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合练暴露出的尖锐问题,如同悬在“利刃”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龙渊和冷锋都清楚,常规的、温和的磨合训练,对于这群心高气傲、习惯独行的“兵王”来说,效果有限,时间上也来不及。必须下猛药,用非常手段。
于是,在龙渊的授意和冷锋的具体执行下,一场堪称“地狱式”的、极具针对性的特训,在基地内部以最高权限启动,其严苛与“刁钻”程度,远超众人想象。
第一课:绝对的信任与同步——「盲域协同」
训练场被龙渊以空间之力改造,核心区域化为一片绝对的“盲域”。这里并非简单的黑暗,而是视觉、听觉乃至大部分常规探测手段都被一种扭曲的空间力场屏蔽、干扰的区域。队员们如同坠入最深沉的墨海,伸手不见五指,连队友的呼吸和心跳都难以捕捉,只有偶尔空间扭曲带来的细微涟漪,以及可能从任何方向发起的、由高强度橡胶子弹模拟的攻击。
“你们的任务,穿过这片直径五百米的盲域,抵达终点。过程中,会有模拟攻击。不允许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技能。计时开始。”冷锋冰冷的声音在每个人单兵系统内置的、经过特殊加密处理的骨传导耳机中响起,这是他们在此地唯一可靠的信息源。
突击组首当其冲。石罡低吼一声,将重型臂盾护在身前,试图凭借蛮力和防御硬闯。但刚冲出几步,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子弹”就精准地打在他的关节和盾牌缝隙处,虽然不致命,但冲击力让他寸步难行,憋屈无比。
影刺试图凭借超常的感知和速度潜行,但在完全失去方位感和空间参照物的环境下,他的速度优势大打折扣,几次差点撞上无形的空间褶皱,同样被神出鬼没的攻击逼退。
洪泰山屏息凝神,试图以气血感应周围,但龙渊的空间屏蔽连生命磁场都进行了干扰,他的“听风辨位”在此地几乎失效,空有一身力量却无处施展,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虎。
“这样不行!”石罡在频道里低吼,“完全抓瞎!得想个办法!”
就在突击组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极其轻微、却异常清晰的声音在频道中响起,是苏婉(百灵)。
“所有人,听我指令。”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黑暗中的一缕微光,“石罡,左前三步,举盾,四十五度角。影刺,右后两步,潜伏,感知上方波动。泰山,原地不动,气沉丹田,感受脚下三寸处的空间反馈。”
她的指令并非基于视觉,而是基于对之前战场数据的记忆、对每个人能力特点的精确分析,以及此刻通过骨传导耳机收集到的、众人细微的呼吸、肌肉紧绷和移动时产生的、几不可查的震动反馈,综合计算出的最优解!
石罡将信将疑,但还是依言左前三步,举盾。几乎同时,几发橡胶子弹“噗噗”打在他盾牌预设的角度上,被完美格挡。影刺潜伏到位,果然感知到头顶一丝不正常的空间扭曲,提前规避了一次陷阱。洪泰山沉下心,竟真的从脚下感受到一丝微弱的、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空间“质感”,仿佛找到了一个临时的锚点。
“有效!”石罡惊喜。
“继续。”苏婉的声音依旧平静,“石罡,缓步前移,步幅一致。影刺,侧翼掩护,注意我标记的‘安全路径’……”
在苏婉如同精密导航系统般的指挥下,突击组开始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在盲域中前进。他们不再依赖各自的感知,而是将自身的行动完全交由苏婉的判断,形成了某种奇妙的“共生”状态。每一次迈步,每一次格挡,每一次规避,都建立在绝对信任的基础上。
后方,雷震(火药)和工蜂、白鸢也被要求协同。工蜂尝试释放微型探测机器人,但在空间干扰下纷纷失灵。白鸢的能量探测器读数一片混乱。
“火药,听我频率。”苏婉的声音再次响起,“在你正前方十米,地面有微弱能量淤积点,尝试用最低当量的‘震颤’爆破进行扰动,但必须控制范围,直径不能超过一米。”
雷震撇撇嘴,对于这种“限制性创作”有些不满,但还是依言照做。他小心翼翼地配置了微量炸药,精准投掷。
“嗡……”一声低沉的震动,那个能量淤积点被成功扰动,散发出的干扰波纹短暂地勾勒出了前方一小片区域的轮廓,为突击组提供了宝贵的瞬间视野。
就这样,在绝对的黑暗和混乱中,依靠苏婉超乎常人的大局观、信息整合能力以及临场指挥,依靠队员们逐渐放下成见和习惯的绝对信任与执行,“利刃”艰难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穿过了这片令人绝望的盲域。
当众人终于踏出盲域范围,重见光明时,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们互相看向彼此,眼神中少了一些隔阂,多了一丝共同经历过磨难后的复杂情绪。尤其是石罡、影刺和洪泰山,看向苏婉的目光中,首次带上了真正的认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第二课:极致的控制与代价——「精密破坏」
针对雷震的“艺术发挥”问题,龙渊亲自“授课”。
训练场中央,竖起了一百根特殊材料制成的、象征着关键设备或结构的“能量导管”。导管的排列极其复杂,彼此之间能量相连。
“火药,你的任务,是切断第三排、第二列那根红色的主能量导管。”龙渊指着目标,“但有几个条件:第一,爆炸不能波及周围三米内的任何其他导管;第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不能超出以目标为圆心、半径五米的半球形范围;第三,爆炸后残留的有害物质和能量辐射,必须低于安全标准。”
雷震看着那密密麻麻、能量流转的导管阵列,眼睛放光:“有意思!这才是挑战!”
他摩拳擦掌,开始计算。但很快他就发现,常规的爆破手段几乎不可能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威力小了,切不断特殊材料制成的主导管;威力大了,必然波及周围。控制冲击波范围更是难上加难。
他尝试了数次。
第一次,爆炸威力足够,但冲击波扩散,震碎了三根邻近的导管,警报声刺耳响起。
第二次,他试图用定向装药,控制了冲击波,但爆炸产生的金属射流还是击穿了一根远处的导管。
第三次,他加入了中和剂试图降低辐射,却又影响了爆炸的稳定性,导致切割失败……
一次次失败,让原本兴奋的雷震渐渐焦躁起来,头发被抓得更像鸟窝。他引以为傲的“爆炸艺术”,在如此精密的要求面前,似乎变得笨拙而低效。
“爆炸不是毁灭,而是达成目的的工具。”龙渊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冷静而直接,“当你无法控制你的工具时,它带来的就不是胜利,而是灾难。想想合练时,你的‘彩虹桥’给队友带来了什么?”
雷震愣住了,脑海中闪过石罡被彩烟笼罩的狼狈,工蜂无人机的失控,苏婉被迫中断的潜入……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追求的“艺术”,在团队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沉默了很久,最终扔掉了那些花里胡哨的自制炸药,拿起了一块标准的高能塑性炸药。他开始像一个小学生一样,重新学习装药量、起爆方式、屏蔽层设计、冲击波导向……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到毫米和毫秒。
最终,在一次几乎耗尽他所有耐心的精心计算和布置后,一声极其沉闷、被严格约束在极小范围内的爆炸响起。
目标红色导管应声而断,断口整齐。
周围导管,毫发无伤。
冲击波和破片,被完美限制在五米半球内。
有害残留,低于安全标准线。
成功了!
雷震看着这个“毫无美感”却完美达成所有要求的爆破效果,脸上没有以往的兴奋,反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和……明悟。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第一次意识到,“控制”有时候比“威力”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
第三课:融入与互补——「现代武者的定位」
针对洪泰山对现代装备和战术的不适应,冷锋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她没有强行要求洪泰山改变习惯,而是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训练。
她让洪泰山脱下那身让他别扭的重型防护服,换上了更轻便、不影响活动的特制作战服,只保留了核心部位的防护和基础的通讯模块。
然后,她安排洪泰山与石罡进行高强度的一对一协同防御训练。训练中,模拟各种能量攻击、物理冲击和精神干扰。
起初,洪泰山依旧习惯性地依靠自身气血和拳劲硬抗,虽然大部分攻击都能挡住,但也显得颇为吃力,尤其是对某些无形的能量侵蚀,防御效果不佳。
而石罡则依靠臂盾和现代能量偏转技术,能够更高效地抵御这些攻击。
“泰山,你的‘撼山拳’意蕴,在于不动如山,在于以拙破巧。”冷锋在一旁点拨,“为何不将这份‘意’与石罡的‘盾’结合?你的气血感知对生命体威胁极其敏锐,为何不利用这点,成为突击组最敏锐的‘警报器’,而非非要去替代‘盾’的角色?”
洪泰山若有所思。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他不再试图去格挡所有攻击,而是开始尝试与石罡配合。当石罡举盾防御正面冲击时,洪泰山则凝聚气血,感知侧翼和后方可能出现的、擅长潜行或能量攻击的“隐形”威胁,提前发出预警。他甚至尝试将自身那凝练的“劲”附着在石罡的臂盾上,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其防御强度和抗能量侵蚀能力!
当一面凝聚了古武“撼山劲”的现代合金盾牌,稳稳挡住了一道模拟的“冰蚀”吐息时,石罡和洪泰山都愣住了,随即眼中都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他们发现,传统武学与现代科技并非水火不容,反而可以相互补充,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洪泰山不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古代人”,而是找到了在现代战场上,属于古武宗师的、不可替代的独特定位!
潜移默化的改变:
训练是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在这一次次针对性极强的、近乎残酷的打磨中,“利刃”的队员们,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林风(鹰眼)依旧沉默寡言,依旧喜欢占据最远的狙击点。但他开始会在通讯频道里,用最简练的语言提前告知墨羽他即将打击的目标和可能造成的战场影响。墨羽虽然还是觉得他难以沟通,但至少能够据此调整自己的狙击节奏和警戒范围,两人之间那种无形的壁垒,出现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苏婉(百灵)依旧保持着那份优雅与疏离,但她开始更加主动地与其他队员交流,了解他们的能力特点和战斗习惯,以便在关键时刻做出更精准的指挥和判断。她发现,当团队成员开始信任她的指引时,她所能发挥的作用,远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大得多。
雷震(火药)依旧痴迷于他的爆炸物,但他的“创作”开始更多地考虑实用性和团队配合。他设计了一些专门用于清除特定污染陷阱的“净化炸弹”,以及可以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开辟通道的“消音爆破”。他的“艺术”,开始为团队服务。
洪泰山(泰山)依旧对大部分电子设备敬而远之,但他开始努力学习基础的战术手语和通讯代码,并且更加注重与石罡、影刺的配合。他那一身恐怖的武力,正在逐渐融入突击组的整体节奏之中。
龙渊和冷锋将这一切变化看在眼里。
“猛药起效了。”冷锋站在指挥席前,看着训练场上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协同障碍穿越的队员们,虽然依旧偶有磕绊,但比起初次合练时的混乱,已然有了天壤之别。
龙渊负手而立,目光深邃:“还不够。这只是形似。真正的‘神’,需要血与火的淬炼,需要……一场真正的战斗来凝聚。”
他知道,训练场上的默契终究是纸上谈兵。只有当他们共同面对生死,在绝境中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将十一个人的心,锻造成一颗属于“利刃”的、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
而这一天,或许不会太远了。
本章详细描绘了龙渊和冷锋如何用极具针对性的特殊训练,解决团队磨合问题,促使新老队员开始转变,展现了“兵王”式练兵的严苛与高效,为团队的最终成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