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以“排查近期内部系统访问延迟问题”为由,联系了技术部门一位绝对可靠的熟人,请求协助调取张雪工位电脑在那两个敏感时间点前后的详细操作日志和网络连接记录。
分析结果很快反馈回来,带着一丝不寻常的迹象:在那两个敏感时间点,张雪的电脑确实登录了内部系统,并且执行了查询操作。但操作过程有些“突兀”,查询动作完成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后续的浏览、下载或处理动作,很快就下线或转向了其他无关工作。这不像是一个正常的工作查询流程,更像是有明确目的的、快速获取信息然后撤离。
更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在还原浏览器缓存时发现,就在查询完刘能案件卷宗后不到一分钟,张雪的电脑上曾短暂打开过一个外部网页——本市一个颇有名气的母婴用品论坛的某个讨论奶粉折扣的帖子页面。
这个发现让陆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工作时间,快速查询完一个敏感案件,紧接着就打开母婴论坛?这行为模式有点跳跃,甚至可以说是……心不在焉?或者说,是在用无关浏览来掩盖真正的目的?
他记下了那个论坛帖子的网址和发帖人Id。
接着,他找了个机会,与经侦支队一位资历较老、性格耿直的同事“闲聊”,话题引向内部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状况,看似无意地问了问张雪最近的情况。
老同事叹了口气,随口说道:“小张啊,挺不容易的。她老公好像前段时间跟人合伙做生意亏了不少钱,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太好,孩子还小,到处都要用钱,压力挺大的。听说前段时间还因为工作上有个小疏忽,报销单填错了,被他们科长说了几句,情绪有点低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陆野心中猛地一凛。
经济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工作上出现非正常失误?容易被批评后情绪低落?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足以让一个人变得脆弱、焦虑,更容易被外部力量趁虚而入,利用其职务之便,换取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他回到电脑前,输入了那个母婴论坛的网址和发帖人Id。帖子内容很正常,就是普通的家庭生活分享。但陆野没有放弃,他尝试用这个Id在全市其他的网络平台进行搜索。结果发现,这个Id在几个本地生活论坛和二手交易平台上也很活跃,频繁发帖求购打折卡券、二手婴儿用品、以及……询问一些“利息低、放款快”的小额借款渠道。
一条模糊的、令人不安的线,似乎正在慢慢浮现。
一个可能因为经济困境而焦虑的年轻母亲,一个能够接触到内部系统的内勤岗位……如果有人趁机接近,以提供金钱帮助为诱饵,换取一些“举手之劳”的内部信息查询……
陆野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如果猜测是真的,那对手的手段可谓卑劣至极,也精准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但这仍然只是基于零星信息的推测,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他意识到,调查到了这一步,已经变得异常棘手和危险。继续深挖,可能会牵扯出自己的同志,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能对队伍士气造成巨大打击;但若不查清楚,就等于留着一个巨大的漏洞在身边,后续所有的行动都可能重蹈覆辙,甚至带来致命的危险。
他必须极其谨慎地,在掌握更多证据后,选择合适时机,向高明支队长单独汇报这个情况,并请示下一步该如何处理。这把指向内部的刀,该如何落下,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更加深思熟虑的决断。内鬼疑云,如同另一片阴霾,笼罩在原本就迷雾重重的案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