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武松、秦明率五千马步精锐,悄然前出,进驻落雁坡。此坡位于断金亭与宛子城之间,两侧山峦起伏,中间一条官道蜿蜒穿过,确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然而,一到落雁坡,武松与林冲便察觉不对。
“此处地势虽好,但过于明显,官军斥候绝非庸才,岂会不察?”林冲蹙眉,他久经战阵,一眼看出问题。
秦明也嚷道:“而且这坡上林木稀疏,难以完全隐藏五千人马,若官军以箭雨覆盖,我等岂不成了活靶子?”
武松默不作声,运转内力,灵觉如同水银泻地,仔细探查四周。忽然,他目光一凝,指向坡后一处看似寻常的密林:“那里有埋伏!”
林冲、秦明心中一凛,立刻派斥候小心探查。不多时,斥候回报,那密林中果然藏有数百官军弓弩手,看甲胄样式,竟是韩存保麾下的精锐“静塞军”!
“好贼子!”秦明大怒,“果然有埋伏!定是那韩存保料到我会在此设伏,反设下圈套!”
林冲脸色铁青:“恐怕……不止是韩存保能料到。”
武松冷笑一声,已然明白。这哪里是简单的军事较量,分明是宋江、吴用与官军心照不宣,借刀杀人之计!将他们派到这明显的埋伏点,再“无意”间让官军得知,借韩存保之手,除掉他们这三个眼中钉!
“现在怎么办?撤回去?”秦明急道。若按原计划埋伏,必然中计,损失惨重。
林冲沉吟,撤退固然可保一时平安,但临阵违令,正好给了宋江整治他们的借口。
武松眼中寒光闪烁,沉声道:“不!我们不撤!他们将计就计,我们便来个将计就计中之计!”
他迅速下达命令:“秦明哥哥,你率一千步卒,多带旌旗锣鼓,于坡前虚设营寨,大张旗鼓,做出主力在此的假象!林冲哥哥,你率两千马军,埋伏于坡左那片乱石岗之后,那里地势更低,更易隐藏。我率剩余两千人马,埋伏于坡右的荆棘丛中。”
他指着沙盘,目光锐利:“官军既知我等在此,必以为胜券在握,其主力定然放心大胆进攻断金亭。待其与卢员外激战,后方空虚之际,那坡后的静塞军弓弩手,定会现身,企图配合主力,前后夹击,将我这‘诱饵’一口吃掉!”
“届时,”武松声音冰冷,“便是我等真正出击之时!林冲哥哥马军从左翼突击,我率步卒从右翼杀出,先合力吞掉这支静塞军!然后,不顾断金亭战况,直扑韩存保中军大营!他绝对想不到,我们敢舍弃断金亭,反掏他的老巢!”
林冲、秦明闻言,先是震惊,随即眼中爆发出精光!此计大胆至极,险中求胜!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
“好!便依武松兄弟之计!”林冲拍板,他深知用兵之道,贵在出奇。
计议已定,三人立刻分头行动。
秦明在坡前虚张声势,旌旗招展,烟尘滚滚,仿佛有大军驻扎。林冲、武松则各率人马,借着夜色和复杂地形,悄然隐入预定埋伏地点,偃旗息鼓,耐心等待。
果然,第二日,韩存保大军再次猛攻断金亭,攻势比前日更加猛烈。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率军苦苦支撑,战况异常惨烈。
激战正酣,落雁坡后密林中,那数百静塞军弓弩手果然现身!他们训练有素,迅速列阵,张弓搭箭,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将坡前那“毫无防备”的梁山伏兵射成刺猬!
然而,就在他们弓弦即将拉满的瞬间!
“轰隆隆!”
左侧乱石岗后,骤然响起震天的马蹄声!林冲一马当先,挺丈八蛇矛,如同雷霆般杀出!身后两千马军,如同决堤洪流,瞬间冲入静塞军侧翼!
“杀!”
几乎同时,右侧荆棘丛中,武松如同猛虎出柙,手持一根临时寻来的熟铜棍(为隐藏身份,未用标志性的戒刀),身先士卒,率两千步卒悍然杀出!他棍法展开,刚猛无俦,蕴含阴阳内力的劲道透过棍身,触者非死即伤,所向披靡!
那静塞军弓弩手猝不及防,被两支生力军前后夹击,阵型大乱!他们擅长远程狙杀,近战岂是林冲、武松这等猛将的对手?顷刻间便被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遍地!
“不要恋战!随我直取韩存保大营!”武松一棍扫飞数名官军,厉声喝道。
林冲会意,马军调转方向,与武松步卒合兵一处,如同一条势不可挡的狂龙,根本不理睬断金亭方向的厮杀,朝着官军后方空虚的大营猛扑过去!
这一下,完全出乎韩存保意料!他正全力攻打断金亭,只等静塞军得手,前后夹击,便可大功告成。万万没想到,那支本该被吃掉的梁山伏兵,不仅反吞了他的静塞军,还敢直捣他的帅帐!
“报——!大帅!不好了!梁山贼寇林冲、武松,率军突袭大营!”探马连滚爬爬来报。
韩存保大惊失色,回头望去,只见自家大营方向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军心瞬间动摇!
前线官军见后方大乱,主帅危急,哪还有心思攻城,攻势顿时瓦解,阵脚大乱!
卢俊义、关胜、呼延灼虽不知具体,但见官军后方生变,士气大振,趁机挥军反扑!
韩存保唯恐老巢被端,首尾不能相顾,只得咬牙切齿,下令鸣金收兵,仓皇后撤。
林冲、武松率军趁势掩杀,直追出十里,缴获辎重粮草无数,方才收兵。
落雁坡一战,梁山军不仅粉碎了官军的埋伏,反败为胜,更击溃韩存保中军主力,迫使其狼狈后撤,解了断金亭之围,战果辉煌!
捷报传回宛子城,整个梁山泊都沸腾了!
然而,当武松、林冲、秦明率得胜之师返回时,迎接他们的,除了普通士卒的欢呼,还有宋江、吴用等人那复杂难明、甚至带着一丝惊惧的眼神。
他们借刀杀人之计不成,反让武松、林冲立下泼天大战功,威望更上一层楼!
经此一役,武松之勇略,林冲之沉稳,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梁山士卒心中。而宋江、吴用的威信,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动摇。
梁山内部的权力天平,随着这场血与火的反击,开始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