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空间内的时间,仿佛被黏稠的黑暗和未散尽的规则余烬拉长了。每一秒都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设备微弱的运行嗡鸣,以及无处不在的、源自空间本身细微震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林默强忍着颅内的抽痛,将“曙光”传回的数据包解密、展开。柔性屏幕上,复杂的三维结构图旋转着,旁边是密密麻麻的参数、能量流注解和……极其简略的材料清单。这份关于针对“清道夫”弱点的武器设计图,与其说是雪中送炭,不如说是一份充满急智的“考场小抄”。
“能量核心不稳定……”林默低声重复着资料中的关键描述,目光扫过那些由“曙光”后方智囊团,根据他们传回的、极其有限的交战数据和能量频谱分析,紧急推演出的理论弱点。“它们并非完美无瑕的能量体,其内部维持着一种动态的、高负荷的平衡。任何强烈的、特定频率的能量冲击或物理共振,都可能诱发其核心的连锁崩溃,类似于……过载爆炸。”
理论很清晰,但实现起来,难如登天。
“看看这个,”肖雅的声音依旧虚弱,但已经带上了分析数据时的专注。她将自己终端上的一份列表投射到共享视野中,“设计图给出了三种可能的武器原型:高频共振叉、定向能量脉冲矛、还有这个……‘不稳定能量束缚网’。”她顿了顿,嘴角牵起一丝苦涩的弧度,“原理都很巧妙,利用了‘清道夫’自身能量场与特定物质或频率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反馈循环。但是……材料。”
材料列表上的东西,大部分听都没听过:“相位调和晶体”、“超导共鸣线圈”、“熵减束缚力场发生器”……这些显然是“曙光”基于自身科技水平列出的理想组件。
“我们上哪儿去找‘相位调和晶体’?”秦武闷声道,他检查着自己臂甲上被规则潮汐侵蚀出的细微裂痕,语气带着惯有的务实,“这鬼地方除了石头,就是那些打不烂、拆不动的金属墙壁,还有……那些像活物一样的暗蓝色能量残余。”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最终落在那些被规则潮汐“冲刷”过后,依旧如同拥有生命般缓缓蠕动、时而凝聚时而散开的暗蓝色物质上。这些是规则剧烈变动后留下的“残渣”,蕴含着混乱且危险的能量。
零蜷缩在角落,双手抱着膝盖,视线却空洞地穿透了墙壁,仿佛在感知着什么。她轻声开口,声音如同呓语:“那些……蓝色的……它们在‘哭’……也在‘笑’……很不稳定……但是……有‘力量’……”
林默心中一动。零的感知虽然模糊,却往往能触及事物本质。这些暗蓝色能量残余,无疑是危险的,但它们确实是这片空间里,除了他们自身装备和血肉之躯外,唯一可触及的、蕴含能量的“材料”。
“没有理想材料,就用替代品。”林默的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僵局,“‘曙光’给了我们原理和思路,不是成品。我们得自己想办法,把这些理论,变成能握在手里的武器。”
他看向肖雅:“肖雅,你负责解析武器原理,找出最关键的能量转换和触发环节,简化结构。我们需要最核心的功能,不需要精密的辅助系统。”
“秦武,你和我一起,搜集所有可能用得上的东西。墙壁上剥落的金属碎片,之前战斗留下的武器残骸,尤其是……这些暗蓝色物质。小心处理,零,你能感知到哪些相对‘稳定’一点吗?”
零微微点头,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指向不远处一小片凝聚得比较厚实、颜色也略深的暗蓝色区域:“那里……‘哭声’小一点……像……睡着了……”
行动立即展开。压抑的空间里响起了金属摩擦声、能量采集器的微弱嗡鸣,以及秦武粗重的喘息声——他正用战靴上弹出的高频振动刃,小心翼翼地尝试从墙壁上切割下一些相对规整的金属板。
肖雅半倚着墙,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三维设计图被她不断拆解、简化。她眉头紧锁,时不时进行着模拟计算,口中喃喃自语:“共振频率需要匹配清道夫的能量签名……但我们的发生器精度不够……只能扩大作用范围,牺牲精准度……能量脉冲需要瞬间高负载,现有的电容单元无法承受……除非……利用能量残余本身的不稳定性,作为激发药引……”
林默则负责最危险的工作——采集那些暗蓝色能量残余。他戴上了基地提供的、最高规格的绝缘和能量阻尼手套,手持一个类似吸管的、前端带有微型约束力场的采集器。靠近那些物质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手套外传来的阵阵麻痹感和轻微的排斥力,仿佛在触摸一块块拥有生命的、冰冷的凝胶。
根据零的指引,他尽量选择那些相对“平静”的区域进行采集。采集器前端亮起微光,产生一个短暂的局部引力奇点,将一小团暗蓝色物质吸入特制的隔离容器中。容器壁瞬间结上一层寒霜,内部传来细微的、如同指甲刮擦玻璃般的能量躁动声。
“这东西……真能用来做武器?”秦武将几块切割下来的、边缘参差不齐的金属板扔在地上,发出哐当声响。这些金属板呈现出一种哑光的深灰色,质地异常坚硬,但表面布满了规则的潮汐侵蚀痕迹。
“不是用它做弹药,是利用它的特性。”林默将一管采集到的能量残余放在地上,隔离容器表面的寒霜正在缓慢消退,“肖雅,有方案了吗?”
肖雅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但眼神锐利:“有三个……勉强可行的方案。成功率……无法估算。”
她将简化后的设计图投射出来。
第一个,是“共振叉”。原本需要精密晶体调控频率,现在被简化成一根特制的金属长杆,顶端镶嵌一小块能量残余。利用能量残余自身的不稳定波动作为初始激励,通过金属杆的物理结构和内置的简陋谐振腔进行放大和粗略调谐,在刺中“清道夫”时,有望引发其能量核心的共振崩溃。缺点是作用距离极短,几乎是贴身的自杀式攻击,且频率无法精确控制,可能无效,也可能提前引爆能量残余伤及自身。
第二个,是“脉冲矛”。抛弃了复杂的能量电容和发射机构,直接做成一个短矛形态。矛头是一个尖锐的金属导体,后面连接着一个封装了更多能量残余的、简陋的激发装置。投掷出去,在撞击瞬间,通过物理冲击触发能量残余的剧烈反应,释放出一道短促而狂暴的能量脉冲,干扰甚至过载“清道夫”的核心。缺点同样是极不稳定,投掷力度、角度不对可能无法触发,或者在半空就提前爆炸。
第三个,是“束缚网”。用搜集来的金属丝(从破损的装备和墙壁上剥离的导电纤维)编织成一张粗糙的网,在网上关键节点嵌入微量的能量残余。投掷出去罩住“清道夫”,网上不稳定的能量残余会与“清道夫”自身的能量场产生持续的、混乱的相互作用,如同将一块石头扔进精密运转的齿轮组,虽不能直接摧毁,但有望极大地干扰其行动和感知,为其他攻击创造机会。缺点是制造最复杂,效果最不确定,可能瞬间就被“清道夫”挣脱或同化。
“没有完美的选择。”林默深吸一口气,肺部感受到一阵冰冷的刺痛,“每一样都是赌博。但总比用拳头和常规武器去对抗规则造物要强。”
他看向秦武:“共振叉和脉冲矛,需要强大的力量和投掷精度,你来负责。”
秦武沉默地点头,拿起一块金属板,又看了看那管不安分的能量残余,开始根据肖雅提供的尺寸图纸,用最粗暴也最直接的方式——徒手配合高频振动刃,进行加工。金属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火星四溅。
林默自己则拿起那些纤细却坚韧的金属丝,开始尝试编织那张理论上能困住“清道夫”的网。这项工作需要耐心和精细,在能量残余那令人不安的低语般的影响下,显得格外艰难。
肖雅强撑着精神,负责最关键的步骤——将能量残余安全地嵌入武器。她使用微型机械臂和激光切割器,在秦武粗加工出的金属构件上雕刻出能量导路和约束凹槽,然后用极度谨慎的动作,将微量的、如同活物般的暗蓝色物质注入其中。每一次操作,都伴随着能量读数仪的疯狂跳动和她的屏息凝神。
零则一直维持着那种半冥想的状态,她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蔓延到正在制造的武器上。当某一件武器内部的能量残余过于躁动,濒临失控边缘时,她会发出细微的警告,或者伸出手指,隔着空气轻轻一点,那躁动竟会奇迹般地暂时平息些许。她的存在,成了这个简陋“兵工厂”唯一的质量控制和稳定保障。
时间在高度紧张和专注中流逝。没有人说话,只有工具工作的声音、能量残余的嘶鸣、和沉重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不知过了多久,秦武面前摆上了三把造型粗糙、甚至有些丑陋的“共振叉”和两根短粗的“脉冲矛”。叉身布满凿刻痕迹,矛头闪烁着不祥的暗蓝色幽光。
林默手中,也出现了一张勉强成型的金属网,网线上几个节点如同镶嵌着诡异的蓝色眼睛,微微搏动。
肖雅几乎虚脱,脸色比之前更加苍白,完成最后一件武器的能量封装后,她直接瘫软下去,被秦武一把扶住。
“完成了……”她气若游丝地说。
林默看着地上这几件散发着危险气息的临时武器,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沉甸甸的压力。它们是他们绝境中智慧的结晶,也是通往核心区路上,与死亡共舞的凭证。
他拿起一把共振叉,入手冰冷而沉重,能清晰地感受到内部那股被勉强束缚的、渴望爆发的混乱力量。
“休息十分钟。”林默的声音沙哑,“然后,我们出发。”
目标,核心区。武器,已备好。尽管它们如此简陋,如此不可靠,但这是他们在黑暗与规则中,为自己争取到的,第一缕微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