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光信的流转,让周明萌生了做“光网日历”的想法。
他用糖纸草的光丝编织了个巨大的圆环,环上均匀分布着十二个格子,每个格子对应一个月,里面嵌着能随季节变色的光粒——一月是冰晶白,二月泛着梅粉,三月染着柳绿,直到十二月裹着雪银,像把一整年的色彩都串在了环上。
“这是‘会生长的日历’。”周明给格子里放进对应月份的植物样本:三月放牵星草的嫩芽,六月塞光粒西瓜的籽,九月嵌颗野栗子,“光粒会吸收植物的气息,让每个月的格子都带着当季的味道。”
日历挂在光晶舞台中央,立刻成了山谷里的新地标。孩子们每天都来数格子,看到三月的柳绿光粒亮起来,就知道该去采春笋了;发现六月的西瓜籽开始发光,就缠着大人要光粒冰沙。
失明的小男孩把耳朵贴在日历环上,能“听”出月份的变化:“三月的光粒在发芽,沙沙响;六月的在唱歌,哗啦啦的;九月的最稳重,像秦爷爷的脚步声。”翻译机放在旁边,屏幕同步显示着每个月的“声纹”,果然和男孩描述的一致。
火狐总在日历环下打盹,阳光透过格子照在它身上,给红毛镀上了层流动的色光——三月是绿的,六月是金的,九月是橙的,像给它换了身随季节变化的衣裳。有次它跳起来够九月的栗子,不小心撞歪了日历环,光粒突然乱了套,十二月的雪银光粒竟和六月的金粒混在了一起,在环上织出片冬夏交织的光纹。
“光在开玩笑呢!”阿念赶紧扶正日历,光粒却像闹脾气似的,故意在六月的格子里飘了片雪花状的光,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翻译机跳出:【允许偶尔的季节串门——生活需要小意外。】
秦老在日历的每个格子里都藏了张纸条,写着当月该做的事:三月“种牵星草”,六月“采蜂蜜”,九月“晒栗子干”,十二月“给光结扫雪”。到了月初,光粒会把纸条“推”出来,像在提醒大家“该干活啦”。
有次六月的纸条没被推出来,光粒在格子里急得团团转,像在找东西。秦老打开格子一看,原来纸条被火狐的毛缠住了——它肯定是闻着蜂蜜的香味,偷偷往格子里钻过。老人笑着把毛和纸条一起拿出来,火狐蹲在旁边,尾巴夹得紧紧的,像个认错的孩子。
光网日历很快有了“远程同步”功能。周明给各地的光带都装了迷你日历环,主环的光粒变色时,迷你环也会跟着变,让远在城市或深山的人,都能通过光的颜色知道黑风谷的季节。
城里的科技馆把迷你环挂在光结分身旁,孩子们看到十二月的雪银光粒亮起,就知道该给山里寄围巾了;断云谷的山民看到九月的橙光闪烁,就开始准备栗子宴,等着光网快递把请柬发出去。
林羽在《星草札记》里画下光网日历的全貌,每个格子里都画了个小小的故事:三月的春笋旁有火狐的爪印,六月的蜂蜜罐上沾着光粒,九月的栗子堆里藏着张纸条。她写下:“所谓时间,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光粒染绿的三月,是蜂蜜甜透的六月,是栗子堆成小山的九月,是所有与季节有关的约定,都被光轻轻记在环上,提醒我们:别错过,该和生活撞个满怀了。”
光网日历的环还在转,光粒从柳绿变成荷红,从菊黄换成雪银,像在跳一支永不停歇的圆舞曲。火狐趴在环下,看着格子里的光粒慢慢变色,尾巴偶尔扫过环面,像在给时间的舞步,轻轻打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