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头连续催促,整个战局开始急转直下。
国军部队赶到战场一个军,就投入一个军,完全打成了添油战术。
此时在战场上的国军,不但因为前期作战伤亡巨大而战力减弱,而且鬼子的留守侧后的部队现在实力雄厚,盲目的进攻反而让国军部队拖死在了鬼子阵地上。
尽管国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但鬼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们的进攻步伐。相反,由于补给线被切断,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问题,这使得他们的攻势频频出现停顿。
鬼子打打停停,一直到11月21日,才攻到了常德西面的羊毛滩阵地。
守卫羊毛滩阵地的161师血战了一天一夜,突围而出,但是全师突出来的部队仅有四个营,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此时,距离历史上鬼子侵占此地,已经晚了三天了。
因此,国军的第100军已经赶了上来,从侧翼对鬼子展开了进攻,把鬼子拦在了羊毛滩一线。
三天时间是201师打出来的。
在这三天时间里,201师在暖水街攻势猛烈,把鬼子的一条腿拖在了后方。
鬼子原本在暖水街的战线上攻势凶猛,但由于201师在东溪河的誓死抵抗,鬼子不得不将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而201师则趁机发起了一系列猛烈的反击,使得鬼子的防线不断收缩,退回到了火连坡。
正面大举反击的同时,201师派遣小股部队绕过双方激战正酣的战线,出没于鬼子的后勤补给线上。
这些精心组建的突击小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鬼子的运输车队、仓库等重要目标发动偷袭,把鬼子的后勤供应搅得大乱。
鬼子的后勤线被打乱后,他们的作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前线的鬼子士兵们现在连炮弹都供应不上了,每天只能吃上两顿饭了,他们的士气也逐渐低落。
鬼子目前拥有两条至关重要的补给线,其中一条位于东部,它起始于安乡,然后穿越洞庭湖,一路南下。
这条补给线具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充分利用水路运输。由于水运的承载能力较大,因此这条补给线能够运输大量的物资,这对于鬼子的战争需求来说无疑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中美两军的空军现在盯着这条线,天天轰炸。
狂轰滥炸之下,鬼子在这条运输线上反而运不了多少物资,顶多可以勉强维持鬼子第116师团和第39师团两个师团对常德的攻势。
其他鬼子部队的补给线位于西面,这条线路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尽管它需要穿越数条宽阔的河流,但主要的运输方式还是陆地运输。
这些河流或许给补给线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对于鬼子来说,陆运仍然是最可靠和高效的选择。通过陆路运输,他们可以更直接地将物资运送到前线,确保部队得到及时的补给。
这条补给线的存在对于鬼子部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它保证了他们在战斗中有足够的弹药、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从而维持其战斗力。
与水运不同的是,船只在水面上毫无遮掩,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中。一旦遭遇空袭,船只只能在水面上无助地打转,四处躲闪。
然而,这种躲闪的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只要空袭的飞机密度增加,船只就会陷入无处可藏的绝境。
相比之下,陆运则具有明显的优势。陆地上有山川、田埂、房屋等各种自然和人造的遮蔽物可供利用。
如果空袭是突然发动的,这些遮蔽物可以为运输队提供一定程度的掩护。但如果运输队事先有所准备,空军的飞机就很难找到地面上的目标,从而使空袭的效果大打折扣。
201师现在重点打击的就是鬼子在西面的这条补给线。
这条补给线由长江沿岸出发,经过暖水街,在这里给鬼子的第13师团补充完毕后,南下延伸到进攻常德的鬼子部队中。
这条补给线,中国空军打不中,地面上的国军部队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又兵力不足,抽不出部队进行反击。
现在可以发挥作用的,只能指望201师了。
许粟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从 201 师中挑选出最精锐、最勇猛的战士,迅速组建起了二十多支敌后突击小队。这些小队成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精英,他们具备高超的战斗技能和无畏的勇气。
每支突击小队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目标,他们像一把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这些小队在许粟的指挥下,穿梭于敌后,对鬼子的据点、补给线、通讯设施等关键目标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
突击小队的行动迅速而果断,给鬼子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恐慌。鬼子们在这些突然而来的攻击面前措手不及,防线被撕开了一个个缺口。
这些突击小队通常都是以排级规模组建而成,人数大约在三十人左右。
每个士兵都统一配备了中正式步枪,这种步枪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良好的射击效果。
在重火力方面,突击小队装备了五挺轻机枪。这些轻机枪经过专门的轻量化处理,使得它们在保持一定火力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更便于士兵携带和操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部队的长途行军能力,突击小队还特意舍弃了一些较为笨重的武器,如重机枪和迫击炮等。
这样一来,整个小队的装备更加轻便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作战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突击小队的每个成员都携带了八枚手榴弹。这些手榴弹主要用于攻击鬼子的运输队,一旦发现目标,士兵们可以迅速投掷手榴弹,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
在前方,国军将士们在王耀武的卓越指挥下,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们毫不退缩,以必死的决心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阵地战。
与此同时,在后方,许粟率领着他的部队连续出击。他们巧妙地运用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国军的顽强抵抗和后方部队的有力支援,最终让日军的攻势在11月22日这一天,被硬生生地阻挡在了桃源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