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夏夜总是带着点黏腻的风,吹得出租屋窗外的梧桐树叶子沙沙响。苏澈坐在书桌前,新换的台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把桌面上的Ep筹备清单照得格外清晰——《青花瓷》混音收尾、《晴天》后期定稿、《十年》编曲启动,唯独“预热宣传”那栏,还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周建明早上的留言:“市场部提了三个方案,海报轮播、短视频预告、直播互动,你看看哪个合适。”
苏澈拿起手机,翻着市场部发来的方案ppt——封面是亮眼的渐变色,写着“苏澈首张Ep重磅来袭”,里面是精心设计的歌手写真和歌曲卖点,比如“古风爆款《青花瓷》再升级”“青春杀招《晴天》治愈你的遗憾”,标准的娱乐圈宣传套路,却让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太硬了。”他对着手机小声嘀咕。之前《青花瓷》火,靠的不是硬广,是初赛现场的清唱视频;《晴天》能打动星火,靠的是会议室里的即兴演绎——他的歌从来不是靠“卖点”吸引人,而是靠故事和情感。如果预热也用这种喊口号的方式,反而会冲淡歌曲本身的温度。
“在想什么呢?”老林的微信电话突然打过来,背景里能听到吉他调音的声音,“周建明说你没选市场部的方案,是不是有别的想法?”
“林叔,我觉得常规宣传太刻意了。”苏澈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桌角的青花瓷吊坠上,“我的歌讲的是故事,预热也该用故事打动人才对,不是靠‘重磅来袭’这种词。”
“故事?”老林的声音顿了顿,随即兴奋起来,“你是想写点什么?比如歌背后的故事?”
苏澈眼睛一亮:“对!我想发几个关于‘时光’的短故事,不用提歌名,也不用吹卖点,就安安静静讲三个故事,每个故事对应一首歌的意境,让大家自己猜——这样既不生硬,还能引发共鸣。”
挂了电话,苏澈打开文档,指尖落在键盘上,却没有立刻打字。他盯着屏幕,脑海里闪过三个画面:《青花瓷》里的烟雨瓷窑、《晴天》里的校园雨天、《十年》里的旧物重逢。这些画面不能写得太直白,要留一点空白,让网友有想象的空间。
他先写第一个故事,对应《青花瓷》:
“上周去老街的瓷坊,看到老师傅在烧青花瓷。他说‘天青色要等烟雨,火候差一点都不行’。我站在窑边等了一下午,雨来的时候,瓷坯上的青花像活了过来。老师傅把烧好的瓷片递给我,说‘有些东西急不得,得等,得熬,就像有些故事,要藏在釉色里,才够回味’。”
写完,他读了一遍,删掉了“青花瓷”三个字里的“花”,改成“青瓷器”,又把“釉色”加粗——既保留了关键线索,又不会太明显。接着写第二个故事,对应《晴天》:
“今天路过高中校门,看到学生在躲雨。男生把伞给了女生,自己抱着书包跑开,女生站在屋檐下,看着他的背影,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糖。雨停的时候,男生没回来,女生把糖纸叠成小船,放进积水里,看着它漂远。我突然想起,有些遗憾,其实不用说出口,就像雨停了,天会晴,但那段躲雨的时光,会记得很久。”
这个故事里,他特意加了“半块糖”“糖纸小船”这些细节——青春里的小物件,比直白的“分手”更能勾起回忆。最后写第三个故事,对应《十年》:
“整理旧物时,翻到一张十年前的地铁票。那时候我刚毕业,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旁边的人在听一首歌,歌词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跟着哼‘我们是朋友’。昨天在咖啡店又遇到他,他抱着孩子,我提着电脑,互相笑了笑,只说了句‘好久不见’。原来十年这么快,有些再见,其实是再也不见,但那段一起挤地铁的时光,没白过。”
写完三个故事,已经是晚上十一点。苏澈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加任何话题标签,只是在抖乐和乐云的社交账号上,用“苏澈”这个简单的Id,发了一条动态:“最近遇到的三个关于时光的小故事,分享给你们。”然后附上了三个短故事,配了一张自己在录音棚里弹吉他的背影照,没有露脸。
发完,他放下手机,没抱太大希望——毕竟没有热搜加持,也没有流量推送,可能只会有粉丝群里的人看到。他收拾好书桌,拿起青花瓷吊坠,准备睡觉,却没料到,此刻的互联网上,一场自发的讨论已经悄悄开始。
林晓是第一个看到动态的。她刚结束粉丝群的日常签到,打开抖乐就刷到了苏澈的更新。读完三个故事,她瞬间就联想到了那三首歌——“天青色等烟雨”对应《青花瓷》,“躲雨的时光”对应《晴天》,“十年这么快”对应《十年》。她立刻截图发到粉丝群,配文:“家人们!苏澈发的故事是不是在预告新歌?我怎么越看越像《青花瓷》《晴天》和那首神秘的第三首歌!”
群里瞬间炸了:
“我也觉得!第一个故事里的‘青瓷器’‘釉色’,不就是《青花瓷》吗?”
“第二个故事的躲雨!和《晴天》里的‘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太像了!”
“第三个故事的‘十年’!难道第三首歌叫《十年》?”
“我去搜了‘十年’,没找到相关的歌,应该是新歌!”
粉丝们开始自发地在苏澈的动态下留言,有人分析故事细节,有人分享自己的“时光故事”,还有人@乐云音乐和星火传媒的官方账号,问“是不是Ep要来了”。一个叫“老街瓷坊”的用户甚至留言:“我就是老街瓷坊的,上周确实有个年轻人来等烟雨烧瓷,难道就是苏澈?”这条留言很快被顶到热评第一,点赞破万。
凌晨一点,#苏澈的时光故事#这个话题突然出现在抖乐热搜榜的尾巴上,排名50位。星火传媒的市场部经理张姐看到时,还以为是系统bug——他们没买热搜,也没做推广,怎么会突然上热搜?直到她点进话题,看到满屏的网友自发讨论,才反应过来:“这是反向营销啊!比我们的方案管用一百倍!”
她立刻给周建明打电话,周建明正对着苏澈的动态发愁,担心没人关注,听到上热搜的消息,赶紧打开手机:“真的在50位!还在往上冲!这小子,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
第二天早上七点,苏澈被手机震动吵醒。打开一看,全是消息提示——抖乐动态点赞破10万,评论5万,#苏澈的时光故事#已经冲到了热搜28位,话题阅读量破500万。他点开话题,里面全是网友的故事:
“看第二个故事看哭了,高中时我也给喜欢的人送过伞,后来我们没在一起,但我一直记得那天的雨。”
“第三个故事太真实了,十年前和我一起挤地铁的朋友,现在已经没联系了,看到‘好久不见’突然鼻子酸了。”
“苏澈能不能多更点故事?你的故事比那些狗血剧还打动人!”
“求问!这三个故事是不是对应三首新歌?什么时候发Ep?我已经准备好买了!”
甚至有媒体账号转发了苏澈的故事,配文:“比起‘重磅来袭’,我们更需要这样有温度的音乐预告——苏澈用三个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情感共鸣’。”
苏澈笑着打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光膜跳了出来:
【检测到宿主通过“时光故事”反向营销,引发用户自发传播,话题#苏澈的时光故事#登上热搜28位,阅读量破500万,触发声望值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用户互动分析(可实时监测用户对故事\/作品的反馈关键词,优化内容方向);】
【Ep预热进度更新:用户期待值提升至85%,乐云音乐Ep预约通道开启12小时,预约量破10万,解锁“平台首页推荐”额外资源。】
他看着“10万预约量”,心里满是踏实。之前还担心反向营销没人买账,现在看来,真诚的故事永远比硬广更有力量——网友不是反感预热,是反感没有温度的套路,而他的三个小故事,刚好戳中了大家心里最软的地方。
“苏澈!你可真行!”周建明的电话打过来,声音里满是兴奋,“市场部已经调整了方案,接下来就跟着网友的讨论走,不做过多干预,让大家继续猜,继续分享故事,等到预约量破20万,我们再官宣Ep名称和发布时间!”
“对了,”周建明又补充道,“老林刚才给我发了《十年》的编曲初稿,加了《青花瓷》的旋律彩蛋,特别妙!等下我们去录音棚听听?”
苏澈笑着答应:“好!我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苏澈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清晨的阳光洒进来,落在书桌上的Ep筹备清单上,“预热宣传”那栏,他用红笔写了四个字:“故事为王”。
他知道,这场反向营销的成功,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他懂——音乐的本质是情感,宣传的本质也是情感。比起喊着“我的歌很好听”,不如讲一个“你也经历过”的故事,让大家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然后自然而然地期待,这个能写出好故事的人,能唱出怎样的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