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密信,如同投入宋江心湖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一连数日,他都有些神思不属,议事时也时常走神。那“镇东大将军”的许诺,像是一个甜美的梦境,不断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自幼读的是圣贤书,想的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被逼上梁山实属无奈,虽成了山寨之主,享有一呼百应之权,但内心深处,那“草寇”的身份始终如鲠在喉。如今,一个洗白身份、重返“正途”、甚至位极人臣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叫他如何能不心动?
然而,每当他的目光扫过聚义厅内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豪迈仗义的鲁智深、沉稳刚毅的林冲、勇猛无畏的武松、智计百出的吴用……想到众人歃血为盟,誓同生死的誓言,想到梁山“替天行道”的旗帜,他心中那刚刚燃起的火焰,又仿佛被浇上一盆冷水。
招安,真的能如蔡京所言,让大家都有个好结局吗?朝廷,真的可信吗?武松他们,又会如何反应?
这种矛盾与挣扎,让他备受煎熬。
这一日,宋江独自一人信步来到后山断金亭。此处地势高耸,可俯瞰大半水泊,视野开阔,是他平日静思之所。
他凭栏远眺,但见烟波浩渺,群山连绵,梁山水寨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片基业,凝聚了他与众多兄弟的心血。可它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公明哥哥可是有心事?”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宋江回头,见是吴用,勉强笑了笑:“原来是军师。没什么,只是有些乏了,出来透透气。”
吴用走到他身旁,与他并肩而立,望着同样的景色,轻摇羽扇,似是无意地说道:“好一片壮丽山河。只是不知,这水泊虽好,可能永远庇护我等?这替天行道的大旗,又能打多久?”
宋江心中一动,看向吴用:“军师有何高见?”
吴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哥哥以为,当今天下大势如何?”
宋江沉吟道:“朝廷腐朽,奸臣当道,北有金虏虎视,内有民怨沸腾……可谓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哥哥看得明白。”吴用点头,“值此乱世,我梁山看似兴旺,实则如履薄冰。困守水泊,终非长久之计;与朝廷死战,恐亦难有胜算。前路茫茫,确实令人忧心。”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不过,乱世亦乃豪杰奋起之时。昔日汉高祖不过一亭长,光武帝亦起于南阳。可见,天命无常,唯德者居之。”
宋江听出他话中隐含之意,心头剧震,压低声音道:“军师的意思是……?”
吴用目光深邃,声音压得更低:“哥哥,我等聚义梁山,兵强马壮,民心所向,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东昌一役,更显我梁山有攻城略地之能!若朝廷果真无道,难挽天倾,我梁山……为何不能顺势而为,在这乱世中,争一争那……气运?”
“争……气运?”宋江倒吸一口凉气,虽然吴用说得隐晦,但他岂能不明白,这分明是劝他……自立!这个念头太过骇人,他从未敢深想。
“此事……此事关乎数千兄弟身家性命,岂能轻言?”宋江连连摇头,脸色发白。
吴用知他一时难以接受,也不强求,转而道:“即便不争,也需早做打算,绝不能将兄弟们的性命前程,寄托于蔡京等奸佞的承诺之上。招安之事,需慎之又慎。武松、鲁智深、林冲等兄弟的态度,哥哥亦需考量。若内部生乱,则万事皆休。”
提到武松等人,宋江又是一阵心烦意乱。他何尝不知武松他们对招安的抵触?若自己一意孤行,只怕……
就在这时,山下传来一阵喧哗与叫好声。两人向下望去,只见金沙滩前的空地上,众多弟兄围成一圈,正在观看什么。
宋江与吴用信步下山,走近一看,原来是武松正在与刚刚入伙的“急先锋”索超切磋武艺。
但见场中,索超手持一柄开山巨斧,势大力沉,舞动起来虎虎生风,如同疯虎出柙,攻势猛烈无比。而武松则仅以一口戒刀应对,身法灵动,刀光闪烁,每每于间不容发之际化解索超的猛攻,刀锋所指,皆是要害,逼得索超不得不回斧自救。
两人都是以快打快,劲气四溢,看得周围众人眼花缭乱,喝彩声不绝于耳。
斗到酣处,索超久攻不下,焦躁起来,暴喝一声,巨斧以开山裂石之势,当头劈向武松!这一斧蕴含了他全身力气,声势骇人!
武松却不闪不避,眼中精光一闪,竟也踏步上前,戒刀由下而上,逆斩而出!刀斧尚未相交,两股磅礴的气劲已然撞在一起,发出沉闷的轰响!
“铛——!!!”
震耳欲聋的金铁交鸣声炸响!
索超只觉一股无可抵御的巨力自斧柄传来,震得他双臂酸麻,巨斧险些脱手,整个人踉跄着向后连退七八步,方才稳住身形,满脸骇然!
而武松,只是身形微微晃了一晃,便即站稳,戒刀斜指地面,气息平稳。
高下立判!
“索超服了!二哥神武,名不虚传!”索超是个直性子,输得心服口服,抱拳躬身。
武松还礼道:“索超兄弟力大斧沉,武松也是侥幸。”
周围顿时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声。
宋江在一旁看着,心中百味杂陈。武松的威望与武力,在山寨中无人能及,更是众多弟兄心中的支柱。若自己执意招安,武松反对……他几乎不敢想象那后果。
吴用在一旁轻声道:“武松兄弟,乃我梁山之胆魄,众兄弟之楷模啊。”
宋江默然不语。
当夜,宋江书房。
他再次拿出蔡京那封密信,在烛火下久久凝视。信中的许诺依旧诱人,但武松白日里那挺拔的身影、众兄弟热烈的欢呼、吴用那句“争一争气运”,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回旋。
他将信纸缓缓凑近烛火。
跳动的火苗舔舐着纸张,迅速将其吞噬,化作一小撮灰烬。
“罢了……罢了……”宋江长叹一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兄弟们以性命相托,我宋江……岂能为一己之私,负了这‘忠义’二字!”
他最终做出了抉择。
为了梁山内部的团结,为了不负众兄弟的信任,他决定暂时压下招安的念头,维持现状,继续走“替天行道”之路,静观天下变化。
然而,他并不知道,蔡京的使者并未离开,而是通过宋清,将另一封密信,悄然送到了梁山另一位实权人物手中。
这个人,对宋江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他对梁山的未来,有着与宋江不同的看法,而且,他手中掌握着一支足以影响山寨格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