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光透过梧桐树叶,在红星机床厂家属院的红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开学第一天的清晨,大院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厂区通勤车的发动机轰鸣声、自行车铃声和家长们叮嘱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陈遇检查着书包里的物品,母亲在一旁不住地叮嘱:这周降温,记得加衣服。食堂的菜要是不合胃口,就去小卖部买点面包...
知道了妈,我都会注意的。陈遇点点头。经过初一整年的住校生活,他已经习惯了每周的离别。
厂区的通勤大巴准时停在门口,这是专门送职工往返市区的班车。陈遇和莉莉一起上车,熟练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暑假过得真快啊,莉莉望着窗外熟悉的厂区景色,感觉钓鱼培训就像昨天的事。
陈遇点点头:是啊,不过新学期也有新学期的好。
通勤车驶出厂区,沿着郊区的公路向市区驶去。四十分钟后,市一中的校门出现在眼前。经过一个暑假,校园里的梧桐树更加茂盛了。
走进初二(一)班教室,黑板上的欢迎词旁边,多了一行小字:距中考还有xxx天。这个小小的倒计时,无声地提醒着每个人:初中生活已经过半。
兄弟们!想死你们了!王小虎的大嗓门在教室门口响起。他一个暑假不见,又长高了不少,皮肤晒得黝黑。
孙宇推推眼镜,微笑着说:暑假过得怎么样?
张伟已经拿出新的笔记本:根据往届数据,初二的学习难度将比初一提高30%以上。
同学们互相交流着暑假见闻。当陈遇提到参加程晓风的钓鱼培训时,立刻引起了轰动。
真的假的?程晓风?王小虎瞪大眼睛,我爹可是他的忠实粉丝!
连一向淡定的孙宇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听说他的培训班很难进的。
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起,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她看起来比上学期更加严肃,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全班。
同学们,欢迎回来。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初二的学生了。李老师开门见山,这意味着更大的学习压力,更重的课业负担。初二是个分水岭,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课程表发下来后,教室里响起一片哀嚎。数学难度明显加大,新增了几何证明题和更复杂的代数运算;英语课文长度和词汇量都有所增加;就连语文也开始要求写更复杂的议论文。
完了完了,王小虎哭丧着脸,这数学题是人做的吗?
张伟已经开始分析新课本:几何证明题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与代数题型的解题思路完全不同。
孙宇则对新增的课程内容很感兴趣:这些几何定理很有意思,可以解释很多现实中的现象。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306宿舍的兄弟们坐在一起讨论新学期的计划。经过一年的磨合,住校生活已经变得井然有序。
我要重点攻克几何证明,王小虎咬着筷子说,不然期末又要挨揍了。
孙宇推推眼镜:代数和几何可以互相印证,有很多相通之处。
张伟拿出新的计划表:我已经重新规划了时间分配,每天增加一小时数学学习时间。
陈遇默默听着,心里也在盘算这学期的时间安排。虽然不能在学校练习抛竿,但理论学习可以继续。
下午的数学课证实了大家的担忧。老师一上来就讲解复杂的几何证明,节奏很快,很多同学都跟不上。
完了,完全听不懂。下课铃响时,王小虎瘫在桌子上。
陈遇却觉得意犹未尽。老师讲的角度计算,让他对抛竿时的力度控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放学后,住校生们回到宿舍整理内务。经过一年的住校生活,大家都已经驾轻就熟。陈遇的床位依然在靠窗的位置,他仔细铺好床单,将程晓风培训的笔记放在床头柜里。
这下好了,王小虎一边整理衣柜一边说,咱们306终于又团聚了。晚上可以一起刷题了。
晚饭后,陈遇在宿舍楼的公用电话亭排了一会儿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回到寝室后,他开始制定新学期的计划。他在笔记本上仔细规划:
每周一至周五住校期间:
早晨:6点起床,操场跑步锻炼(保持体能)
上课时间:全力听讲,特别是数学和英语
晚自习:2小时学习时间(重点:数学、英语)
睡前:30分钟钓鱼理论学习(研读程晓风的笔记)
周末回家:
早晨:1小时抛竿练习(弥补一周的练习量)
下午:3小时水库实践(应用理论学习)
晚上:整理一周学习内容
第二天课间休息时,莉莉在走廊上遇到陈遇,关心地问道:住校生活还习惯吗?
都第二年了,早就习惯了。陈遇回答道,就是不能练习抛竿,手有点痒。
第二天开始,陈遇就按照计划执行。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时,他已经在操场跑步锻炼。虽然不能练习抛竿,但保持体能同样重要。
上课时,他特别关注数学课。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几何原理都能和钓鱼联系起来:角度计算帮助他理解抛投时的最佳角度,比例关系让他更好地理解浮漂吃铅量的配比。
没想到钓鱼对学习还有帮助。陈遇在日记中写道,数学不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周五下午,通勤车将陈遇和林莉送回红星机床厂。陈遇和莉莉刚回到院子门口,就听见毛蛋爽朗的大笑声。
怎么样?住校生活如何?毛蛋接过陈遇的书包。
都老住校生了,还能怎么样?陈遇笑着说,就是手痒得很,周末得好好过过瘾。
周末,三人如约去水库钓鱼。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一周没有实地练习,陈遇的技术反而更精进了。
你这抛竿角度怎么这么准?毛蛋看着陈遇几乎竿竿中的的表现,难以置信。
陈遇笑笑:这周学了几何的角度计算,理论指导实践,果然更准确了。虽然不能实际练习,但在脑子里模拟了很多次。
更让人惊喜的是,莉莉的钓技也大幅提升。她心细的特点在调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经常能发现一些微小的信号变化。
培训真的值了,毛蛋感叹道,你们俩现在都快成高手了。
月考成绩公布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陈遇的数学竟然又考了全班第一,几何证明题全对。连李老师都特意表扬了他:陈遇同学证明了,兴趣爱好和学习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放学后,同学们围住陈遇取经。
你怎么学几何的?有什么诀窍吗?
陈遇想了想,说:就是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学角度时,想想怎么抛竿;学比例时,想想浮漂配重...
这个学习方法很快在班里传开。陈遇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在班里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每周三晚上在教室交流学习心得。
期中考试前,学习小组已经发展到十几个人。大家发现,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抽象概念,确实事半功倍。
没想到钓鱼还有这种好处,王小虎在又一次学习小组活动后说,早知道我也去学钓鱼了。
陈遇笑着说:重要的是找到学习和兴趣的结合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又一个周五的傍晚,通勤车驶回红星机床厂。陈遇一下车,就看见母亲在站台等候。
妈,你怎么来了?
给你做了最爱吃的红烧鱼,母亲接过书包,学习辛苦了吧?
不辛苦,这学期找到学习方法了。陈遇笑着说。他决定周末要好好练习,把一周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