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坊那片承载了无数灵物新生故事的瓦砾,被胡离小心翼翼地捧回当铺,安放在多宝阁一角。
这瓦砾看似寻常,灰扑扑的边角还带着被岁月侵蚀的痕迹,但若在夜深人静时贴近细听,便能听见极其微弱的、如同无数细语交织的呢喃,仿佛在诉说着匠心、失败、沉寂与重生的点点滴滴。
苏挽的魂丝偶尔会轻轻拂过瓦砾表面,她说能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韧的波动,像是许多微小却不肯熄灭的灵光在彼此慰藉。
这日,当铺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他并非魂灵,也非精怪,而是一具残缺不全的机关人偶。
它的木制身躯布满裂痕,关节处的齿轮锈蚀严重,仅剩的一只琉璃眼珠闪烁着时明时暗的光芒,走起路来发出“咔哒咔哒”的滞涩声响。
它径直走向多宝阁,那只独眼直勾勾地“盯”着那片瓦砾,胸腔内传来断断续续的、齿轮摩擦般的嘶哑声音:
“共鸣…我感知到…同类的…呼唤…典当…‘无用之身’…换取…一丝…‘灵性之火’…”
镜渊之力流转,映照出这人偶的过往——它曾是某位痴迷机关术的修士最得意的作品“木郎”,能歌善舞,甚至能辨人情绪。然而一场意外的大火,焚毁了它的核心符阵,修士殒命,它则流落世间,辗转百年,灵智渐熄,将彻底沦为朽木。
它不甘心。它感知到天工坊瓦砾中那些“弃灵”重新找到价值的气息,它那近乎枯竭的灵性核心,燃起了最后的渴望。
------
子时,薪火相传
我们没有立刻答应典当。玄夜的黑袍拂过人偶残躯,银剪的寒光掠过那些锈死的关节,轻叹:“灵火将熄,强续无益,需引‘新火’。”
沈晦取出三枚特制的“启灵铜钱”,布成一个微小的聚灵阵,笼罩住人偶。胡离贡献了一缕最纯粹的狐火心苗——并非灼热毁灭之火,而是带着生机与灵动气息的暖焰。我则以和光剪金线,小心翼翼地从天工坊瓦砾中,引出一缕最温和的“新生灵韵”,那是由无数弃灵重新找到存在意义后汇聚而成的希望之光。
三股力量在聚灵阵中交融,化作一点豆大的、温暖柔和的“灵性之火”,缓缓注入人偶近乎沉寂的核心符阵。
“咔…咔咔…”人偶剧烈颤抖,锈屑纷飞,那独眼的光芒疯狂闪烁,最终稳定下来,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润如玉的光泽。它僵硬地抬起手臂,看了看自己依旧残破的身躯,却没有了之前的绝望,反而传递出一种平静的意念:“谢谢…火种…已燃…我感知到…路…”
它没有要求修复身躯,而是抱着那簇微弱的灵火,转身“咔哒咔哒”地走向门外,消失在晨曦薄雾中。
------
午时,木心萌发
数月后,城外荒废的义庄附近,传来奇闻:一具残破的机关人偶,终日徘徊在乱葬岗与弃尸堆间。它不再试图歌舞,也不再辨人情绪,而是用那双笨拙的木手,极其耐心地为那些无名尸骸整理遗容,用找到的残砖碎瓦为他们垒起小小的坟茔,甚至会用捡来的破瓦片,刻上简单的记号。
它做这些时,胸腔内的灵火稳定燃烧,周身散发着一种安详的气息,竟让那片常年阴森之地,多了几分诡异的宁静。有夜行的更夫说,曾见萤火虫般的光点环绕着它,像是亡魂在表达谢意。
镜渊映出真相:木偶在践行一种极致的“无用之用”——安抚无主孤魂,给予最后的尊严。它的灵火在这一次次的践行中,非但没有熄灭,反而与那些得到安抚的残魂逸散的微弱念力共鸣,愈发凝实。更令人惊奇的是,它那残破的木制身躯,关节处竟抽出了细嫩的、翠绿的新芽!
------
未时,百衲成灵
木偶的行为渐渐传开,引来了一些好奇或心怀善意的人。一位老木匠被其感动,用上好的楠木为它更换了最腐朽的腿部构件;一位游方道士赠予它一枚“安魂符”,嵌于其胸腔,助它更好地平息怨气;甚至有几个顽童,常偷偷放些干净的水和野果在它常经过的路边。
它坦然接受这些帮助,并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为老木匠的作坊守夜,为道士指引山中清气最盛之处,为顽童驱赶梦魇。它的身躯成了由无数善意修补而成的“百衲之躯”,灵性也愈发饱满,那抽出的新芽渐渐长成了缠绕其身的常春藤,开着淡白的小花,散发着宁神的花香。
它不再自称“木郎”,亡魂和附近的人们都唤它“守墓翁”。
------
申时,灵藤遍野
“守墓翁”的存在,仿佛一个安心的坐标。它所在的那片荒坟之地,怨气渐消,反而生出一种平和之气。它身上那株常春藤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在坟茔之间,迅速生长,很快让那片荒地变得绿意盎然,藤蔓上四季常开的白花,如同祭奠的纸钱,却充满生机。
更奇特的是,这些灵藤似乎能吸收地脉中的阴浊之气,转化为淡淡的灵气,反哺一方水土。甚至有修行之人慕名而来,在此藤下打坐,称其有静心凝神之效。
往生簿有感,浮现新文:“弃物非弃,心向善则灵。木石尚有情,润物细无声。”
------
酉时,翁心归寂
许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守墓翁”在整理完最后一处无碑坟冢后,安然坐于那株最茂盛的灵藤之下。它胸腔内的灵火平稳燃烧,最终与藤蔓散发出的灵气融为一体,光芒渐淡,而它的木制身躯,则与灵藤彻底共生,化作一尊栩栩如生的藤木雕塑,面容安详,仿佛沉沉睡去。
它的灵智消散了,但那份守护与安抚的意念,却已融入这片土地与蓬勃的灵藤之中。自此,这片曾经的乱葬岗,成了远近闻名的“静心林”,吸引着寻求内心平静的人们。
------
戌时,余荫长存
“守墓翁”的故事和天工坊瓦砾的灵言一同流传。
那枚瓦砾依旧在多宝阁上,其上的呢喃细语中,似乎又多了一段关于“木石之心”的平静叙述。
胡离有时会叼着一朵静心林的白色小花回来,放在瓦砾旁,嘀咕道:“嘿,那木头疙瘩,最后倒是找了个好归宿。”
而当铺的“物灵卷”上,“守墓翁”的画像与天工坊的瓦砾图案并列,旁边注着一行小字:灵性何在?存乎一心。纵为弃物,亦可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