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此时,殿外的阳光已渐渐西斜,透过窗棂洒在案头的几道圣旨上,朱红的印泥、黑色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黄潜善、汪伯彦立于一侧,王渊、韩世忠等将官列于另一侧,各司其职,各领其命,原本散乱的朝堂与军营,竟在这一道道任命之下,渐渐有了章法。赵构看着眼前的景象,目光再次望向北方的天际,那里虽仍有金人铁骑的阴影,但他知道,这御营司的架子一搭起来,这飘摇的大宋,总算有了几分站稳脚跟的底气。

殿外西斜的阳光渐渐染上一层淡金,御营司众将官领命离去的脚步声还在廊下回响,甲胄碰撞的余音未散,赵构却忽然转身,走到案头那尊青铜香炉旁,指尖拨弄着炉中尚未燃尽的艾草灰,神色沉得像蒙了层雾。黄潜善、汪伯彦见赵构未再发话,识趣地立在一旁,殿内只剩香炉里余烟袅袅,缠绕着案上两道圣旨,朱红印泥的亮色在此刻竟显得有些刺眼。

“御营司的架子搭起来了,可金人铁骑不会等我们把兵练强。”赵构忽然开口,声音里没了先前整军时的利落,反倒添了几分疲惫,他抬手揉了揉眉心,目光掠过窗外——那里隐约能看到韩世忠操练巡卫军的身影,兵士们呐喊声震天,却似传不到他心底,“这江山刚有几分模样,经不起再一场硬仗。”

黄潜善心头一动,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官家圣明,眼下金人势头正盛,我军虽整肃,却多是新募之兵,若真要正面抗衡,怕是……”他话未说完,却已点出妥协的意味。汪伯彦也连忙附和:“是啊官家,不如暂避锋芒,先稳住阵脚,待日后兵强马壮,再图北伐不迟。”

赵构没接话,只是走到墙侧悬挂的《金宋疆域对峙图》前,指尖落在图上金朝腹地的上京,那里用朱砂画了个狰狞的狼头标记,“金人要的是臣服,不是覆灭——只要朕肯低头,他们便能暂缓南下,这对咱们,是喘息之机。”他忽然转身,目光扫过黄、汪二人,“传傅雱进殿。”

不多时,殿外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与武将们的厚重截然不同。只见一位身着青袍的官员缓步走入,他约莫三十余岁,面容清瘦,颔下留着三缕短须,腰间佩着一柄素面玉佩,虽穿着宣义郎的官服,却透着几分文人的儒雅,正是傅雱。他刚从工部衙署赶来,袍角还沾着些许墨渍,见了赵构,忙躬身行礼,声音温和却沉稳:“臣傅雱,参见官家。”

赵构看着他,忽然想起此人曾在汴京沦陷前,多次上书分析金人的习性,言语间既有对金人的警惕,又不缺周旋的冷静,正是求和使臣的不二人选。他指了指案头早已备好的符节与文书,沉声道:“傅雱,朕封你为宣义郎、假工部侍郎,特命你为‘大金通和使’,即刻启程,前往金朝议和。”

傅雱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知道此刻求和,在外人看来是屈辱,但也明白官家的无奈,当下不再犹豫,再次躬身:“臣遵旨。只是不知官家对金人,有何交代?”

“你告诉金主,”赵构走到傅雱面前,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大宋愿奉金朝为上国,每年缴纳岁币,只求两国罢兵,让朕的子民能喘口气。”他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但有一条,金人不得再随意屠戮中原百姓,若他们执意相逼,朕即便拼得鱼死网破,也绝不退缩。”

傅雱心中一震,原来官家求和,并非全然妥协,仍藏着底线。他重重叩首,双手接过符节——那符节由桃木制成,顶端雕刻着一只展翅的和平鸽,却在边缘处刻着细密的花纹,细看竟是刀剑交错的图案,“臣定将官家之意,一字不差转达金主。此去金朝,臣必不辱使命,既要为大宋争得喘息之机,亦不会让朝廷蒙羞。”

赵构看着他手中的符节,忽然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尖触到对方青袍下的筋骨,竟比想象中硬朗。“路上小心,金人帐下多是悍将,说话需谨慎,却也不必失了大宋的气度。”他转身命内侍取来一件厚厚的貂裘,“北方天寒,你身子单薄,带着御寒。”

傅雱接过貂裘,触手温暖,心中却泛起一股悲壮——此去金朝,前路未卜,或许是荣华,或许是刀斧,他却别无选择。当下不再多言,只再次叩首:“臣明日便启程,望官家保重龙体,待臣归来。”

待傅雱捧着符节、带着文书离去,殿外的阳光已彻底沉了下去,只剩残霞染红了半边天。黄潜善望着傅雱的背影,低声道:“官家派傅雱去,倒是选对了人,此人沉稳,定能应对金人。”汪伯彦也点头:“有通和使前去议和,再加上御营司整军,一柔一刚,大宋定能稳住局面。”

赵构却没应声,只是走到殿门口,望着北方的天际——那里已渐渐被夜色笼罩,像极了金人铁骑带来的阴影。他知道,求和不过是权宜之计,御营司的兵马才是根本,可眼下这风雨飘摇的局面,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廊下的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光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分不清是无奈,还是藏在眼底的算计。

残霞如血,渐渐漫过殿檐,廊下灯笼次第亮起,昏黄的光透过竹骨,在青砖上投下细碎摇晃的影子。赵构立在殿门阶前,望着北方天际最后一抹亮色被夜色吞噬,袍角被晚风掀起,猎猎作响,像极了疆场上未歇的旌旗。他沉默良久,忽然转身,眉宇间那点残存的犹豫尽数褪去,只余下沉沉的决断,对身侧内侍沉声道:“传张邦昌即刻入殿。”

内侍领命匆匆而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里传出老远,与远处巡夜兵士的梆子声交织在一起,更显宫城的寂静。黄潜善与汪伯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张邦昌素与金人有旧,又惯会揣摩上意,此刻传他,必是为议和之事再添筹码。二人垂手侍立,不敢多言,只看着殿中那尊青铜香炉里最后一缕青烟袅袅散去,余温在微凉的空气中渐渐消散。

不多时,殿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仓促。只见张邦昌身着绯色朝服,快步走入,他面色微胖,颔下胡须梳理得一丝不苟,只是眼角眉梢总带着几分逢迎的圆滑。许是来得匆忙,他额头沁着薄汗,见到赵构,忙不迭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臣张邦昌,参见官家,不知陛下深夜传召,有何吩咐?”

赵构未让他起身,目光落在他身上,似在审视,又似在权衡。半晌,才抬手指了指案头那张铺展的素笺,以及旁边研好的浓墨:“张卿,你且过来。”

张邦昌心中一紧,连忙趋步上前,目光扫过案上的笔墨,又瞥见那幅《金宋疆域对峙图》上,黄河一线被人用指尖划出了一道淡淡的印痕,顿时明白了大半,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

“金人虽允议和,然粘罕与斡离不二人,皆是桀骜之辈,若无实在的好处,恐难让他们真心罢兵。”赵构的声音在殿中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朕要你写两封信,一封致完颜粘罕,一封致完颜斡离不。”

他走到张邦昌身侧,指尖重重落在地图上的黄河流域,那力道似要将羊皮地图戳破:“你在信中写明,大宋愿循靖康元年和议旧例——以黄河为界,河北、河东之地,暂归大金管辖。”

此言一出,张邦昌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色。他虽知求和需让利,却没想到官家竟肯让出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那可是中原的半壁江山!但他素来深谙“揣摩上意,不多置喙”的道理,惊色转瞬即逝,躬身应道:“臣遵旨,不知信中还需提及何事?”

“你要让他们知道,”赵构俯身,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意味,“大宋割让疆土,奉上岁币,并非惧战,只是为了‘止戈’。若他们得了好处,仍要挥师南下,屠戮百姓,朕便收回今日之语,调遣御营司兵马,与他们在黄河岸边,拼个鱼死网破!”

说罢,他直起身,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张邦昌:“信中语气,既要显我大宋求和的诚意,又不可失了朝廷的气度,更要让粘罕、斡离不二人明白,朕的退让,有底线,有分寸。”

张邦昌心中凛然,知道这封信既要当“软梯”,又要做“利剑”,绝非易事。但他不敢推辞,当下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臣定当字句斟酌,不负陛下所托。”说罢,他走到案前,提起狼毫,蘸了浓墨,目光落在素笺上,手指却微微一顿——他知道,这封信落下的每一个字,都将系着中原半壁江山的命运,也系着无数黎民的生死。

张邦昌狼毫未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几名内侍捧着厚厚一叠奏章,躬着身快步而入,为首者神色略带迟疑,将奏章呈到赵构面前时,声音压得极低:“大家,这是御史台与中书省刚递进来的急件,多是关于……新命宰相李纲之事。”

赵构眉头微蹙,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只见朱红封皮上“御史中丞颜岐”五个字格外醒目,墨迹尚未完全干透,透着几分仓促的急切。他指尖划过纸页,目光扫过寥寥数语,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殿内原本就凝滞的空气,此刻更像结了层薄冰。黄潜善与汪伯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暗喜,却又故作镇定地垂着眼,仿佛对奏章内容一无所知。

未等赵构发话,殿外又响起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不同于内侍的轻捷,也不似武将的厚重,步步踏得规整,带着朝堂官员特有的持重。只见颜岐身着青色绣獬豸补子的官服,须发梳理得一丝不乱,手中还捧着一本封皮泛黄的奏章,显然是刚从御史台赶来,袍角沾着些许尘土,却丝毫不显狼狈。他踏入殿中,目光先扫过案前握笔的张邦昌,又落在赵构沉凝的脸上,随即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不失分寸:“臣颜岐,有要事启奏官家,事关社稷安危,不敢延误。”

赵构将手中的奏章扔在案上,纸页碰撞的脆响在殿内回荡,“颜中丞倒是消息灵通,李纲尚在赴任途中,你这奏章,倒是先一步到了朕的面前。”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却让颜岐心头一凛,知道官家已看过先前的奏本,当下索性挺直脊背,双手高举怀中奏章,朗声道:“臣并非刻意争先,只是李纲为相一事,实乃祸端隐伏,臣若不言,便是负了官家所托,负了大宋百姓!”

说罢,他不等赵构示意,便自顾自奏道:“官家可知,李纲在汴京时,便以强硬对金着称,金人恨他入骨,曾放言‘若李纲在朝,大金必不与宋善罢甘休’。如今我朝正欲与金人议和,正是需人从中斡旋、讨金人欢心之际,李纲素来招金人厌恶,此时拜他为相,岂不是将求和之路堵死?”

他话音顿了顿,目光转向一旁的张邦昌,语气陡然缓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倾向:“反观张邦昌大人,素来为金人所喜,靖康年间便曾与金人周旋,深得其信任。如今张大人虽已拜为三公,晋封郡王,却仍可再任宰相主持朝政——金人见他在朝,便知我朝求和之心甚诚,议和之事必能顺遂。”

赵构沉默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金宋疆域对峙图》,指腹划过黄河以北的疆土,那里的墨迹被反复触碰,早已有些模糊。颜岐见赵构不答,又上前一步,声音更添了几分急切,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逼迫:“臣已接连上了五道奏章,皆是为此事。李纲虽已被官家命相,可他尚未到任,此刻罢免,尚不晚!若等他入了朝堂,再与金人交恶,届时战火重燃,百姓流离,官家即便悔之,也恐难挽回了!”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