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NASA总部。
凌晨两点,会议室的大屏幕亮着冷光,画面中传来最新的实况:大夏太空城的生态舱,三层仿生系统稳定运转。雨林舱里的绿色植物郁郁葱葱,湿地舱的水草摇曳生姿,湖泊舱的水体清澈透明,甚至能看见浮游生物闪烁着微光。
实验数据被一行行传送过来:
“二氧化碳浓度稳定下降,氧气含量保持正常。”
“水循环系统净化率达99.97%。”
“生物多样性模拟达标,生态平衡初步建立。”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这……怎么可能?”一名研究员声音发颤,手里的笔掉落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另一人捂着额头,几乎不敢看屏幕:“我们曾经尝试过闭环生态,结果植物不到一周就枯死,水体滋生细菌……而他们,竟然把一个完整的小型地球搬进了太空。”
年长的科学顾问眼中布满血丝,喃喃自语:“仿生分层……我们在八十年代就有过类似的设想,但一直认为太复杂、太理想化,无法落地……他们却真的做成了。”
伦敦,欧洲航天局总部。
长桌前的高层们沉默不语,只有数据投影上的绿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
“他们不仅解决了空气问题,还解决了水循环。”一名副局长声音低沉,“这意味着什么你们清楚吗?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在太空长期生存的条件。”
有人愤怒地拍桌:“不!这不可能!他们怎么可能跨越几十年积累的鸿沟?!”
可另一名科学家冷冷地反驳:“你以为是鸿沟?也许是我们自己画下的牢笼。我们用公式锁死了自己,而他们敢在太空里重新定义自然。”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气氛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
巴黎,《世界航天评论》编辑部。
主编看着屏幕上的画面,久久无语。
记者们慌乱地写下头条:
【大夏在轨实现仿生分层生态,太空城迈入可居住阶段】
一名年轻记者眼神迷茫:“老师,我们还说得出口吗?之前每一次我们都说‘他们不可能做到’,可每一次……他们都做到了。”
主编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这不是新闻,这是耻辱。我们所有的讥笑,都成了他们最锋利的武器。”
纽约,华尔街财经直播频道。
主持人脸色发白,机械地念出稿件:“大夏宣布,其仿生分层生态舱运行稳定,生命支持系统可维持数百人长期生存。”
嘉宾双眼空洞,声音干涩:“这……这意味着他们的太空城,已经不只是概念,而是真正的城市雏形。”
屏幕下方的股市行情瞬间崩溃,西方航天、生态模拟、生物实验等相关公司股价狂跌。投资人满脸绝望,评论区被刷屏:
【我们还在研究如何延长植物寿命,他们已经在太空建造完整生态】
【未来属于他们,而我们只能在地球看着】
【失望,愤怒,更是无力】
硅谷某航天企业内部。
cEo双手抱头,额头青筋暴起:“不!不可能!他们在造神话!”
首席科学家却声音颤抖:“这是事实。我们一直把生态问题当作实验室游戏,而他们,把自然搬进了太空。”
会议室陷入死寂。有人眼中闪烁泪光,有人咬牙切齿,但更多的是彻底的无力。
这一夜,西方航天界彻底陷入震惊与自我怀疑。
他们曾经以为,空气循环、水体净化是最后的屏障,能拖住大夏的脚步。
可如今,这道屏障也被攻破。
他们终于意识到:
太空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东方人手中正逐步成型的现实。
而他们,除了震惊和无力,只能在绝望里注视着对方一步步迈向星辰。
当电视台打出那条滚动字幕的瞬间,整个大夏仿佛都震动了一下。
【突发:大夏科研团队成功建立仿生分层生态舱,生命支持系统稳定运行!】
【专家:我们已经在太空,创造了属于人类的第一片绿洲!】
电视画面里,舱体的全景影像缓缓播放:雨林层郁郁葱葱,湿地层水草摇曳,小湖泊层水清见底,几条鱼儿在里面悠闲游动。那一抹鲜亮的绿色,映在无边黑暗的太空背景里,仿佛一颗希望的宝石。
帝都cbd的大屏幕前,白领们下班途中停下脚步,看着画面一时间忘了呼吸。
“这就是太空绿洲吗?”
“天啊,我们真的在宇宙里种出了森林!”
“哈哈哈,以后要是有人问咱们能不能在太空生活,我直接甩这张图!”
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掌声,陌生人之间互相拥抱,眼里闪着泪光。
南方工厂车间,工人们正准备交接班,突然手机推送响起。
“快看快看!成功了!太空绿洲!”
所有人一拥而上,盯着屏幕看那片绿色。有人兴奋地大喊:“这就像咱们老家的稻田,搬到太空去了!”
还有人咧嘴大笑:“以后孩子们写作文《我眼中的绿洲》,老师得改题:‘写写你家太空花园!’”
一阵欢呼,笑声像火花一样炸开,传遍整个车间。
高校宿舍区更是彻夜不眠。
“兄弟们!太空城真的有绿洲了!”
“这已经不是科幻片,这是新闻联播!”
“我的天,我现在就想搬去太空!”
寝室里,几个学生抱成一团,又笑又喊:“我们就是见证历史的一代!在太空里第一次有了真正的绿洲!”
校园的广场上,不少学生挥舞着国旗,高唱歌曲,歌声冲破夜空,带着滚烫的热情。
农村的小卖部,老乡们聚在一起看着挂在墙上的电视。画面里的绿洲让他们目瞪口呆。
“这真是在天上啊?”
“我还以为是科幻片,哪想到是真事!”
“以后咱大夏人在天上种田、在天上养鱼,连老祖宗都得笑啊!”
年迈的老人眼眶湿润,声音颤抖:“我们从缺吃少粮的年代走到今天,竟然能在太空养活自己。这是祖宗积的德啊!”
网络更是瞬间爆炸。
微博热搜霸榜:
【#太空绿洲#】
【#人类的第一片轨道森林#】
【#大夏太空城生态舱成功#】
网友们的弹幕和评论一边调侃一边热泪盈眶:
——“别人还在说不可能,我们已经在太空开农场了。”
——“这不是绿洲,这是人类的第二个家。”
——“伍总牛逼!科研团队牛逼!大夏牛逼!”
b站Up主的鬼畜视频火速上线:画面里国外专家摇头说“不可能”,下一秒切入太空绿洲的实拍,字幕闪烁:
【可能,并且很美】
弹幕刷屏:【自豪感拉满】、【这才是逐星时代】、【我们的绿洲】。
街头巷尾,自发的庆祝不断上演。有人点燃烟花,把夜空照得像白昼;有人在餐馆里端起酒杯大喊:“敬太空绿洲!”;还有孩子们指着电视屏幕问父母:“我们以后也能去那里玩吗?”
父母笑着点头:“当然能,那是咱们大夏人建的家。”
这一夜,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边远小镇,大夏人都沉浸在同一种情绪里:
骄傲、自豪、热泪盈眶。
因为他们知道,太空城不再只是钢铁和冰冷的数字,而是真正有了生命的绿洲。
那一抹绿色,昭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类,终于在星辰之间种下了第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