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堂分堂的生活,对于曾是玄冥阁主的张小凡而言,简单到近乎枯燥。每日里,他负责清理药渣、分拣晾晒基础草药、看守低阶丹炉的火候。这些工作琐碎而卑微,却让他有了大量时间观察和思考。
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悄然吸收着百草堂关于炼丹的知识。通过聆听弟子交谈、观看低阶丹师操作,以及分堂内流传的一些基础玉简,他逐渐梳理出了赤砂星,尤其是百草堂的炼丹师等级与丹药品阶体系。
炼丹师等级:以掌控力为阶
赤砂星的炼丹师,并非完全依赖修为,更看重对药性、火候、灵阵(丹诀手印)的掌控力与领悟力。其等级严格而分明:
1. 药徒:
· 标识: 无明确标识,通常身着灰衣。
· 能力: 辨识数百种常见草药及其基础药性,能处理药材(清洗、切割、研磨),协助看管火候。尚不能独立炼丹。
· 对应修为: 多为炼气期,或有少量无灵根但手脚麻利者(如张小凡目前的身份)。
2. 丹士:
· 标识: 可佩戴一叶青草纹章。
· 能力: 熟练掌握多种基础丹方(如辟谷丹、回气丹、低阶疗伤丹),能独立操控普通地火或自身真火完成炼制,成丹率需达到三成以上。
· 对应修为: 通常为炼气后期至筑基初期。
3. 丹师:
· 标识: 可佩戴三叶青草纹章。
· 能力: 精通数百种丹方,包括部分筑基期所需丹药(如筑基丹、凝液丹)。能灵活运用多种控火诀、凝丹印,处理药性冲突,成丹率需达到五成以上。可尝试改良低阶丹方。
· 对应修为: 通常为筑基中后期。
4. 灵丹师:
· 标识: 可佩戴五叶青草纹章,地位尊崇。
· 能力: 能炼制金丹期修士所需丹药,如辅助结丹的“凝金丹”,提升金丹品质的“蕴神丹”等。此阶段丹药已蕴含一丝法则碎片,炼制需引动天地灵气相辅,对神识、控火要求极高。需能独立创造新丹方,或大幅改良古方。
· 对应修为: 至少金丹期,且神识需远超同阶。
5. 大师:
· 标识: 七叶青草纹章,仅限堂内核心长老或对丹道有卓越贡献者。
· 能力: 可炼制元婴期大能所需丹药,如滋养元婴的“培婴丹”,修复道伤的“续脉灵膏”等。丹药已通灵,炼制时伴有异象,需对天地法则有较深理解。每一位大师都是百草堂的瑰宝。
· 对应修为: 通常为元婴期,如木须先生。
6. 宗师(传说):
· 标识: 九叶青草纹章,赤砂星已无明确记载,只在古籍中提到。
· 能力: 可炼制化神期乃至更高境界的逆天丹药,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日,引动天劫。
丹药品阶:以灵韵为鉴
丹药的品阶,直接决定了其价值与效果,主要依据其蕴含的“灵韵”纯度与特性来划分:
1. 凡丹:
· 特征: 丹体浑浊,药力松散,多含杂质。多为药徒、低级丹士所炼,供炼气期及以下使用。
· 细分: 下品、中品、上品(依据杂质多少、药力留存度)。
2. 灵丹:
· 特征: 丹体光泽,药力凝聚,蕴含纯净灵气。是修真界流通最广的丹药,从筑基到金丹期皆有用处。
· 细分: 下品、中品、上品、极品(极品灵丹已隐隐有规则纹路)。
3. 宝丹:
· 特征: 丹生宝光,内含法则碎片,灵性自生。金丹期修士视若珍宝,元婴期也会使用。炼制极为困难,非灵丹师以上不可尝试。
· 细分: 下品、中品、上品、绝品(绝品宝丹灵性十足,几近通灵)。
4. 玄丹:
· 特征: 丹纹自生,勾连天地,蕴含完整或接近完整的某方面法则玄奥。唯有大师级炼丹师方能炼制,是元婴大能争夺的至宝,可遇不可求。
· 细分: 普通玄丹、有纹玄丹(丹生天然道纹)、无暇玄丹(毫无杂质,法则圆满)。
5. 道丹(传说):
· 特征: 丹如世界,内蕴一方道则,服之可令人直接感悟大道,甚至立地突破。只存在于上古典籍与传说中,非宗师不可炼。
以凡躯观丹道 见微知着
了解了这些体系,张小凡并未好高骛远。他依旧安心做着药仆的工作,但他的视角已然不同。
当别人看到的是草药,他看到的是草木在赤砂星独特环境下凝聚的生命力与规则烙印。
当别人关注的是火候,他感知的是地火中蕴含的星球内部能量与丹炉内药力变化的微妙对应。
当别人追求的是成丹的品阶,他思考的是不同药性在混沌理念下,如何冲突、融合、最终达成一种动态的、蕴含生机的平衡。
他无法动用神识,也无法操控精细火候,但他那新生的混沌之意,以及对星核的共鸣,让他对“能量”与“物质”的本质流动有着超乎常人的直觉。
一次,分堂一位丹士炼制“赤阳丹”屡屡失败,总是在凝丹前一刻药力溃散。众人皆以为是火候不稳。张小凡在清理药渣时,凭借混沌之意对能量残留的感知,隐约察觉到丹炉内残留的一丝极淡的、来自某种伴生矿物的“金煞之气”,与主药“赤阳草”的火性在特定温度下产生了隐性冲突。
他并未声张,只是在林风执事前来巡查时,借着汇报杂物,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林执事,清理丹炉时,感觉炉壁东侧残留的气息,似乎比往常更‘锋锐’一些,不知是否影响了地火流转?”
林风起初不以为意,但后来思索片刻,特意检查了那处炉壁和使用的燃料,果然发现了问题所在!解决了这个细微的干扰后,那位丹士下一次炼制便成功了。
林风对张小凡更加另眼相看,觉得此子虽无灵根,但这份对药性、环境敏锐到近乎诡异的直觉,实属罕见。他开始有意无意地让张小凡接触更多关于草药处理、药性搭配的基础知识,甚至允许他在旁观摩一些低阶丹药的炼制过程。
张小凡默默承受着这份“幸运”,他知道,这并非他真正追求的力量,但却是他重走道途不可或缺的积累。他在百草堂的幽幽药香中,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学徒,从最微观的草药物性开始,重新理解“创造”与“平衡”的法则,为他那混沌大道的重塑,添上一块坚实的基石。
他的道,正在这看似平凡的药仆生涯中,悄然生长,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