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黎贺刨根问底,说实话,潘寨村村长若是碰上一般人,恐怕都不愿意讲。
毕竟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清廷派来的探子。
但看着黎贺的样子,带着妻儿,以潘寨村村长多年经验来看,是探子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黎贺要了解的事,也不是啥机密,随便去打听,都能获取到。
想来正如所说那般,是个落魄文人,来这找出路,施展抱负,讨生活。
明白这点的潘寨村村长,端起茶抿了一口后,对黎贺微微点头。
“你想知道为何说肯吃苦,讲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老夫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大帅这样手握数万大军,坐拥十几个州县诸侯,平时过的日子该是咋样的?”
“呃......”
黎贺愣了下,实在没想到被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在他的认知中,手握数万大军,坐拥十几个州县的起义军首领,哪怕再怎么一心为民,那也肯定不会亏待自己。
纵观历史,再怎么勤政为民的君王,也没说苦了自己的。
换成自己,自己也不可能傻了吧唧亏待自己。
所以,这问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白问。
黎贺稍加思索,就直接回道:“大爷,你问的这个问题,晚辈想杨大帅这样一心为民之人,肯定是想着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过上好生活。
那杨大帅想必日子过的是没有那些君王好,但平时该有的肉菜精米白面肯定是少不了的,偶尔也会有些珍珠海味。
然后这穿着居住的屋子,想必是不会比那些王侯差的。
晚辈猜测差不多就这样,不知和大爷想的是否一样?”
看着黎贺自以为猜的没错的样子,潘寨村村长摇头笑了:“小黎啊,你若是这样的猜测,是真的看轻了大帅。”
“那大爷的意思是?”
“呵呵,老夫也不跟你打哑谜了。”
“既然你想知道,那老夫就跟你唠唠。”
“多谢大爷,晚辈洗耳恭听。”
潘寨村村长嗯了一声,端起茶抿了一口润喉,然后缓缓道,“要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
自大帅带着队伍来到信阳,也有四个月。
老夫还记得当时正月二十七一大早,大帅就带着队伍从信阳城北上,经过潘寨村,打掉周边土豪劣绅。
也是那个时候,老夫第一次见到大帅,也是在大帅的监督下,由乡亲们投票,老夫当上了村长。
老夫的大儿也是那时加入了护民军,小儿进了民兵队伍识字训练,大孙子之后也进了社学读书。
老夫还记得,当时大帅招兵的时候,说护民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是他一个人的队伍。
护民军的士兵,要时时刻刻记住老百姓是衣食父母,不能欺负抢夺老百姓。
护民军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保咱们汉人的江山,护咱们老百姓周全。
宁愿自己饿死冻死,也不能让老百姓先受苦。
以前老一辈说书的讲,当年的岳家军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杀,老夫听了都不信。
可亲眼见到大帅的护民军,老夫才知道,是真有队伍能做到。
当时老夫听到大帅说的这些军纪时,就想着把大儿小儿都送到大帅手底下当兵。
但听到大帅说,护民军现在缺少钱粮,暂时不给将士发军饷,只管吃饱喝足。
老夫知道这不发军饷,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大儿参军,但又想到大帅才刚起家,没银子发军饷也正常。
而且大帅和护民军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是真心好,老夫也就想着送大儿去参加。
不为拿军饷,只想为大帅助把力,早日推翻这清廷,让咱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之后没多久,老夫大儿,还有护民军其他将士路过潘寨村的时候。
老夫和他们唠嗑,聊他们平时吃的咋样,过的好不好。
他们个个都是回老夫,说每天三顿饭,从早到晚都要训练。
这一天三顿饭,两顿饭是吃杂粮窝窝头、咸菜、豆腐、小米粥这些。
还有一顿则是吃白馍或是白米饭,配上鸡鸭鱼猪这些肉,还有骨头汤喝。
老夫当时听了,觉得这没军饷,训练这么苦,但有这样的伙食那也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老夫大儿还有其他将士,告诉老夫说这待遇只有护民军将士能享受,连那些营长连长的家人,还有大帅的家人都享受不到。
而且大帅本人也是和将士同吃同住,同样一起训练。
老夫听完,当场就懵了。
老夫从那时起,才明白大帅说的那句话,护民军所有人宁愿自己饿死冻死,也不能让老百姓先受苦。
想想对比下哪些贪官污吏,哪个不是乱摊派赋税徭役,征收完还要往自己兜里揣,苦也不苦自己。
再看看大帅说的,赋税会收,但不是靠压榨老百姓来充实护民军库仓,而是靠工商业发展来带动税银增收。
这明明白白堂堂正正说出来的实诚话,哪怕老夫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不懂啥意思,但也心里畅快。
别的不说,这几个月的时间,大帅不仅派人教导老夫村会成员,同样把衙门里的三班六房重新选拔训练,踏踏实实的教老夫这些人为乡亲们办实事。
而大帅不管是光教导训练村会、三班六房成员,还专门派出处理民事的巡按组文人,以及驻扎信阳城里的护民军将士,手把手真心实意的带着各村村会,协助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修整官道,开挖河渠。
大帅没来之前,老夫活了半辈子从没读书识字过,不是老夫不想学,是这狗日的鞑子不让老夫这些穷苦老百姓学。
但大帅来了后,开设扫盲班,让识字的文人将士到各村教导乡亲们,谁学会识字还赏粮,乡亲们一个比一个积极。
虽然大部分乡亲们也没咋学会识字,但基本上都知道住的村名地名,还有自己的名这些咋写。
就连老夫五十六了,也学会百八十字,平时也能带着村会收集乡亲们的感受,报给乡正。
巡按组的文人,来到村子收到这些信息,会整理好报给大帅,大帅看着好的建议,也会给乡亲们落实。
老夫这些年也听过不少人喊反清复明,说大明比大清好,但到底谁好老夫不清楚。
老夫没在大明朝生活过,但这大清朝,老夫活了五十六年,老夫知道大清朝的好坏。
反正不管是大明好还是大清好,老夫只知道现在,能亲眼看到大帅带着护民军文人将士,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实事。
老夫一直忘不了大帅那句话,百姓都穿不好吃不好,俺杨大帅何来有良心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