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这个司令官,多次让方面军和大本营收不到预期战果。
这个锅,自然要由他来背。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跑了过来,低声在筱冢义男耳边说了几句,并递上了一份电报。
顿时,筱冢义男脸色变得铁青,怒火中烧地说:“这个岩松义雄也太目中无人了,我们先回司令部!”
山本一木见筱冢义男如此愤怒,连忙问道:“将军,发生什么事了?”
筱冢义男把手中的电报重重扔给山本一木,冷冷道:“你自己看!”
说罢便头也不回地朝旁边停着的汽车快步走去。
山本一木看到电报上的内容后,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看来这位新上任的司令官不太好打交道,难道他不清楚这里专门准备了一场欢迎仪式吗?
这显然是有意给筱冢义男一个下马威。
这也太不必要了,毕竟筱冢义男马上就要回国了。
陈家裕!
独立团,突击大队驻地。
此时的突击大队异常热闹,在空旷的场地上到处可见战士们骑着自行车歪歪扭扭穿梭的身影。
要说起在山地作战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不是摩托车,也不是三轮摩托,而是自行车。
日军在东南亚正是靠着自行车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快速突袭。
这种战术被称为“自行车闪电战”。
对突击大队来说,这正是目前最适合的移动方式。
一是不需要燃油,只需两条腿就能踩动前行,而且速度也不慢;
二是车身轻巧,遇到难走的路段,直接扛过去也方便,就算丢了也不心疼;
三是隐蔽性高,非常适合快速机动与渗透任务。
所以李清河特意从现代时空采购了一批作为试验装备。
如果使用效果不错,完全可以向全军推广。
这可是他亲自挑选的,强调结实耐用,材料用得也非常扎实,就是稍显沉重。
李清河站在一边,看着这些学了好几天才勉强掌握技巧的队员们,不住地摇头。
随后他冲着也在练习骑车的魏大勇喊了一声:“和尚,过来一下!”
魏大勇听到李清河的召唤,立刻丢下车把,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快步走了过来。
“李顾问,您找我有什么事?”
李清河望着操场上那混乱不堪的场面,皱着眉头说道:“光在这儿练没多大效果,把人集合起来,去野外训练,目标定在苍云岭,把装备也都带上,全副武装骑行。”
他记得自己当初练车就是在野路上摔出来的,摔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苍云岭距离陈家裕大约有十八公里左右,路况不算平整,但也不算太差。
更重要的是那边属于日军控制力较弱的区域,非常适合锻炼突击大队的骑行能力。
接到命令的突击大队迅速完成集结。
除了不能带枪支外,其他所有装备都用绑带固定在后座上。
像81式轻机枪、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甚至无后坐力炮都能绑上去。
后座是李清河为了方便携带各类武器特别设计加宽的,放置物品更加稳固。
“报告李顾问,突击大队全体人员已集合完毕,应到一百二十人,实到一百二十人,请您指示!”
李清河手臂一挥,大声说道:“出发!”
正好自己也好久没骑过自行车了,正好借此机会体验一番。
顺便看能否去苍云岭打个猎,天天吃罐头,要不是王迎秋经常能换着花样做菜,他真咽不下去。
倒不是他娇气受不了苦,而是他的胃早被现代世界的各种美食养刁了,眼下这种单调伙食确实难以适应。
看来下次过来,还得多带点零食、蔬菜和肉类。
自己辛辛苦苦背东西过来,改善一下伙食也不算过分吧。
一路上突击大队的战士们可以说是丑态百出,时不时就有人摔倒,一摔就是好几个。
但他们咬牙坚持了下来。
作为全团的先锋力量,他们不仅待遇最好,也是最能吃苦的一支队伍。
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见效的确最快。
刚开始时可能还不太掌握平衡,
但骑得多了,自然就稳住了。
一路上跌跌撞撞,时不时传来痛呼和欢快的笑声。
等掌握了技巧后,战士们对骑自行车从害怕变成好奇,行军速度也快了不少。
花了三四个小时,突击大队终于抵达苍云岭山脚下。
望着还算陡峭的山势,李清河说道:“休息十分钟,然后全副武装上山。
今天训练任务也就完成了。”
战士们一声不吭,立刻坐下原地休息。
对他们来说,哪怕是一分钟的喘息时间都弥足珍贵。
停好自行车后,士兵们扛起各自的武器开始登山。
突击大队没有配备重型装备,
最重的也就是82毫米迫击炮和弹药箱而已。
不过这对练过功夫的突击队员来说,这点重量根本不算什么。
登上山顶后,李清河指着前方说道:“当年新一团突破坂田联队的地方就在这里,坂田联队的指挥部好像就在那边,我们过去看看。”
苍云岭一战是李云龙成名之战,结合地形走势,李清河一眼就认出了坂田联队指挥所废墟的位置。
可就在这时,一名战士小跑着赶了过来。
“李顾问,队长,有情况,请你们过去看一下。”
李清河和魏大勇对视了一眼,随即跟着那名战士走去。
到了苍云岭东侧,战士停下脚步,指着山下说:“李顾问,队长,山下来了不少鬼子,估计有一个大队。”
“一个大队?难道我们的行动暴露了?”
李清河摇头道:“不可能,来这里是临时决定的。”
“而且就算被发现了,小鬼子的部队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赶到这里。”
“看他们的样子,也不像来打仗的,先观察一下再说。”
说完,他举起望远镜朝山下望去。
只见山脚下的公路上已经停了一排排卡车,中间还夹杂着好几辆福特轿车。
一名名日军士兵从卡车上跳下,站在路边,充当警戒哨兵。
没过多久,便看见几辆轿车驶来,从中走下一众军官。
其中级别最低的也是少佐。
最后,一个身着日军中将常服的将军手握军刀走下车来。
这位中将五官棱角分明,面容刚毅,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