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份荐卷,甫一入手,容与便觉不凡。
经义部分,破题精准,义理阐释层层递进,鞭辟入里,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浑然一体,毫无斧凿痕迹,字里行间流淌着考生深厚的学养。
再往下看,诗赋清新俊逸,意境超然。
最后的策论更是令人拍案。
题目正是容与亲自所拟的“论国初平滇得失,兼议长治久安之策”。
答卷者不仅详述昭初大军入滇、平定梁王的史实,更以史为鉴,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年“重武功轻文治”、“未能有效化解土汉隔阂”的致命缺陷。
进而,掷地有声地提出“长治久安,首在教化”的核心主张。
更令人激赏的是,他结合云南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略:广设州县学、兴办土司义塾、编纂融合土汉文化的启蒙读物、选拔通晓土汉语言的“通事”参与地方治理、发展边贸互通有无……
洋洋洒洒数千言,逻辑严密如铁网,论证充分似江河,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又有细致入微的可操作性。
文笔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容与看得心潮起伏,忍不住在几处精彩绝伦的段落旁,朱笔连画“◎”,批曰:「识见高远,谋略精深!经世大才!」
她立刻命书吏调来该生墨卷。
墨卷字迹清峻有力,风骨嶙峋,与誊录的朱笔字迹神韵暗合。
翻至墨卷首页,糊名纸下方,备案处清晰地写着:「腾越府永平县童生。县试案首。府试案首。」
容与唇角微扬,心中了然:陈知信!果然是他!
十余个昼夜在笔尖与烛火的交织中悄然流逝。
衡鉴堂内,荐卷堆叠又减少,蓝批朱批交错纵横,同考官们低声商议,容与最终裁定。
放榜之日,昆明贡院辕门之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数千名士子及亲友翘首以盼,人头攒动,喧嚣鼎沸,紧张的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吉时已到!鼓乐齐鸣,声震长街。
数名皂隶服色的书办,面容肃穆如铁,在持戈兵丁的严密护卫下,手捧覆盖着明黄绫缎的榜单,昂首阔步走出贡院大门。
为首的李贵登上高台,展开那承载着无数人命运的榜单,声若洪钟:
“云南提督学政容行简大人,钦命主持本年院试!今试事已毕,秉公校阅,择优录取!中式生员榜单如下——!”
喧嚣的人群瞬间死寂。
无数道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钉在那缓缓展开的、明黄色的榜单之上。
书办的声音洪亮清晰,穿透寂静,一个个名字如同珠玉落盘,回荡在春风之中:
“……第五十七名,昆明府,张明义!”
人群中爆发出一声狂喜的呼喊!
“……第四十二名,大理府,李思齐!”
又是一阵欢呼!
“……第二十八名,昆明府,穆泽轩!”
“轰——!”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议论声如同海啸般席卷。
“穆泽轩?!穆土司的儿子?!”
“他真考中了?还是第十八名?!”
“天啊!土司之子,竟有如此才学?”
“容学政……真是铁面无私啊!”
人群外围,被几名健壮家丁护卫着的穆泽轩,听到自己名字的瞬间,整个人如同被无形的巨锤击中,猛地僵在原地。
随即,一股滚烫的、几乎要将他融化的狂喜从脚底直冲头顶。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才勉强抑制住几乎要冲破喉咙的呐喊,眼圈瞬间红了,视线变得模糊。
他考中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功名,更是对他自身价值、对他选择融入朝廷体制这条道路的最大肯定!是对父亲、对容先生、对所有支持他的人的……最好回报!
……
名次一个个报出,人群中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不断泛起欣喜若狂的涟漪,夹杂着激动落泪的相拥,也伴随着黯然神伤、默默离去的背影。
当报至前十名时,气氛骤然绷紧!
“……第十名,蒙化厅,赵文渊!”
“……第八名,永昌府,钱伯钧!”
“……第五名,曲靖府,孙承宗!”
“……第三名,昆明府,王守仁!”
只剩下前两名了!空气仿佛凝固,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书办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宣告般的庄重:
“院试第二名!宜良县——周文瑞!”
“哈哈哈哈!是我!我考中了!我是第二名!!”
一个中年考生状若狂喜,头上的帽巾都被挤歪了,在人群中手舞足蹈。
或许是惊喜太过,那考生忽然双眼翻白,一口气上不来昏死过去。
他身旁的人有看热闹的,有赶忙施救的,将人架着直接去了医馆。
喧嚣未落,李贵的声音再次响起,压下了所有的议论:
“院试案首!腾越府永平县——陈知信!”
“陈知信?!”
“是他!那个县试、府试的案首!”
“天啊!连中三元!小三元!!”
“寒门出贵子!真正的寒门贵子啊!”
“容学政慧眼识珠!教化之功啊!”
人群彻底沸腾了,欢呼声、惊叹声、议论声如同滚雷般在昆明城上空回荡,无数道目光在攒动的人头中急切地搜寻着那个传奇名字的主人。
在人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几乎看不出原色的青色布袍、身形清瘦的青年,正搀扶着他那因激动而浑身颤抖、老泪纵横的母亲。
他,正是陈知信。
当“案首”二字清晰入耳时,他清俊的脸上并无太多狂喜之色,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近乎虔诚的庄重。
他紧紧握着母亲枯瘦如柴、布满老茧的手,低声在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着:“娘,孩儿……考上了。”
母子俩相视,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无声地滚落,却饱含着十余年寒窗苦读、忍辱负重、相依为命的辛酸,与此刻苦尽甘来、命运逆转的巨大幸福。
小三元!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云南千千万万寒门学子,在容学政新政下,终于看到希望、得以崛起的象征!
贡院辕门之内,衡鉴堂高高的轩窗之后。
容与并未亲临那沸腾的现场。
她独立于寂静之中,隔窗遥望着辕门外那片汹涌的人海,倾听着隐约传来的、如同潮水般的欢呼与喧哗。
春风带着滇池湿润的水汽,拂过她绯红的官袍,带来一丝微凉的惬意。
“大人,”蜜儿悄然走到她身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榜单已放。陈知信……连中三元。”
容与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她将手中的两份墨卷轻轻放在案上,目光依旧投向窗外那片沸腾的人海,投向更远方那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云南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