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安造船厂,核心会议室内,三人陆续抵达。
总装备部部长元逸尘一进门,就摘下军帽,习惯性地朝窗外那艘刚刚完成海试的001航母望了一眼,神情复杂。
宋修杰甩开外套,叹道:“没想到啊,伍思辰,你那时候在J-20项目上的表现,我们都以为你把这一生的奇迹配额用完了——结果你这边刚下飞机,航母就动了起来?”
“你难道……”他压低声音,眼中有几分调侃,“真是全知全能?”
伍思辰笑了笑,把终端往桌上一搁,语气淡然:“全知全能不敢说。科技这东西,讲个‘知行合一’,我不过是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先行一步。”
元逸尘一听,拍着大腿:“先行一步?你那是胸有成竹!我们这边多少个院士级人物都还在‘探索中’,你来了直接一条直线干通了!”
宋修杰眯眼:“正因为你这次在001上的成果,我们才临时把‘计划b’提前。总装备部和科技局已拟定提案——借着001的成果,试建一艘‘标准型001级’自主航母,练手。”
元逸尘点头接话:“对,关键是技术闭环。一旦能独立建造,我们就真正进入了‘航母强国’门槛。”
听完二人陈述,伍思辰沉默了片刻,眼神掠过会议室角落的电子沙盘。
“001啊……”他缓缓开口,“滑跃起飞,常规动力,设计思路落后了整整一代半。说白了,是苏联那个年代‘海军空军不和睦’导致的折中方案。”
他顿了一下,语气突转:“你们居然还想再造一艘?还被人嘲讽我们是‘6w吨爷爷货’,都不是没道理。”
元逸尘被噎了一下:“那你的意思是?”
伍思辰眼神一亮,语气却平静如水:“我们直接干大的——跳过滑跃,跳过常规,直上12万吨级,全电驱动+核动力+三线电磁弹射+舰载无人协同系统。”
“就叫……002级。”
此话一出,会议室陷入寂静。
片刻后,宋修杰第一个站起身,眉宇间藏着火光:“这不是我们不敢想,是我们没人敢保证能做出来。”
元逸尘也深吸一口气,低声道:“你要知道,这一步若失败,可不是失一船,而是失一代人信心。”
伍思辰淡笑,从终端里投出了一张全息蓝图,一艘气势磅礴、甲板如长空之翼的超级航母缓缓旋转投影在会议桌上,巨大的舰体在微光中宛如一头深海巨鲸。
“放心,没人懂没关系,我来教。”
“这艘船,将成为大夏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王座。”
====
按照大夏军事工业一贯的“四步走”战略路线——“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核动力超级航母这个概念,此时还远在“探索”阶段。项目代号“深海之星”,被锁在最高级别的科研档案中,仅有极少数顶级将领与战略规划者知情。
原本的时间线,是等那艘正在预研阶段、排水量在8万余吨左右的“第二代标准航母”下水,待其服役后,再顺势推动研制12万吨级核动力航母。
按照军工节奏,这至少还要十到十五年。
然而,伍思辰的出现,打破了一切节奏。
他没有提出一份中规中矩的优化方案,也没有建议稳妥推进第二代航母计划,而是——一步到位,直接将超级航母的研制进程提前整整十五年!
会议室中,当伍思辰展示出那艘代号为“002级”的超级航母蓝图时,宋修杰与元逸尘对视了一眼,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眼神中的震动与决绝。
在J-20上,他带来了质变性的新技术整合方案,以一己之力,直接推动J20提前落地试飞投产;
在001号航母上,他以系统级统筹,直接将本应耗费三年才能修复的老舰,压缩为两个月完工,并在所有核心子系统上完成代际跨越;
——他不是在“参与项目”,他是在“开创范式”。
如此天才,不押宝在他身上,押谁?
元逸尘当场决断:“001级复刻型航母计划,全部暂停。”
宋修杰则亲自点名:“组建002级专项攻坚组——以伍思辰为技术核心,所有原001航母项目成员,原地扩编升级,全力转入超级航母筹建。”
一夜之间,原本围绕着老瓦良格复建的001号航母项目组,仿佛从历史教室中冲出,直奔未来科技的最前沿。昔日挂着“修补工坊”标签的工程室,如今换上了全新的铭牌:“深海突击队”——他们不再只是修旧如新,而是要开天辟地。
新的任务代号随即拍板定案:“002计划”,全称:“大夏第二代自主航母工程”。
如果说001是“大毛遗产”的落地开花,那002,就是彻底摆脱苏式血统的基因突变。它将不再是滑跃起飞的“老派舞者”,而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核动力、全电推进、电磁弹射的超级航母。
这三句话,说来简单,做起来,难如登天。
尤其是核动力这一项——大夏虽然早年间已实现核潜艇自研,但潜艇用的是低功率、高安全性的“闭式微堆”,根本不足以支持航母这种“海上能源怪兽”的动能需求。一艘航母的电力需求,按吨计,以亿瓦计,核反应堆的供电冗余、散热系统、临界安全机制都得重构。
再说全电推进。传统蒸汽或柴油动力系统,转轴多、能耗高、损耗大,而电推进不仅要求超高效率的发电系统,还要具备区域供能、独立控制的电控神经网络。这不止是造舰,更是打造一艘海上“智能电厂”。
虽说001型已经上了全电推进,但是毕竟是在6w吨的航母上,而现在是重量多了一倍的超级航母,如何适配全电推进,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电磁干扰,又有无数难关。
至于电磁弹射?鹰酱作为地球唯一“电弹入门选手”,也没混得多体面。他们的飞轮储能+电容蓄能系统,刚一服役就连续故障,动不动就“弹射中断”、“功率跳变”、“线圈烧毁”,连舰载机都要祈祷自己不是下一个牺牲品。
但就是在这样技术门槛极高、国际封锁如铁的环境中,001项目组没有退缩。
转型到002项目组的那一刻,全组人都明白,他们面对的挑战是等同于“从头造神”的任务:之前对着老瓦良格摸索拼图、反推结构的那一套,现在全都作废;所有设计稿、核心系统、动力原理、模块接口、战术联动,全都要——重来!
项目组建之初,就遇到了无数难题与瓶颈。
伍思辰也顺势给各组下发了完整技术路线图。
面对伍思辰整理出的完整技术路线图,困扰项目组的种种技术瓶颈,在那一瞬间仿佛全部找到了方向。那不再是一份简单的ppt汇报,而是一张通往未来的“神图纸”,每一行注解、每一个模块路径、每一段数据逻辑,都像是解开命运锁链的钥匙。
尽管其中布满无数难点与未知,但没有人皱眉,没有人畏惧。
“搞清楚核堆布局图了吗?主堆、副堆、冷却冗余的那套换热器该怎么挂载?”一名中年工程师在会议室里高声询问,眼镜片下满是血丝却熠熠生辉。
“电磁弹射仿真模型今天进入第五轮优化,飞轮惯量调节还有0.4秒波动,我晚上就不睡觉,把那段算法死磕出来!”旁边的年轻人一边喝咖啡一边拍键盘,键帽都快被敲掉了。
“全舰能量调度系统现在有三种方案,A方案模块分区过多,切换延迟太高,b方案电缆布线冗余,c方案需要你们核电小组再调一版储能缓冲参数。”
“舰岛AI集成模块需要三位一体:作战-航行-后勤,别再给我一堆功能拆成十个控制室!AI不是八爪鱼!”
灯光通宵不熄,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电焊胶的味道,咖啡与压缩饼干混杂成一种“战斗口粮”的气息。
白板上、墙面上、甚至连走廊的玻璃上,都是公式推导、系统流程、应急预案、接口规范、错误标注。一块块演算板被轮番擦掉又写满,有的工程师干脆把自家孩子的暑假作业本带来,撕下空白页继续演算。
伍思辰提供的,不止是答案,更是一套理念:航母不是巨舰,而是系统之王;它不是钢铁怪兽,而是数据调控、智能协同、能源循环的顶级平台。
“主推进电机和副推进泵组能不能共享一个冷却中枢?”
“舱底温控和武器区储能能不能合并成一套闭环能量平衡回路?”
“AI预警延迟系统的核心神经网络是不是可以用你J20那套风控模型简化一下?”
“航母不是拼模块,是炼系统。”
就这样,002项目组在不眠不休中蜕变。他们已不再只是工程师,而是一群科技兵工信仰者,正在以肉身和脑力,筑起未来的海上长城。
甚至有老专家红了眼眶:“这些年我一直觉得,咱们国家可能永远赶不上人家……但现在,我想看到那一刻——我们航母舰载机腾空而起,舰艏裂浪而出,全世界仰望那一瞬!”
所有人都清楚,这艘002级航母,代表的不只是一个项目,不只是吨位与技术的跃升,而是大夏彻底打破“无核航母”的历史宿命,摆脱对旧式海权体系依赖的背水一战。
那是——一个大国的意志,在钢铁与科技中涅盘重生。
此时,在达利安秘密的干船坞内,一艘将改写海洋格局、终结西方海权霸权话语体系的超级航母,正在悄然孕育——
她还没有名字,却早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激昂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