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踏入老城区图书馆,艾文的心境已然不同。最初的猎奇与恐惧,沉淀为一种高度戒备的谨慎。他像一名潜入敌营的士兵,每一步都踩在规则的边界内,不敢有分毫逾越。林馆长依旧沉默地坐在前台,只是今天,他破天荒地多说了两个字:“小心点。”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艾文心中一凛,郑重地点了点头。
闭馆的钟声敲响,寂静如期而至。艾文例行公事地巡视,检查门窗,然后开始今晚的整理工作。他刻意避开了三楼社科区,选择先从四楼的过期期刊室开始。这里灰尘更重,空气也更显凝滞,但至少,远离了那个放置黑皮书的第七排书架。
然而,图书馆的异常似乎并不总是固定在某个区域。
晚上七点刚过,艾文正在将一批旧杂志分类上架,一阵极其轻微的布料摩擦声传入耳中。他动作一顿,凝神细听。声音来自不远处两排书架之间的狭窄过道。他小心翼翼地探头望去——空无一人。但就在他准备收回目光时,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了一抹迅速缩回书架背后的白色衣角。
守则第九条:“若在书架间隙看到白色衣角或听到低低的啜泣声,不要靠近,也不要寻找声源……”
艾文立刻缩回头,心脏微微加速。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回手中的杂志上,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他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动作刻意放慢,显得从容不迫,但全身的感官都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他没有再听到啜泣声,但那被窥视的感觉却挥之不去,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存在,正隔着书架的缝隙,沉默地注视着他。
这种感觉如芒在背,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才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艾文后背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小片。他不敢在原地久留,迅速推着整理车离开了四楼。
晚上八点十五分,检查地下书库的时间到了。这是艾文每天工作中最不愿面对却又必须执行的环节之一。那扇包着铁皮的厚重木门,以及门上那把老旧的黄铜锁,总给人一种压抑不安的感觉。
走廊的灯光有些昏暗,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走到门前,习惯性地伸手去检查门锁。
指尖传来的触感让他浑身一僵。
锁舌是缩回去的。门锁,是打开的。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直冲头顶。守则第七条:“每日20:15分需检查地下书库的门锁,若发现门锁呈打开状态,不要进入,用备用锁链二次加固后,在登记簿上写下‘正常’,即使你明知情况异常。”
昨天和前天的锁都是好好的,为什么今天会打开?是谁打开的?林馆长?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艾文的心脏狂跳起来,他几乎能听到血液冲击耳膜的声音。他强迫自己冷静,迅速看向门边墙壁上挂着的备用锁链。那是一条粗重的铁链,配着一把看起来更结实的挂锁。
他取下锁链,铁链入手冰冷沉重,发出哗啦的碰撞声,在这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刺耳。他小心翼翼地将铁链穿过门把手和旁边一个坚固的铁环,然后用力扣上挂锁。“咔哒”一声,锁舌弹入锁孔。
完成二次加固,艾文才稍微松了口气。他拿出登记簿,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他还是用力地、清晰地写下了“正常”两个字。写下这两个字时,他感到一种强烈的荒诞感。门锁明显被打开了,他却要记录为“正常”,这仿佛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仪式,但守则明确要求这么做。
他不敢在门前多待,立刻转身离开。走出几步,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扇门静静地立在那里,被粗重的铁链牢牢锁住,门缝里透不出丝毫光亮,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他总觉得,在那片黑暗里,有什么东西正隔着门板,无声地注视着他。
回到相对明亮的大厅,艾文靠在墙上,平复着过快的心率。地下书库的异常开门,让他意识到这座图书馆潜藏的危险,可能比他想象的更接近,更主动。
随后的时间里,艾文变得更加警惕。他经过儿童区时,远远瞥了一眼那个小熊玩偶。它依旧保持着昨天移动后的姿势,面朝左侧,黑色的污渍像一道凝固的伤口。艾文迅速移开目光,不再去看。
晚上九点多,他在整理一楼新到书籍时,再次遇到了麻烦。一本精装版的《地方志综述》,在翻开到中间部分时,赫然出现了几行红色的字迹。这次的字迹不再是歪扭的孩童体,而是一种娟秀却透着冰冷的字体,写着:
“门开了,它要出来了。”
艾文的手猛地一抖,书籍差点脱手。又是红色字迹!而且内容直指刚才地下书库的异常!这是一种警告?还是巧合?
他不敢怠慢,立刻拿着这本书走向大厅角落的“报废书籍回收箱”。将书塞进去的那一刻,他仿佛听到箱底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像是书页自动翻动的声音。他头皮发麻,立刻冲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一遍又一遍地搓洗双手,冰冷的水流刺激着皮肤,却无法完全驱散心底那股寒意。
三次洗手完毕,他看着镜中脸色苍白的自己,第一次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动摇。才第三次,就已经遭遇了如此密集且令人不安的异常。剩下的两次,还会发生什么?
晚上九点半后,他再次选择走安全通道。今晚的楼梯间格外黑暗,声控灯似乎反应迟钝,需要用力跺脚才会亮起,而且光线忽明忽灭。他快步下行,在走到三楼到二楼的拐角时,声控灯恰好熄灭,周围瞬间陷入一片黑暗。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而模糊的声音,几乎贴着他的耳朵响起:
“书……不见了……”
是那个灰色制服“同事”的声音!带着一种空洞的回响。
艾文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守则第六条的要求在脑海中轰鸣:“……无需回应!”他死死咬住嘴唇,强迫自己不要发出任何声音,甚至加快了脚步,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下了剩余的台阶,直到推开二楼安全通道的门,感受到阅览区的灯光,才敢大口喘气。回头望去,楼梯间一片死寂,仿佛刚才的声音只是黑暗带来的幻觉。
闭馆前,他格外仔细地检查了所有灯光,尤其是三楼社科区。今晚,那里的灯开关正常。
锁好大门,走出胡同。夜风清凉,但他却感觉不到丝毫轻松。地下书库无故打开的锁,红色字迹的预警,楼梯间贴耳的低语……这一切都像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回到公寓,他疲惫地倒在沙发上,连动一根手指的力气都快没有了。精神上的消耗远胜体力劳动。他拿出手机,下意识地翻看着,最终在一个本地城市论坛的角落,找到了一条几年前关于老城区图书馆的帖子。帖子内容很短,只有一句话:
“和平路那家老图书馆,晚上最好别去,邪门得很,听说以前有个管理员在里面失踪了,再也没找到。”
失踪的管理员……
艾文盯着这行字,久久无法移开视线。这条语焉不详的信息,像一块拼图,隐隐契合了图书馆内弥漫的那种不祥之感。那个失踪的管理员,是否也违反了某些规则?他最终去了哪里?是地下书库?还是那个不存在的第五层?
疑问越来越多,而答案似乎都隐藏在那栋夜幕下的建筑深处。
三次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在这里,规则就是铁律,好奇心和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然而,在恐惧的同时,一种想要探究真相的欲望,也开始在他心底悄然滋生。
他还剩下两次。只要再顺利完成两次,他就能获得“安全认证”,至少可以无视规则3、7、13。那意味着,即使有人敲门声称还书而未佩戴红色领针,即使地下书库的门锁再次打开,即使三楼社科区的灯无法关闭,他也能有某种程度的“豁免权”?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诱人的奖励,但也像是一个更危险陷阱的入口。
艾文闭上眼睛,将员工证紧紧攥在手里。冰凉的塑封外壳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无论前方是什么,他都只能按照规则,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