修笔记中关于“无需修为便能画符”的描述,与郑子布的心得、公司档案中的符箓能量检测报告叠加,剔除了笔记中“符成之时天降异象”的夸张成分,提炼出“自动吸附天地能量”的核心特征。整个过程如同一位精密的工匠在打磨玉石,将粗糙的原石层层剥离,露出内里的精粹。
最终,八奇技的专属信息模块在光幕上逐一成型,每一个模块都如同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起源传说部分附带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传承脉络用时间轴清晰展示了每一代传承者的生平、遭遇;核心原理则结合了能量模型、符纹结构、规则推演;应用案例附带了具体的战斗视频、治疗记录、造物影像;已知缺陷与潜在风险则用红色警示标识,列出了具体的表现、后果、应对思路。
罗恩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在海量信息中穿梭,时而蹙眉沉思,指尖在虚空划出复杂的推演公式;时而颔首认可,抬手将关键信息归档;时而暂停光幕,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整合所有线索。实验室里,只有指尖敲击虚空的清脆声响、数据流流动的细微嗡鸣,以及设备运转的低沉轰鸣,一种专注而肃穆的氛围弥漫开来,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在了这一方空间,所有的秘密都在等待被揭开。他知道,这些散落的拼图,正在他的手中逐渐拼凑出八奇技的全貌,而这全貌背后,关乎的是异人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