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号的医疗舱门在身后无声合拢,将零托付给专业医护人员后,林默和秦武并未感到丝毫放松。粘稠的疲惫如同深海压力般附着在每一寸肌肉和神经上,但更沉重的是那份刚刚接手、名为“未来”的责任。甲板走廊的灯光柔和而恒定,与深潜器内那种依赖自身能源、对抗外界永恒黑暗的感受截然不同,这里是人造的、脆弱的秩序堡垒。
他们没有交谈,只是默契地走向简报室。身上的抗压服内衬还带着深海的寒意和隐约的盐腥气,与舰内循环的、带着金属和臭氧味道的空气混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远征归来的气息。
简报室内,肖雅已经全息投影出了海渊裂谷的最新数据模型。那原本狂暴扭曲的能量流,此刻如同被驯服的巨蟒,温顺地环绕在代表“守护者”的庞大光团周围,色彩也从危险的幽紫转变为代表稳定的淡蓝色。邵博士站在投影前,双臂环抱,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不断跳动、趋于平缓的参数,像是在审视一件刚刚出土、意义不明但极其珍贵的史前遗物。
听到门响,她转过头。目光首先落在林默脸上,那眼神不再是纯粹的学术探究,而是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对任务成功的认可,有对未知现象的震撼,更有一种仿佛固有的世界观被撬动一角的恍惚。
“生命体征稳定,深度睡眠。身体和精神都透支严重,但基础没有不可逆损伤。恢复需要时间。”林默迎着她的目光,言简意赅地汇报了零的情况,声音里的沙哑暴露了他的消耗同样巨大。
邵博士点了点头,视线又转向秦武。这位沉默的军人只是微微颔首,示意自己无碍,随即走到一旁,开始更细致地检查随身装备的损耗情况,动作一丝不苟,仿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休息。
“数据分析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惊人。”邵博士终于开口,声音不像平时那样快速笃定,而是带着一种组织语言的谨慎。她指向全息投影中,“守护者”核心处几个极其微弱、几乎淹没在背景噪音中的能量涟漪。“看这里,还有这里。在你们启动最终中和协议,零的能力场达到峰值时,这些波动出现了。它们不符合任何已知的能量衰减或精神污染模型。”
她操作控制面板,将这几段波动信号提取、放大、降噪。屏幕上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频率和模式——并非混乱的杂波,而是蕴含着某种难以捉摸的、类似情感的韵律。
“我们之前的所有假设,都建立在‘守护者’是一个强大的、但本质上仍是自然现象或受污染的能量聚合体这一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净化’和‘稳定’。”邵博士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扫过林默和秦武,“但这份数据,尤其是林默你最后感知到的那道意识……它指向了另一种可能性。”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又像是在平复内心的波澜。
“它拥有‘意识’,或者说,某种我们尚未定义的、更高层级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我们的干预,不仅仅是在修复一个系统故障,更像是在……与一个沉睡的、庞大的意志进行了一次交互。零的‘同调’,不是单方面的能力施加,而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尝试,尽管这沟通极其原始和危险。”
这个结论,显然冲击了她一直以来秉持的、将一切现象还原为物理数据和可量化模型的科学信仰。
肖雅在一旁补充,语气带着技术官的冷静:“从纯技术角度,我们之前设计的能量中和装置,其核心频率是基于对污染能量的逆向工程。但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在零的‘同调回响’影响下,装置输出的频率发生了极其细微但关键的偏移。正是这种偏移,与‘守护者’自身的某种底层频率产生了共振,才达到了最佳的‘安抚’效果,而非强行‘驱散’。这更像是一种……合作疗法。”
“合作……”邵博士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眼神有些飘忽,仿佛透过屏幕上的数据,看到了那片幽暗深海中的巨物,“我们不是在征服自然,而是在尝试理解一个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过的、活着的‘自然’。‘深渊’,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抵御和封印的‘敌人’,它可能……包含着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属于这颗星球本身的、古老而复杂的生命形态和智慧模式。”
她抬起头,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之前的那丝恍惚被一种新的决心取代。
“我之前的的研究,局限于‘异策部’的框架,目标是识别、分类、控制,最终消除威胁。这没有错,在面对未知风险时,这是最稳妥的方式。”她的语气变得坦诚,“但这次经历告诉我,这种方式存在盲区。它无法应对像‘守护者’这样,既是潜在威胁,又可能是星球生态至关重要一环的存在。它更无法理解‘回响’这种超越当前物理模型的力量。”
她向前走了一步,视线落在林默身上,异常郑重。
“林默,你们的团队……你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仅仅依靠技术和武力,更依靠一种……我称之为‘感知性智慧’的东西。你们愿意冒险去‘理解’,而不仅仅是‘解决’。零的能力,秦武的坚韧,肖雅的计算,还有你的决策和那种……奇特的沟通天赋,”她顿了顿,显然指的是林默最后捕捉到“感激”意识的能力,“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应对当前这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所以,”邵博士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声音清晰而有力,“我正式请求,以个人身份,与你们的‘守望者’团队建立深度、全面的合作关系。我将辞去‘异策部’的首席科学家职务。”
此言一出,连一旁默默检查装备的秦武都停下了动作,看向她。肖雅也略显惊讶地挑起了眉。
林默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平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的下文。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突然。”邵博士继续说道,语速恢复了平日的快速,但内容却经过深思熟虑,“但在‘海渊守护者’事件中,我看到了未来危机的缩影。它们将不再是简单的空间裂缝或能量泄漏,而是涉及星球深层生态、古老意识、以及像‘回廊’那种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维度现象。‘异策部’的资源和模式,或许能处理表象,但无法触及根源。”
她的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兴奋光芒,但这份光芒此刻被一种更深沉的责任感所包裹。
“我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能量学、材料科学和跨维度理论方面,可以为你们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持。我可以帮助你们优化装备,比如设计更能适应意识能量交互的传感器和防护服;我可以参与分析从‘回廊’和各个异常点带回的数据,尝试构建更统一的理论模型;我还可以利用我过去在学术界和‘异策部’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为‘守望者’争取更多合法身份下的便利和情报共享。”
她稍微停顿,语气变得更加务实。
“当然,这种合作不是单向的索取。我需要近距离研究‘回响’现象,需要参与你们接下来的行动,收集第一手数据。这对我个人的学术追求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加入,能帮助‘守望者’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前沿的科研体系,而不仅仅是依靠经验和个体的能力去应对危机。我们需要将零的感知、你的决策、肖雅的计算,甚至秦武的战斗数据,都转化为可分析、可部分传承的知识体系。”
她最后总结道,目光灼灼:“我认为,我们目标的交集足够大。我们都希望保护这个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当前的形势下,仅仅防御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更深入地‘理解’。而你们的团队,是目前我看到的、唯一具备这种‘理解’潜力的组织。与你们合作,是我能想到的、为应对未来更大危机做出最大贡献的方式。”
简报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全息投影中,代表海渊裂谷稳定能量的光带在无声流淌。
林默注视着邵博士。他能看到对方眼中那份科学家的纯粹好奇,也能看到那份被现实危机激发出的责任与担当,更能看到一种愿意打破自身认知局限、拥抱更复杂真相的勇气。她的加入,无疑将极大提升团队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底蕴,但同样,也意味着团队将更深入地卷入与各种未知存在的接触中,未来的道路或许会更加艰险和不可预测。
几秒钟后,林默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却是发自内心的笑意。
“欢迎加入,邵博士。”他伸出手,“‘守望者’需要你的智慧。正如你所说,我们需要理解的,远比对战的更多。”
邵博士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林默会如此干脆。随即,她释然地呼出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伸手与林默紧紧一握。那不仅仅是合作的达成,更像是一种理念的共鸣与确认。
“叫我邵青吧。”她纠正道,语气轻松了许多,“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在一旁,肖雅已经开始调出人员档案界面,准备为这位新加入的核心成员更新权限。秦武则继续擦拭着他的装备,只是嘴角似乎微不可查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深海归来的疲惫依旧存在,前方的挑战依旧迷雾重重。但在这个小小的简报室里,一个由科学家、战士、逻辑专家、感知者以及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更加完整的“守望者”核心,正式成型。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现实的平静,更是通向未知和理解的那条充满荆棘却必不可少的道路。而邵青的加入,为这条道路,点亮了一盏属于理性与探索的、新的航标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