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希望号”从剧烈的震荡中逐渐稳定下来,所有人都心有余悸。
他们利用一颗恒星的死亡,才勉强消灭了五艘“噬星者”巡逻舰。而这,仅仅是对方的一支小型巡逻队。
焦土星域中,那颗恒星彻底熄灭了,只留下一个迅速冷却的星骸,以及更加浓重的死寂。
“希望号”拖着伤体,返回了晶语族避难所所在的行星残骸带。
晶语族遗民们通过意识传递来深深的感激与哀悼,为了他们,另一个恒星系统彻底毁灭了。
“我们无法回报你们的牺牲,”晶语族长老的意识充满了沉重,“但柯塔留下的信息,或许能指引你们的前路。”
在长老的引导下,他们进入了避难所深处一个保存完好的信息存储核心。这里封存着“星语者”柯塔最后传回的数据。
数据并非完整的星图,而是一段极其复杂的、混合了引力波异常记录、宇宙背景辐射特定频段调制信号、以及某种生物意识共鸣频率的多维导航密钥。
柯塔在最后的信息中解释道,通往银河中心“守护者遗迹”的路径并非固定不变的星际航道,而是隐藏在复杂的时空结构、引力涟漪和古老文明留下的意识信标之中。
这条路径会“流动”,会“变化”,只有解析这段密钥,才能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计算出通往遗迹的正确“入口”。
“他将自己毕生的观测,以及对‘守护者遗迹’传说的研究,都融入了这段密钥……”长老的意识带着无尽的怀念,“他说过,只有真正心怀‘火种’、具备相应意识层级的文明,才能最终理解并抵达那里。”
解析这段密钥需要时间,更需要吴佑楠“心之钥”的深度介入,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意识共鸣。
与此同时,蒋欣妍和林浩天在分析“噬星者”巡逻舰残骸(由无人机冒险收集回的微量样本)的数据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噬星者”的科技基础,竟然与“归墟能量”有着某种诡异的、扭曲的相似性!仿佛是同一种力量源泉,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一个是秩序与创造(归墟能量原本的性质?),另一个是纯粹的毁灭与吞噬。
“‘混沌之海’侵蚀规则,‘噬星者’吞噬物质能量……”段子昊陷入沉思,“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还是说,它们只是宇宙中不同形式的‘清道夫’?”
谜团越来越多,前路愈发扑朔迷离。
在“希望号”进行紧急维修和密钥解析的期间,吴佑楠全力投入到对柯塔密钥的解读中。
这过程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密钥中蕴含的古老意识如同浩瀚的海洋,让她数次感到精神濒临枯竭。
数日后,她终于疲惫而兴奋地睁开了眼睛。
“我……我看到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虚脱,却充满光彩,“一个入口!虽然模糊,但坐标确定了!它不在我们常规认知的三维空间里,它依附于一个……一个巨大的引力透镜节点,需要特定的能量频率和意识共鸣才能‘推开’那扇门!”
她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坐标,位于前往银河中心方向的一个巨大黑洞的引力影响边缘。
“守护者遗迹”的入口,近在眼前。
带着晶语族最后的祝福与柯塔用生命换来的导航密钥,“希望号”修复了主要损伤,再次启航。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遥远的求救信号,而是那个可能蕴藏着文明延续希望的、传说中的联合前哨站。
希望之光,在吞噬恒星的黑暗背景下,微弱而倔强地闪烁着,指引着他们驶向银河深处那未知的“守护者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