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长安的晨雾还未散尽,紫宸殿的铜钟已敲响了三通。百官身着朝服,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靴底碾过阶缝里的霜花,发出细碎的声响。连日来潼关大捷的消息传遍市井,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振奋,往日朝堂上凝重的气氛,也悄然松快了许多。

玄宗坐在龙椅上,脸色比前几日红润了不少。他将手中的捷报再次展开,目光扫过“安禄山主力溃散,斩首三万余”的字样,苍老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诸位爱卿,瑁儿与子仪不负众望,一举收复潼关,此乃天佑大唐!”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附和,朝服的广袖在晨光中翻涌如浪。

宰相杨国忠出列奏道:“潼关既破,洛阳指日可待。臣以为当趁此大捷,传檄天下,号召各州郡共讨安庆绪,同时着手筹备战后事宜,以安民心。”他话音刚落,便有几位大臣点头附和——经历了数年战乱,朝堂上下最盼的便是早日安定。

玄宗颔首:“杨国忠所言极是。战后重建关乎国本,诸位有何良策,尽可直言。”

殿内静了片刻,随即响起窃窃私语。户部尚书面露难色:“国库空虚,粮草匮乏,若要赈济叛军占领的州县,怕是力不从心。”兵部侍郎也忧心忡忡:“边军久战疲惫,需得整编休整,可新兵招募与军械补充,处处都要花钱……”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之际,内侍总管高力士匆匆走进殿内,手里捧着一封驿使刚送到的密信:“陛下,这是荣王殿下从潼关发来的奏疏。”

玄宗接过奏书,见信封上盖着李瑁的私印,急忙拆开。随着目光移动,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最后竟抚掌笑道:“好!瑁儿不仅能带兵打仗,治理国家也有这般见地!”说着,便让高力士将奏疏当众宣读。

高力士清了清嗓子,用沉稳的语调念道:“臣李瑁启奏陛下:潼关既复,当乘势而定三策,以固国本。其一,安抚流民。叛军所过之处,百姓流离,可令各州郡开设粥棚,发放种子,免三年赋税,鼓励返乡复耕……”

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百官都专注地听着。户部尚书摸着胡须,暗自盘算——免三年赋税虽会暂损国库,但能让流民安定,日后税赋自会恢复,倒是长久之计。

“其二,论功行赏。”高力士继续念道,“将士奋勇当先,江湖义士鼎力相助,需按功封赏,不论文武,不分贵贱。战死将士需厚葬,家眷由官府赡养;伤残士卒授田宅,允其归乡……”

兵部侍郎眼中闪过赞许,这些年战事频繁,士兵多有怨言,若能如此优抚,必能鼓舞士气。而听到“不分贵贱”四字,几位素来轻视江湖的老臣虽面露犹豫,却也没当场反驳——毕竟潼关之战中,那些江湖人的功绩有目共睹。

“其三,革新吏治。”高力士的声音陡然提高,“叛军之所以能迅速蔓延,皆因地方吏治腐败,民怨积深。当精简机构,罢黜贪墨,选拔贤能,允百姓上书言事,使政令通达……”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革新吏治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几位老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杨国忠捏着朝笏的手指微微发白,他掌管吏部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李瑁这一提议,无疑是在动摇他的根基。

“荣王殿下这第三策,怕是操之过急了。”吏部尚书颤巍巍地出列,“如今战乱未平,若贸然变动吏治,恐生动荡啊。”

“臣附议。”礼部侍郎立刻附和,“祖宗之法不可轻改,还是等叛乱平定后,再从长计议为好。”

杨国忠见有人带头反对,也上前一步:“陛下,荣王殿下年轻有为,心意是好的,但吏治革新牵连甚广,需得审慎。依臣之见,可先推行前两策,第三策暂缓。”

玄宗眉头微皱,看向百官:“还有谁有不同看法?”

御史大夫站了出来,他素来刚正不阿,因弹劾过杨国忠的亲信而被排挤,此刻朗声道:“陛下,臣以为荣王殿下所言极是!自开元末年以来,吏治日渐松弛,贪官污吏盘剥百姓,才让安禄山有机可乘。若不痛下决心革新,即便平定叛乱,日后仍会有祸乱发生!”

“御史大夫说得对!”几位年轻的官员纷纷附和,“叛军占领区的百姓之所以附逆,多是因地方官横征暴敛,若能革新吏治,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天下自会归心!”

朝堂上顿时分为两派,一派以老臣和杨国忠党羽为主,主张暂缓革新;另一派以御史大夫和年轻官员为首,支持李瑁的提议。双方争执不下,玄宗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在众人脸上流转。

“陛下,”户部侍郎出列打圆场,“臣有一折衷之策:可先在叛军占领的河北、河南诸州推行吏治革新,选拔贤能官员前往治理,若行之有效,再推广至全国。如此既不急于求成,又能安抚民心。”

这个提议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玄宗沉吟片刻,点头道:“便依户部侍郎所言。杨国忠,你负责筹备安抚流民的粮草物资;兵部侍郎,速拟赏功章程,报朕御览;御史大夫,牵头组建巡查使,前往河北、河南诸州,督查吏治,选拔贤才。”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下,朝堂上的争论终于平息。

散朝后,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出紫宸殿,讨论着方才的议事。年轻官员们意气风发,觉得李瑁的三策为大唐指明了方向;老臣们则忧心忡忡,担心变革会打破多年的平衡;而杨国忠回到府邸,脸色阴沉地摔碎了一个茶盏——他没想到,李瑁不仅在军中威望日增,连朝堂上都有了如此多的支持者。

“大人,需不需要……”心腹幕僚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杨国忠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现在动他,只会引火烧身。但也不能让他太得意,派人去洛阳附近盯着,看看安庆绪那里有没有可利用的机会。”

与此同时,御史大夫的府邸里,几位支持革新的官员正在商议。有人担忧:“巡察使前往河北、河南,怕是会受到地方势力的阻挠,尤其是那些曾依附叛军的官员,定会百般刁难。”

御史大夫胸有成竹地笑道:“我已奏请陛下,让荣王殿下从军中抽调百名亲兵,护送巡察使前往各地。有玄甲士在,看谁敢作祟?”他拿起李瑁的奏疏,“荣王殿下在奏疏末尾还说,江湖义士遍布民间,可让丐帮弟子协助巡察使搜集地方官的罪证,这倒是个妙招。”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有了军队和江湖势力的支持,吏治革新定能顺利推行。

几日后,长安城里贴出了朝廷的告示,将安抚流民、论功行赏、革新吏治的三策公之于众。百姓们围在告示栏前,听识字的人念着内容,无不欢欣鼓舞。

“免三年赋税!这下可好了,能回家种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抹着眼泪,他的家乡在沧州,被叛军占领后一直流落长安,此刻终于看到了希望。

“战死的将士能厚葬,家眷还有赡养!朝廷总算没忘了他们!”一个老兵拄着拐杖,望着告示喃喃自语,他的儿子去年战死在睢阳,至今尸骨未归。

“还要查贪官污吏?太好了!”一个卖菜的小贩兴奋地说,“前几年洛阳的刺史,光收苛捐杂税就逼死了好几户人家,早该治治了!”

消息传到潼关,李瑁正在与郭子仪商议进军洛阳的事宜。听闻朝堂采纳了自己的三策,他欣慰地笑道:“有朝堂在后方支撑,我们在前线打仗也更有底气了。”

郭子仪赞同道:“安抚流民能让后方安定,论功行赏能鼓舞士气,革新吏治能收拢民心,三策相辅相成,可见殿下深谋远虑。”他顿了顿,又道,“只是杨国忠等人怕是不会真心推行,尤其是吏治革新,定会暗中作梗。”

“我早有准备。”李瑁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我写给御史大夫的,让他遇事多与江湖义士联络,丐帮弟子遍布天下,定能查到杨国忠党羽的把柄。”他将密信交给亲兵,“快马送往长安。”

亲兵离去后,郭子仪望着李瑁,忽然道:“殿下有没有想过,平定叛乱之后……”

李瑁明白他的意思。如今玄宗年迈,太子李亨仁厚却魄力不足,而自己军功赫赫,又深得民心,未来的朝堂格局,恐怕难免一场动荡。他望着帐外飘扬的大唐龙旗,轻声道:“我所求的,从来不是权力,而是让大唐回到开元盛世的模样,让百姓能安稳度日。”

郭子仪眼中闪过敬佩:“殿下有此心,实乃大唐之幸。”

此时的长安,杨玉环正坐在窗前,看着宫女们收拾行囊。她让人准备了许多棉衣和药品,打算托前往潼关的驿使带给李瑁。碧月走进来,笑着说:“娘娘,外面都在夸荣王殿下呢,说他的三策比宰相的主意还好。”

玉环嘴角微微上扬,拿起一件刚缝好的棉袍,指尖拂过上面细密的针脚。她不懂朝堂之事,却知道李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好起来。就像他当年在别业里说的,愿天下无饥寒,愿百姓都安康。

“把这件棉袍叠好,”她对碧月说,“里面缝了个暖手袋,让他打仗间隙能暖暖手。”

碧月笑着应下,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娘娘,虢国夫人让人送来些新采的贡茶,说是让您转交给荣王殿下的。”

玉环点头,心中却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李瑁的三策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在长安的他,会不会也像在战场上一样,面临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她拿起笔,想在信里提醒他小心,却又觉得多余——那个能在潼关大败叛军的人,怎会不懂朝堂的凶险?

最终,她只在信末添了一句:“长安安好,静待君归。”

秋风穿过窗棂,吹起案上的信纸,仿佛要将这简单的几个字,捎向千里之外的潼关。而在紫宸殿的深处,玄宗望着一幅《开元盛世图》,久久不语。他知道,自己老了,大唐的未来,终究要交到年轻人手里。李瑁的三策,或许正是这风雨飘摇的王朝,最需要的一剂良药。

朝堂上的谋划还在继续,河北的流民开始返乡,各地的赏功名册陆续送往长安,巡察使带着玄甲士和丐帮弟子踏上了前往叛军占领区的路。这一切,都在为平定叛乱后的大唐,铺设着一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重建之路。

李瑁站在潼关城头,望着即将开拔的大军,手中紧握着那封来自长安的信。他知道,前方的洛阳之战仍将惨烈,后方的朝堂博弈也不会停歇,但只要这三策能顺利推行,只要百姓能看到希望,他所做的一切,便都值得。

“出发!”他翻身上马,长剑指向洛阳的方向。玄甲士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与长安城里百姓的期盼、朝堂上的争论、江湖义士的脚步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股洪流,向着平定叛乱、复兴大唐的目标,滚滚向前。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敕封一品公侯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考古学家在秦朝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宋韵流年李狗蛋异界升官记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带着DeepSeek闯大明资治通鉴白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