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审核后的日子,仿佛被拉成了透明的糖丝,看似缓慢流淌,却蕴含着甜美的期待。等待平台审核结果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顾殇和叶羽琋并未让时间虚度。利用这段难得的间隙,他们开始将多年来朦胧的梦想,一笔一画地勾勒成“心向工作室”清晰可见的未来轮廓。
首要解决的是根据地问题。那个承载了他们无数夜晚、见证了《敦煌幻境》诞生的工作室虽好,但毕竟属于校园,且空间有限。一个周末,阳光正好,他们骑着单车,穿梭在大学周边几个新兴的创意园区里。最终,他们看中了一处离A大不远、闹中取静的园区。选定的办公室面积不大,但方正规整,最令人心动的是拥有一整面巨大的落地窗,午后的阳光可以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将室内照得通透亮堂。签下租赁合同的那天,两人再次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听着窗外隐约的市声,看着光柱中飞舞的微尘,心中涌动的,是对一片真正属于自己天地的憧憬和规划未来的踏实感。
“这里,正好放我们两张并排的工作台,”叶羽琋兴奋地迈着步子,在空中比划,“那边角落,可以做一个舒适的会客兼休息区,摆上那张我们看中的暖灰色沙发,再立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装满我们的资料和喜欢的书。窗边这一排,”她指着阳光最盛的地方,“一定要放很多很多的绿植,让整个空间都生机勃勃的!”
“嗯。”顾殇点头,目光已经如同扫描仪般掠过墙壁和角落,心里默默计算着网络节点的最佳位置、服务器机柜的散热空间,“需要申请一条高速稳定的独立网络专线。办公设备清单我晚点详细列出来,包括开发机和测试机。”
有了空间,骨架便立了起来。接下来是赋予它合法的身份。他们开始正式着手注册公司的事宜。名字毫无悬念,自然是“心向科技有限公司”。当他们将这个想法告知一直关心他们成长的周教授时,周教授欣然应允担任他们的创业顾问,并热情地帮忙介绍了熟悉科创企业注册流程、信誉良好的代理机构。跑流程、准备材料、填写表格,事情繁琐而具体,但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充满了从无到有、开创事业的庄重仪式感。
关于未来团队的核心——人,他们也有了更成熟的构想。目前一起奋战的核心学弟学妹们,都已在项目磨砺中迅速成长,毕业后有很强的意向留下。这几位并肩作战的伙伴,将是“心向科技”最宝贵的第一批正式员工,是工作室文化的基石。他们还计划,根据下一个“星宿神话”或“水利机关”项目的具体需求,逐步、谨慎地招募在程序、美术和策划方面志同道合的新鲜血液。
“顾殇,”叶羽琋转过身,表情是少有的严肃和认真,“我们要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公司,更是一个能让大家安心创作的地方。我不要996,不要无意义的内卷和加班文化。我们要让大家都能健康地工作,开心地创作,有生活,也有梦想。”
“同意。”顾殇的回答依然言简意赅,但他看向叶羽琋的眼神无比坚定。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健康、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珍贵。这不仅是理想,更是他们未来想要守护的底线和原则。
阳光透过空窗,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光洁的地面上,仿佛提前描绘出了一幅忙碌而温馨的未来图景。未来的轮廓,就在这充满希望的光影中,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