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bá,拔起来,拔出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秋八月朔,大风…松柏斯拔。”(朔:夏历每月初一。斯:乃,就。)
我们一起来解读《三国志》中这段关于天象示警的着名记载。这不仅仅是一次自然灾害的记录,更是一扇窥视三国时期政治与哲学思想的窗口。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 原文:
(黄龙元年)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八尺,吴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门飞落。
(选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 关键注释:
·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这是孙权正式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意义重大。
· 秋八月朔:指农历八月初一。“朔”即初一。
· 大风:指极强的风暴,很可能是台风。
· 江海涌溢:长江和海水暴涨倒灌。这是对风暴潮的准确描述。
· 平地水八尺:平地上的积水深达八尺。按三国时一尺约24.2厘米计算,八尺约为1.93米,灾害极其严重。
· 吴高陵:指孙权的父亲孙坚的陵墓。
· 松柏斯拔:松树和柏树都被(大风)连根拔起。“斯”是文言虚词,意为“就”、“于是”。
· 郡城南门飞落:吴郡郡城的南门被吹飞了。
· 白话翻译:
(孙权称帝那年的)秋八月初一,刮起了巨大的风暴,长江和海水汹涌倒灌,平地积水深达八尺。先帝孙坚陵墓上的松柏树都被狂风连根拔起,吴郡郡城的南门也被吹飞了。
典故背景
1. 历史时刻:孙权的“高光”与“阴影”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229年,正是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登基,建立吴国,并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的关键年份。称帝是个人事业的巅峰,本应普天同庆。然而,这场不期而至的超级风暴,却给这场盛典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2. 文化信仰:“天人感应”思想
在董仲舒阐发的汉代儒家哲学中,“天人感应”是主流意识形态。它认为,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灾异)与人间政治的清浊、统治者的德行有着直接的关联。君主失德,天就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因此,日食、地震、洪水、大风等都是需要被严肃解读的“天象”。
3. 特殊地点:“高陵松柏”的象征意义
· 高陵:是开国奠基者孙坚的陵墓。祖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国运的根基、龙脉的所在。
· 松柏:这两种树木因其四季常青、耐寒抗风,自古就被赋予了坚毅、长寿、忠贞的品格,常栽于陵墓旁,象征着死者不朽的精神和王朝永固的期望。
因此,“高陵松柏斯拔”远不止是树木被毁,它被当时的人们解读为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政治信号:国家的根基被动摇了,先王的护佑可能正在离去。
寓意解析
这场风暴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和心理震动,其寓意是多层次的:
1. 天意对君权的质疑:
在最关键的称帝时刻发生如此灾异,按照“天人感应”的逻辑,其核心寓意是:上天对你(孙权)登基的合法性提出了疑问,或是对你未来的统治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这直接冲击了孙权称帝的“天命所归”性。
2. 国本动摇的强烈暗示:
风暴摧毁的不是普通树木,而是象征国本的“高陵松柏”。这被普遍解读为国运将受到冲击,政权根基不稳的凶兆。对于一个新建立的王朝来说,这种暗示在心理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3. 统治者的德行考验:
在当时的观念下,灾异的发生根源在于统治者的“德不配位”。因此,这场大风也是对孙权个人德行和政策的一次公开审判,迫使他必须做出回应,如下罪己诏、反省政策、大赦天下等,以挽回天意。
结合现实论述
抛开“天人感应”的神秘面纱,这一历史记载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深刻的镜鉴意义:
1. 对“根基”的警示: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需常怀敬畏
“高陵松柏”象征着最根本、最需要守护的东西。
· 个人层面:我们的“松柏”是什么?是健康、家庭、诚信或核心价值观。当我们为了名利而疯狂“内卷”,透支健康,忽视家庭,是否也正在遭遇一场心灵的“风暴”,正在动摇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 企业与组织层面:企业的“松柏”是企业文化、产品质量和用户信任。若为了短期利润,以次充好,破坏口碑,无异于一场自毁根基的“大风”。只有持续呵护这些“松柏”,才能屹立不倒。
2. “风暴”是危机,也是改革的契机
孙权面对这场风暴,在政治上必然承受巨大压力并做出调整。这启示我们,巨大的危机(“大风”)往往暴露了系统中隐藏的脆弱性。
· 现实启示:从气候变化到金融危机,每一次全球性的“大风”都在警告我们现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它迫使人类集体反思,推动科技与制度的革新。对于个人,一次重大的失败或挫折(事业的“大风”),虽然痛苦,但若能像孙权一样深刻“自省”,反而能成为重新校准人生方向、变得更加强大的契机。
3. 从“天人感应”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古代将自然灾异与政治道德生硬挂钩固然不科学,但其背后蕴含着一种敬畏自然、强调人类行为与自然后果相关联的原始生态观。
· 现实启示:今天,我们深知台风、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增多,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版的“天人感应”?我们向自然排放温室气体(“失德”),自然便以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灾异”)回报我们。因此,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行绿色发展,不再是一种道德选择,而是关乎文明存续的必然选择。
结语
《三国志》中这场吹拔了孙权祖陵松柏的大风,早已随风而逝。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穿越时空。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手握权柄的统治者,还是平凡生活的个人,都需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根基”是否稳固,都需要对自然和规律保持敬畏之心。当生活中的“大风”不期而至时,它不仅是警告,更是一次自我革新的机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仅在风平浪静时稳步前行,更能在狂风暴雨中守护好那些真正重要的、如同“松柏”般常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