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院的改造工程一启动,林薇的生活就被精准切割成了“江城蓝”与“北京红”。每周一、三、五清晨,她准会背着塞得鼓鼓囊囊的帆布包出现在江城机场,包侧的铜铃挂件随着脚步“叮铃”轻响,像在跟老巷的槐树叶告别;周二、四、六的傍晚,又会拖着沾着北京胡同尘土的行李箱回到工作室,进门第一句准是“快尝尝!这次带了正宗的驴打滚\/糖火烧!”
双城奔波听着辛苦,林薇却乐在其中,连顾妍都调侃她“像个快乐的特产搬运工”。去北京时,她的帆布包里永远装着江城的“念想”——阿婆刚酿好的甜米酒装在密封罐里,裹着三层棉布防洒;陈叔手工刻的小木梳塞了两把,预备给施工队的师傅们当伴手礼;还有工作室自制的桂花糖,用小竹篮装着,竹篮上还刻着迷你铜铃纹样,精致得让人舍不得吃。
“林姐,这次去北京记得帮我带胡同里的糖画纹样!”李萌每次送她到门口,都会把速写本塞到她手里,鼻尖沾着的木屑还没擦干净,“我想刻一套‘北京民俗’铜铃,糖画的龙纹肯定好看!”
顾妍则更直接,扒着她的行李箱不放:“务必给我带前门那家的豌豆黄!上次你带的我三天就吃完了,这次多带两盒,不然不够我追剧啃的!”
周浩推了推眼镜,递过来一张打印好的清单:“这是总部这周要对接的学员资料,还有老巷研学活动的初步方案,你在北京抽空看看,有问题我们线上沟通。”他顿了顿,补充道,“北京早晚温差大,记得多带件外套,别光顾着带特产,把自己冻着。”
林薇一一应下,把清单塞进包里,转身时被江屿拦住。他手里拎着个保温杯,还有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围巾:“刚煮的红糖姜茶,路上喝,暖身子。围巾戴上,北京今天有风。”他伸手帮她把围巾绕在颈间,指尖轻轻捏了捏她冻得微凉的耳垂,“酒店我订在了离海棠院步行十分钟的地方,楼下就有早餐铺,不用早起赶路。施工队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远程协调。”
林薇仰头看着他,眼里满是笑意,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你这样会把我宠坏的,以后我都离不开你了。”
江屿顺势握住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刻铜铃、画插画留下的痕迹,粗糙却温暖。“宠坏了才好,”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眼里盛满了笑意,“这样你就只能依赖我了。”
机场的广播响起登机提示,林薇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轻轻亲了一下,像蜻蜓点水般飞快:“走啦!等我回来给你带北京的爆肚!”
江屿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手里还残留着她围巾的暖意。他掏出手机,给她发了条消息:“登机后记得睡会儿,落地给我报平安。施工队的王师傅手艺好,但性子急,有分歧别硬碰硬,先跟我说。”
飞机起飞时,林薇靠在窗边,看着江城的轮廓越来越小,手里握着温热的红糖姜茶,心里暖融融的。她打开手机,翻看着江屿发来的消息,还有他前一晚熬夜整理的施工注意事项——青石板墙面的拼接缝隙不能超过两毫米,老榆木展架要做防虫处理,海棠树周围要预留足够的保护距离,甚至连茶水角的防水涂层要刷几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不知不觉间,飞机已经平稳巡航。林薇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开始整理两地的事务:江城这边要跟进孵化计划学员的铜铃制作进度,还要和苏掌柜对接草药包文创的包装设计;北京那边要确认青石板的到货时间,还要去看手工体验区的竹编桌椅样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旁边还画着小小的铜铃和海棠花图案,透着股认真又可爱的劲儿。
抵达北京时,夕阳正把胡同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林薇拖着行李箱往海棠院走,刚拐进胡同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施工声。王师傅正带着工人给正房墙面贴青石板,看到她来,笑着打招呼:“林小姐来啦!你要的青石板质量真不错,纹理清晰,贴出来肯定好看!”
林薇快步走过去,蹲下身看着墙面,青石板的颜色深浅不一,拼接得错落有致,像极了江城老巷的地面。“王师傅,辛苦你们了!”她从包里掏出桂花糖,分给工人们,“尝尝我们江城的特产,甜滋滋的,解解乏。”
工人们接过糖,剥开糖纸塞进嘴里,甜香在嘴里蔓延开来,纷纷笑着说:“谢谢林小姐!这糖真甜,比北京的蜜饯还对味儿!”
林薇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海棠树的枝干被小心地用麻绳包裹着,避免施工时被磕碰;厢房的隔断已经拆完,露出了古朴的木质梁柱;天井的地面已经清理干净,等着铺鹅卵石。她拿出手机,对着院子拍了几张照片,发给江屿:“进度比预想的快!青石板贴得超好看,你什么时候来北京看看?”
消息刚发出去,江屿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过来。屏幕里,他刚结束一场会议,衬衫领口有点松垮,却依旧俊朗。“看到了,王师傅手艺确实靠谱。”他的目光落在屏幕里的海棠树上,“树没受影响吧?”
“放心吧,保护得好好的!”林薇把手机镜头对准海棠树,“你看,枝叶还绿油油的,等改造完,春天就能开花了。”
“那就好。”江屿笑了笑,“我这周末有空,过去陪你两天,顺便看看样品的进度。”
挂了电话,林薇心里甜滋滋的。她坐在院子里的临时竹椅上,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听着施工的叮当声,还有远处胡同里传来的鸽哨声,突然觉得,这样的双城生活虽然奔波,却充满了期待。
回江城的那天,林薇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北京的特产——驴打滚、豌豆黄、糖火烧,还有她特意找胡同里的老手艺人画的糖画纹样,卷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里;手机里存满了海棠院的施工进度照片,还有和工人们的合影。
飞机降落在江城机场时,天已经黑了。林薇刚走出到达口,就看到江屿站在路灯下,手里捧着一束洋甘菊,花瓣上还带着露珠。“欢迎回家。”他走过来,接过她的行李箱,把花递给她,“北京冷不冷?有没有按时吃饭?”
林薇接过花,闻着淡淡的花香,心里满是温暖:“不冷,你给我带的围巾很暖和。吃饭也按时了,就是有点想你做的红烧肉。”
江屿失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回家给你做。”
两人手牵着手往停车场走,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薇晃着手里的花,嘴里念叨着北京的新鲜事:“王师傅说青石板墙面下周就能完工,竹编桌椅的样品也寄到了,我看了,质量特别好;还有胡同里的张大爷,知道我们做南北文创,特意给我讲了好多老北京的民俗故事,我都记下来了,回头可以融进铜铃设计里……”
江屿耐心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眼里满是温柔。他知道,林薇的双城生活虽然辛苦,但她乐在其中,因为每一次奔波,都离梦想更近一步;每一次往返,都能收获新的灵感和感动。
而他能做的,就是在她奔波的路上,为她遮风挡雨;在她疲惫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港湾;在她追逐梦想的时候,永远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双城生活的开始,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坚守。林薇知道,未来的日子里,她还会在江城和北京之间来回奔波,但只要心里有热爱,身边有牵挂,这样的奔波就不是负担,而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而属于她和江屿,属于“小薇文创”的故事,也将在这两座城市之间,续写着温暖与热爱,成长与感动。
要不要我帮你补充一段林薇在双城奔波中遇到小麻烦(比如北京突降大雨、江城学员紧急求助),江屿远程协调、团队默契配合解决问题的情节,让双城生活的细节更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