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四九城,已经天寒地冻了。天刚蒙蒙亮,何雨柱便骑着那辆二八大杠,顶着凛冽的寒风,驶向了木华大学。
他身上那件半旧的棉军装外面,套着蓝布学生装,洗得发白,却浆洗得干干净净。肩膀上挎着一个沉甸甸的帆布书包,里面塞满了从朝鲜带回来的笔记、书籍,以及这几个月落下的各科教材。书包的边角已经磨损,见证着主人不同寻常的经历。
车轮碾过结着薄冰的路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还没开门,只有早起扫街的环卫工人和几个匆匆赶路的上班族。这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与几个月前朝鲜那炮火连天、生死一线的战场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何雨柱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感觉肺部都有些刺痛,但这痛楚却带着一种活着的真实感。
他回来了,不仅仅是从战场上归来,更是要回归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前方等待他的,不是敌人的碉堡和枪口,而是五个专业、三十几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大山。这压力,某种程度上,不比面对一个营的敌人来得轻松。
走进木华园,熟悉的梧桐大道上落叶早已被清扫干净,只剩下光秃的枝干指向天空。偶尔有早起晨读的学生裹着厚厚的围巾,抱着书本匆匆走过,投向何雨柱的目光带着一丝好奇——这个穿着朴素、气质却有些与众不同的同学,似乎很久没见了。
何雨柱没有时间去感受这些目光,他径直走向图书馆。距离考试周只剩下不到十天,他必须争分夺秒。
图书馆里已经坐了不少埋头苦读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味道,还有那根无形的、名为“期末考试”的紧绷的弦。何雨柱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将书包里的书本一一取出,堆满了大半个桌面。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原理》、《电工学》、《空气动力学》、《金相学原理》、《运筹学》……还有冶金、弹药、后勤相关的专业书籍,林林总总,像一座小山。
周围有同学偷偷咋舌,这是要考多少个专业啊?
何雨柱浑然不觉,他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不是休息,而是调整状态。【追魂夺魄鹰狼目】带来的超强记忆力和理解力,在战场上能让他洞察秋毫、过目不忘,在书桌前,同样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神已经变得无比专注和清明。他拿起一本《空气动力学》,翻到上次中断的地方。书页上那些曾经需要反复推敲的公式、图表、原理,此刻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在朝鲜驾驶F-86“佩刀”战机的亲身经历,与书本知识相互印证、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关于升力、阻力、激波、失速速率的理论,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座舱外呼啸的气流和仪表盘上跳动的指针!
他翻阅书页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是一目十行,但关键之处却会停顿下来,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拉着,进行着心算或推演。有时,他会因为某个理论与前线遇到的实际情况完美契合而眼中放光;有时,又会因为发现了教材中某个过于理想化的疏漏而微微蹙眉。
饿了,就啃几口从食堂买的冷窝头,喝一口军用水壶里已经冰凉的白开水。困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十分钟,醒来后用冷水冲把脸,继续投入战斗。他的作息严格得像在部队,效率高得令人发指。
同教室的同学从一开始的好奇,渐渐变成了敬佩。他们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同学,不仅看书快,理解更深。偶尔有同学鼓起勇气向他请教问题,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实际例子”(当然,隐去了敏感信息)讲清楚复杂的原理。
“何同学,你……你是不是之前学过啊?这理解也太深了!”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同学忍不住问道。
何雨柱从书海中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笑了笑:“没有,就是……前段时间出了趟远门,见了些‘实物’,有点感触。”
他说的轻描淡写,但那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深邃,却让问话的同学不敢再追问。
除了木华大学的课程,他还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木华大学的空气动力系独立出去了,已经成了四九城航空航天学院。由于他在高丽的“特殊贡献”和对航空技术的浓厚兴趣(以及那架F-86的“实物参考”),他被特批可以跨校参加该学院相关课程的考试。
好在航院离木华不远,蹬上他那辆自行车,十几分钟就能到。于是,在木华园和航院之间,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骑着二八大杠、来去如风的身影。车把上挂着的帆布书包里,装着的是两个顶尖学府、五个专业的希望与压力。
考试周终于来临。
考场里,气氛肃穆。何雨柱坐在座位上,神情平静。当试卷发下来时,他快速浏览一遍,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这些题目,对于在战场上用生命实践过、又经过这段时间疯狂汲取理论的他来说,仿佛不再是难题,而是一个个等待被验证的答案。
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流畅得如同他驾驶战机划过天空。复杂的计算、严谨的推导、结合实际的分析……他下笔如有神助。监考老师在他身边驻足的时间总是最长,眼神从最初的审视,慢慢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一周后,成绩公布。
木华大学的公告栏前,人头攒动。
“我的天!何雨柱!又是他!”
“五个专业!三十多门课!全是‘优’!连考查课都是!”
“这还是人吗?!他这几个月不是……不是不在学校吗?”
“听说……是去执行特殊任务了……”
“什么任务能让人回来变成超级学霸?!”
惊叹声、议论声此起彼伏。何雨柱的名字,再次以绝对强势的姿态,震撼了整个木华园。这一次,不是因为战场传奇,而是因为学术上的绝对实力!
与此同时,四九城航空航天学院的成绩单也送到了相关领导手中。看着那份几乎满分的、涉及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喷气发动机原理等硬核课程的成绩单,几位从苏联专家和国内顶尖学者中选拔出来的教授都震惊了。
“何雨柱……必须挖回来!” 已经是副院长的申源教授拍着桌子,激动地说,“他有理论,更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实践经验!他是为航空航天而生的!”
何雨柱推着自行车,站在木华园的光秃秃的梧桐树下,看着公告栏上自己的名字和后面那一长串鲜红的“优”字,脸上露出了一个释然而又带着点疲惫的笑容。
他做到了。从尸山血海的战场,到宁静的大学校园,他完成了身份的切换,也用最硬核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知识,同样是武器,是强国之基。他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战功,更有将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和见识,转化为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的决心。
前路漫漫,但他知道,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书桌前,他都将一往无前。因为他肩负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期望。他骑上自行车,朝着航院的方向驶去,那里,还有新的挑战和更广阔的天空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