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简陋的教室里。钟离元安如往常一样,带着亲切的笑容走进教室,准备为同学们上课。
然而,她敏锐地察觉到,平日里总是端坐在前排的唐年不见了。唐年那小小的身影,就像一抹温暖的阳光,在这个班级里不可或缺。
钟离元安心中隐隐担忧起来,但她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有条不紊地开始询问班级里的同学们。
她的目光温和地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轻声问道:“有同学知道唐年今天怎么没来吗?”
教室里先是一阵安静,随后,一个坐在后排、家离唐年较近的小男孩举起了手,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难过,说道:“老师,唐年的奶奶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钟离元安的心猛地一沉,眼中闪过一丝痛惜。
钟离元安对班里同学们的家庭情况基本都有所了解。
她知道,唐年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些年一直是奶奶含辛茹苦地将她养大。
如今奶奶这唯一的依靠也没了,唐年往后该怎么办?想到这儿,钟离元安满心都是对唐年的担忧。
她表面上依旧维持着镇定,安抚着同学们的情绪,让大家先开始自习,自己则走到教室外,思考着该如何帮助唐年度过这个难关。
下课铃声刚一响起,钟离元安的心瞬间揪紧,如同一根被拉紧的弦。
她心急如焚,完全顾不上片刻的休息,甚至连教案都未来得及收拾,便匆忙朝着唐年家的方向赶去。
通往唐年家的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路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像是随意散落在地上的拼图碎片,又像是大地故意设置的重重障碍。
有些石块尖锐的棱角突兀地露在外面,稍不留意,就可能划破鞋底,刺痛脚掌。
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半人高的野草肆意地生长着,几乎将道路挤得愈发狭窄。
那些草茎坚韧而粗糙,不时地擦过钟离元安的裤腿,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条道路的荒凉。
此时正值午后,毒辣的阳光无情地直射下来,给本就难走的道路增添了几分燥热。
地面被晒得滚烫,热气透过鞋底直往上蹿,让钟离元安每走一步都倍感艰难。
而这条路又蜿蜒曲折,像一条慵懒的长蛇,在山间田野间随意游走。
每绕过一个弯,都看不到尽头,仿佛这条路没有终点,只会一直延伸下去。
钟离元安却顾不上这些,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唐年那乖巧可爱的模样:圆圆的脸蛋,笑起来像月牙般的眼睛,还有那总是扎得整整齐齐的马尾辫。
一想到唐年此刻可能正沉浸在失去奶奶的巨大悲痛中,钟离元安就心急如焚,脚步也愈发急促,即便道路如此崎岖难行,也无法阻挡她想要尽快赶到唐年身边的决心。
当钟离元安终于气喘吁吁地赶到唐年家时,眼前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
只见院子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前来帮忙料理后事的村民,嘈杂的人声、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喧嚣的场景。
村民们各自忙碌着手中的活儿,有的在往厨房搬挪桌椅,准备着前来吊唁的亲友们的饮食;
有的在细心地整理着灵堂的布置,摆放着鲜花与祭品;还有些人则穿梭在人群中,传递着各种物品,嘴里还不时地呼喊着彼此,交流着各种事宜。整个院子弥漫着一种沉重又忙碌的氛围。
而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唐年显得格外弱小无助,就像一只迷失在喧嚣世界里的小羊羔。
她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衣服,那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了原本的鲜艳,变得黯淡无光,袖口和衣角处还打着几个补丁,诉说着生活的不易。
她孤零零地站在院子的角落里,仿佛被世界遗忘。
她的小脸满是泪痕,双眼因为哭泣而红肿,眼神中透着深深的迷茫与哀伤,就像一潭幽深的湖水,弥漫着化不开的悲痛。
她静静地看着周围忙碌的人群,那眼神里既有对奶奶离去的不舍,又有无助与彷徨,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周围的忙碌与她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与这个喧嚣的场景格格不入,仿佛身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钟离元安心疼地走上前去,轻轻蹲下身子,温柔地看着唐年,小心翼翼地问道:“唐年,奶奶走了,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呀?”
唐年抬起头,眼中噙满了泪水,小声地说:“我不知道……老师,这里的亲戚家里都不富裕,他们没办法再多养一个人。”说完,她低下头,瘦弱的肩膀微微颤抖着。
看着唐年这副模样,钟离元安的心像被重重地揪了一下。她在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帮唐年找到一个安稳的归宿。
可是,该找谁来收养她呢?钟离元安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唐年微微扯了扯钟离元安的衣角。钟离元安下意识地看向她,只见唐年懦懦地望着自己,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依赖,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心中的渴望。
钟离元安瞬间明白了小女孩的心思,她轻轻地握住唐年的小手,心中五味杂陈。
钟离元安思索着自己的情况,她深知自己常年在外游历,居无定所,无法给唐年一个稳定的家。
但她又实在不忍心看着唐年孤苦无依。思来想去,她决定询问一下族内是否有人愿意收养这个女孩。
她考虑到唐年可能不适应族内复杂的环境,便想着只是让唐年挂个名,不把她带回族内。
于是,钟离元安赶忙联系族内的长辈,说明情况。经过多方打听和沟通,终于找到了族内文曲堂一位善良且有爱心的人愿意领养唐年。
这位族人被钟离元安的善举所打动,也对唐年的遭遇十分同情,欣然答应了这个请求。
接下来的几天,钟离元安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收养手续繁琐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但她没有丝毫退缩。
天还未亮,她便顶着熹微的晨光出门,先是前往当地的民政部门。
那里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嘈杂的人声充斥在不大的空间里。
钟离元安耐心地等待着,仔细地填写各种表格,反复确认每一项信息,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便虚心地向工作人员请教,态度诚恳而谦和。
办理完民政部门的手续,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派出所,为唐年办理户籍相关事宜。派出所里同样人来人往,事务繁杂。
她向民警详细说明唐年的情况,提供各种证明材料,民警被她的热心和坚持所打动,也积极配合,加快了办理进度。
除了这些,她还需要准备各种文件,与族内文曲堂领养唐年的人沟通协调,确保所有的细节都万无一失。
每一份文件她都仔细核对,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不辞辛劳。
终于,在经过几天的奔波和努力后,收养的事情顺利办妥。
当拿到那几张承载着唐年未来希望的文件时,钟离元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切安排妥当后,她带着唐年回到了村里。一路上,唐年紧紧地拉着钟离元安的手,那小手微微颤抖,却又充满了力量,仿佛抓住了生命中唯一的依靠。
唐年抬起头,眼神中多了一丝安定,那原本迷茫哀伤的眼眸里,此刻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回到宁静的小村,微风轻轻拂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村子里的一切依旧如往常般宁静祥和,仿佛在无声地接纳着这两个历经波折的人。
她们在村里暂时安定了下来,村里的人们也纷纷投来友善的目光,给予她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看着唐年逐渐适应新的生活,钟离元安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无论自己走到哪里,会一直关注唐年的成长。
她要像一盏明灯,在唐年成长的道路上,为她照亮前行的方向;
她会尽自己所能,给予唐年关怀与帮助,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再孤单无助,让唐年能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