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的高强度工作,像一根不断绷紧的弦。动态网格适配算法的核心部分已基本完成,性能优化也初见成效,但在与游戏引擎底层渲染管线的深度集成时,一个顽固的瓶颈出现了。
顾殇的办公室,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凝重。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函数关系和性能分析数据,擦掉又写上,层层叠叠。他坐在显示器前,身体保持着几乎不变的姿势已经超过两个小时,屏幕上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调用栈分析和GpU性能剖析图。
问题出在内存分配。当玩家进行大规模、高频率的动态构建时,引擎底层为每个动态构件实时分配和释放内存的机制,成为了巨大的性能黑洞。即便顾殇优化了算法逻辑,也无法绕过这个引擎架构层面的限制。
他尝试了几个迂回方案,要么效果不佳,要么引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一种罕见的焦躁感,如同细微的电流,在他冷静的外表下隐隐窜动。他摘下眼镜,用力捏了捏眉心,眼底带着血丝。
叶羽琋端着一杯新煮的咖啡走进来,看到他这个样子,心里咯噔一下。她将咖啡轻轻放在他手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看向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性能图表。
“还是内存分配的问题?”她轻声问。
“嗯。”顾殇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引擎底层的老问题,触碰到设计极限了。”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重新聚焦到屏幕上那些代表着阻塞的红色峰值,语气冷静地陈述着困境,但紧抿的唇角泄露了他的压力。这不是一个靠个人技术就能轻易解决的难题,它像一堵坚硬的墙,横亘在通往完美解决方案的路上。
叶羽琋沉默地看着他,看着他眉宇间那道因为长时间专注而刻下的浅痕。她没有试图给出技术建议,那不是她擅长的领域。她只是伸出手,轻轻放在他紧绷的肩膀上。
“先休息一下。”她的声音很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已经盯着它看了太久。思维会陷入死循环。”
顾殇的身体僵硬了一瞬,随即在那只手掌温热的安抚下,微微放松下来。他没有反对,也没有动。
叶羽琋看向白板上那些混乱的公式和图表,目光缓缓移动,最终落在角落里前几天她画的一个草图——一个由弧形构件巧妙拼接成的、类似观星台的建筑轮廓。那是灵感来源自老家院落的设计。
她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微弱星火。
“顾殇,”她开口,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我们之前讨论‘榫卯’结构,强调的是在连接处的灵活与稳固。那……在内存分配上,能不能也借鉴这种思想?”
顾殇抬起头,看向她,眼神带着询问。
“你看,”叶羽琋走到白板前,指着那些代表内存频繁分配释放的曲线,“现在的机制,就像每块木头现用现找,用完就扔。能不能……我们预先‘砍好一批规格料’?”她用了顾殇能理解的比喻,“建立一个属于家园系统的、独立的内存池?提前分配好一大块连续内存,专门用于动态构件的创建和销毁。构件不用了,不是立刻还给系统,而是标记为‘可复用’,放回我们的‘料堆’里。这样,就能避免频繁向底层引擎申请和释放内存产生的开销。”
她的话语带着设计者的直观和想象力,并非严谨的技术表述,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顾殇被困在细节里的思路。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身体猛地坐直,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起来,调出引擎的内存管理模块文档,眼神快速扫过。
“内存池……对象池模式……”他低声自语,大脑飞速运转,评估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潜在风险和实现细节。“隔离家园系统的内存管理,与引擎底层解耦……预分配,复用……”
之前的焦躁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遇到挑战时那种极致的冷静和兴奋。他看向叶羽琋,目光灼灼:“可行性很高。需要修改引擎的内存管理接口,但改动范围可控。”
叶羽琋看着他重新燃起斗志的样子,松了一口气,笑了起来:“看来,我这‘榫卯’思维,还挺万能?”
顾殇没有笑,但眼神里的肯定和赞赏清晰可见。他重新投入屏幕上的代码世界,但这一次,方向已然明确。
瓶颈依然存在,但破局的关键,往往来自于思维角落一次不经意的闪光,来自于身边人一句跳出框架的提醒。而这,正是他们之间,最无可替代的默契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