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新人创作者征集箱”里,堆着近百份来自行业新人的剧本、分镜头手稿,苏澈每周都会抽出半天时间,逐份翻看——这是他联合原创联盟发起的“新芽计划”,专门挖掘被流量浪潮埋没的年轻创作者。这天下午,一份封面写着《少年的你》的剧本,让他停住了翻页的手。
剧本的作者叫陆阳,毕业于京市电影学院导演系3年,此前在某流量公司做过助理导演,因拒绝“为爱豆加戏改剧情”辞职,之后带着《少年的你》剧本跑遍12家影视公司,要么被说“现实题材没流量”,要么被要求“加甜宠线、换流量主演”,最后只能把剧本投到“新芽计划”碰碰运气。
剧本里讲的是留守少年陈念,在高三这年既要面对学业压力,又要帮生病的奶奶筹医药费,还得应对校园里的隐性孤立,直到遇见同样孤独的转学生小北,两人互相支撑,最终靠努力走出困境的故事——没有狗血的误会,没有悬浮的逆袭,只有“奶奶偷偷攒的皱巴巴的零钱”“陈念在路灯下刷题的影子”“小北帮陈念修坏了的自行车”这些细腻的生活细节,字里行间满是对青少年困境的共情与尊重。
“这个剧本,有《生命的价签》的温度。”苏澈把剧本推给周明,手指划过“陈念给奶奶喂药”的段落,“现在的青春片要么是‘工业糖精’,要么是‘疼痛文学’,很少有人真正关注普通少年的成长——陆阳能写出这种真实感,说明他懂生活,也懂怎么用镜头讲故事。”
周明翻着剧本,眉头却微微皱起:“陆阳没独立执导过电影,之前只拍过几部短片,5000万的投资给新人,风险太大了。而且现实题材回本慢,联盟里的伙伴可能也会有顾虑。”
“我们当年拍《生命的价签》,不也是没人看好吗?”苏澈笑着拿出陆阳的短片作品《路灯下》——画面里,一个留守儿童在村口路灯下写作业,奶奶在旁边织毛衣,没有一句台词,却靠光影和细节把“孤独与温暖”传递得淋漓尽致,“你看他的镜头语言,很有想法,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我们做‘新芽计划’,不就是为了给这样的新人机会吗?资历不重要,才华和初心才重要。”
苏澈当即让团队联系陆阳。当陆阳接到澈心工作室的电话时,正在便利店打零工赚房租,手里还攥着刚打印的“剧本修改意见”(某公司拒绝他时,敷衍写的“加个吻戏”)。听到“苏总想和你聊《少年的你》,计划投资5000万”时,他以为是诈骗,反复确认了三遍,才带着皱巴巴的剧本,骑着共享单车赶到工作室。
见面时,陆阳的紧张藏都藏不住——双手紧紧攥着剧本,说话时声音都在抖,直到苏澈把一杯热咖啡推到他面前,指着剧本里“陈念帮小北补英语”的段落说:“这里的细节很真实,你是不是有类似的经历?”陆阳才慢慢放松下来,眼眶泛红:“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奶奶生病时,我也在路灯下写作业,怕她担心,不敢说难……”
苏澈认真听完他的故事,直接拿出投资协议:“5000万,全部用于电影制作,演员由你定,剧本你说了算,我们只提一个要求——保持这份真实,别为了市场妥协。”
陆阳看着协议上的“5000万”,突然红了眼眶,眼泪砸在剧本上:“苏老师,之前有公司说给我50万拍网剧,还要我改剧情加流量角色,我没同意……您敢给新人这么多钱,还不干预创作,是真的想培养人才,不是想赚快钱。”他顿了顿,用力抹了把眼泪,“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会把最真实的少年故事拍出来。”
消息传到原创联盟,伙伴们很快达成共识:星火影视负责电影的现实调研,派团队跟着陆阳去乡村中学采访留守少年,收集真实案例;青蓝文化帮忙对接非遗资源,计划在电影里加入“奶奶织的传统纹样毛衣”,由苏州织娘手工制作,既符合剧情,又能传递非遗文化;拾光影业则帮忙联系青少年心理专家,确保剧本里的“校园孤立”“家庭困境”等情节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避免悬浮。
瓷坊老师傅听说后,特意烧制了“电影开机纪念瓷盘”,盘面上绘着“路灯下写作业的少年”,底座刻着“初心不改,真实为魂”,送给陆阳时,还特意叮嘱:“拍电影就像烧瓷,不能急,得慢慢打磨,才能出好东西。”老周的病友群也成了“电影素材顾问团”,有退休教师分享“如何和留守学生沟通”,有家长提供“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经验,甚至有人拿出自己孩子的高三笔记,供剧组参考道具细节。
行业内的反应却褒贬不一。有头部公司的制片人在社交平台调侃:“苏澈这是赌上头了,5000万给新人拍现实题材,怕是要打水漂。”还有人私下联系陆阳,劝他“趁机会加个流量主演,不然票房没保障”,陆阳却坚定地拒绝:“苏老师信任我,让我拍真实的故事,我不能辜负他。”
苏澈则用行动回应质疑——他陪着陆阳去选景,在乡村中学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在路灯下追逐打闹,陆阳突然蹲下身,对着苏澈说:“苏老师,我知道该怎么拍陈念了,就是这种‘在困境里还想发光’的感觉。”苏澈笑着点头,想起自己当年拍《生命的价签》时,跟着老周去医院调研的场景——好的现实题材,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
电影筹备期间,苏澈还特意安排陆阳跟着《楚汉争霸》的导演组学习——不是学“大场面调度”,而是学“细节考据”:比如怎么通过道具还原时代感,怎么和演员沟通情绪,怎么在不破坏真实感的前提下,让故事更有感染力。陆阳把每天的学习心得记在笔记本上,最后攒了厚厚的一本,扉页写着:“向苏老师学‘用心’,向《三国》学‘较真’。”
开机仪式当天,没有奢华的排场,只有剧组成员和几个老朋友——瓷坊老师傅送来新烧的“场记板瓷制模型”,老周坐着轮椅赶来,递上病友群整理的“青少年故事集”,林浩、林晓等艺人也来客串,零片酬出演“老师”“小卖部老板”等小角色。陆阳站在摄像机前,握着苏澈的手说:“苏老师,我会把这部电影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拍好每一个镜头。”
就在开机仪式结束后,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新人孵化”的温度:
【检测到苏澈投资5000万支持新人导演陆阳,推动现实题材创作,获行业新人与原创联盟支持,达成“新人培养标杆”里程碑,触发“人才赋能”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新人培养”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新芽计划升级权限”:系统提供“新人创作者潜力评估模型”,可精准识别有才华的新人导演、编剧,配套“定制化培养方案”(如对接调研资源、安排资深导师带教);
2. 触发“行业新人扶持潮”:多家影视公司主动加入“新芽计划”,承诺每年拿出10%的制作预算支持新人创作,广电总局也设立“新人导演专项基金”,为《少年的你》这类项目提供发行补贴;
3. 获得“国家现实题材创作中心”合作邀约,将《少年的你》纳入“现实题材重点项目”,协助剧组对接教育、民政等部门,获取更丰富的现实素材,确保作品的真实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