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沉寂图书馆”,重新置身于“归零”力场边缘那令人窒息的压抑中,陈星的心境却与来时截然不同。不再是被动承受的沉重,而是带着明确目标和冰冷决然的清醒。
他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在虚无之海中巍然屹立的黑色金字塔,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墓碑,也像一座沉默的灯塔,指引过方向,也昭示着代价。
没有停留,他再次依靠谐波短杖的精密探测,沿着来时的路径,小心翼翼地穿越了力场波动的薄弱缝隙。当那股仿佛要将他存在本身都抹除的恐怖压力再次掠过灵魂时,他咬紧牙关,秩序火种的力量在体内奔涌,如同礁石抵御着毁灭的潮汐。
冲出力场范围,重新踏上相对“安全”的荒漠,他几乎虚脱,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摊开手掌,脑海中浮现出从图书馆那些边缘记录中筛选出的几个关键坐标。这些坐标指向的地点,在“观测者”的星图上通常标记着危险的符号,或附有“逻辑不稳定区”、“时空褶皱”、“现实薄弱点”等注释。它们并非资源富集地或战略要冲,而是被主流秩序理论视为“异常”或“废案”的区域。
这正是他现在需要寻找的——“变量”可能滋生的温床。
第一个目标,是一个被标记为“回声峡谷”的地方。记录显示,那里的时空结构异常,声音、能量甚至物质痕迹都会在一定周期内不断重复、叠加,形成混乱的“回声”,任何试图在其中建立稳定秩序的行为都会受到强烈干扰。
听起来像是一个纯粹的混乱之地。但图书馆一份不起眼的附录提到,曾有侦察单位报告,在峡谷核心检测到过一种无法归类、能够短暂“同步”所有混乱回声的奇特能量脉冲。那脉冲转瞬即逝,之后再未出现,被归档为“观测误差”。
陈星却觉得,那或许不是误差。
他调整方向,向着“回声峡谷”进发。路途依旧充满危险,他避开天空可能的窥探,绕行能量紊流区,如同一个在雷区跳舞的幽灵。
数日后,一片被扭曲岩层环绕的巨大裂谷出现在眼前。尚未靠近,就能听到从谷中传来的、无数种声音混杂在一起的、永无止境的轰鸣!那是风声、岩石摩擦声、古老能量逸散的爆鸣声,甚至还有仿佛来自不同时间段的战斗回响和无法辨识的嘶吼,所有这些声音叠加、反射、扭曲,形成一股足以令心智崩溃的混乱音浪。
陈星没有贸然进入。他在峡谷边缘找到一处制高点,仔细观察。能量视觉中,峡谷内部如同一个沸腾的能量漩涡,各种属性的能量乱流互相冲撞,毫无规律可言。在这里,常规的探测手段几乎失效,隐匿场也会被混乱的能量背景干扰。
他耐心等待着,回忆着那份报告中提到的“同步脉冲”可能出现的、基于某种复杂回声共振计算出的时间窗口。
等待是漫长的,峡谷内永恒的喧嚣考验着耐心和意志。他如同一个最有耐心的猎人,潜伏在混乱的边缘。
终于,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当峡谷内无数混乱的回声在某种宇宙尺度的巧合下,即将达到一个临界的共振点时——
嗡!
一股奇特的、带着某种协调韵律的波动,猛地从峡谷最深处的某个点爆发开来!
刹那间,充斥峡谷的所有混乱声响、所有狂暴的能量乱流,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捋顺!所有的“回声”在这一刻达到了短暂的、不可思议的同步!整个峡谷陷入了一种极致的、仿佛时间静止般的寂静,只有那股协调的波动如同心跳般清晰搏动!
就是现在!
陈星眼中精光一闪,身影如同鬼魅,顶着那瞬间的寂静和协调波动,以最快的速度冲入了峡谷!
他无视周围那些因为同步而暂时凝固的、如同立体投影般的能量景象和声音残影,目标明确地冲向波动传来的源头——一处位于岩壁底端、被混乱能量常年侵蚀出的洞穴!
冲入洞穴的瞬间,外界的同步效应结束,震耳欲聋的混乱回声再次爆发,将洞穴入口淹没。
洞穴内部并不深,尽头是一个不大的空间。而在空间中央,一团柔和、不断变换着色彩、仿佛由纯粹可能性构成的光晕,正悬浮在半空中,缓缓旋转。光晕中心,隐约可见一枚结构复杂、非金非木的奇异符文在沉浮。
就是它!那个能短暂“同步混乱”的奇点!
陈星能感觉到,这团光晕本身并不蕴含强大的力量,但它代表的是一种“规则”,一种能够在一瞬间将极致混乱转化为极致有序的、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他尝试用秩序能量去接触它。能量如同泥牛入海,毫无反应。他又尝试用精神力去感知,却只感觉到一片无边无际的、代表着“可能”的空白。
它无法被掌控,无法被理解,只能被……“触发”或“引导”。
陈星没有试图去收取它——那很可能导致其湮灭。他仔细记住了这枚符文的能量特征和结构形态(尽管它似乎在不断微调),以及它出现的位置和环境条件。
这,就是他找到的第一个“变量”的样本。一个混乱中的有序奇点。
他迅速退出洞穴,再次融入峡谷边缘的阴影中。
回头望向那片再次被永恒喧嚣笼罩的裂谷,陈星心中波澜微起。
一个点,证明了他的猜想。在这被“织网者”视为需要清理的“错误”与“混乱”之中,确实孕育着连它们也无法完全预测和掌控的“变量”。
这只是开始。
他还有更多的坐标需要验证,更多的“星火”需要寻找。
前路依旧黑暗,但微光已现。
他转身,消失在昏黄的沙尘中,向着下一个标记点进发。
汇聚变量,以无序对抗平衡的征途,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