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四年春,汉中。
经过一个冬季的紧张筹备,粮草军械已大量囤积于南郑、沔阳等地。
八万北伐精锐,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蛰伏在秦岭的层峦叠嶂之中。
丞相府行营内,气氛肃杀。巨大的沙盘上,山川河流、关隘城池纤毫毕现。
诸葛亮羽扇纶巾,立于沙盘前,目光沉静如水。
陈到一身戎装,侍立其侧,骠骑大将军的威仪尽显。
下方,魏延、赵云、吴懿、高翔、王平等一众将领肃然待命。
“诸位,”诸葛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天时已至,北伐之举,在此一战!我军战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子龙。”
“末将在!”赵云踏步而出。
“命你率精兵一万,大张旗鼓,出褒斜道,佯攻郿城,做出直取长安之势!务必吸引曹真主力于关中!”
“末将领命!”赵云毫不犹豫。
“文长。”诸葛亮看向魏延。
魏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洪声道:“末将在!”
“命你为前部先锋,率本部五千精兵,为我主力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扫清沿途障碍,直指祁山!”
“丞相放心!延必为大军开出一条坦途!”魏延抱拳,声若洪钟。
诸葛亮最后看向陈到,目光中充满了托付与信任:“叔至,总督诸军事,随中军行动,统筹全局。此番北伐,前线军务,皆由你临机决断!”
“到,遵丞相令!”陈到肃然拱手。他知道,这是诸葛亮给予的最大信任和权力。
“其余诸将,各依此前部署,随中军行动!”诸葛亮羽扇一挥,“出兵!”
没有过多的誓师口号,只有简洁高效的命令。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按照预定的齿轮,精准地运转起来。
赵云率领的偏师率先行动,旌旗招展,鼓噪而进,沿着褒斜道浩浩荡荡杀向郿城方向,故意将声势造得极大。
而与此同时,诸葛亮亲率包括白毦兵、元戎营在内的八万主力,以魏延先锋为引导,偃旗息鼓,人衔枚,马裹蹄,沿着更为隐蔽但也更为艰难的祁山道,悄然前行!
秦岭古道,险峻异常。但汉军准备充分,士气高昂,又有魏延这等悍将开路,大军行进速度竟出乎意料的快。
祁山,位于陇山与秦岭交界,是进入陇右(今甘肃东部)的门户。当诸葛亮、陈到统帅的蜀汉主力,如同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祁山脚下时,整个陇右地区,瞬间陷入了巨大的震动和恐慌之中!
曹魏方面,包括辅政大将军曹真在内,都判断蜀汉主力会沿褒斜道或子午道直扑关中,重兵皆布防于长安周边。对于祁山方向的防御,相对薄弱。他们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竟会舍近求远,选择这条看似迂回,实则直插陇右腹地的路线!
蜀军的出现,完全打乱了魏军的部署。陇右各郡,兵力空虚,守备松懈。
兵锋所向,势如破竹!
南安郡太守首先顶不住压力,听闻蜀军主力已过祁山,又有名震天下的诸葛亮和陈到亲至,自忖无法抵挡,竟直接开城投降!
消息传开,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天水郡太守马遵,本欲抵抗,但其麾下参军姜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等年轻官吏,早已对曹魏统治不满,又久慕诸葛亮之名,见蜀军势大,竟联合起来,逼走马遵,大开城门,迎接诸葛亮大军入城!尤其是那名叫姜维的年轻参军,胆识过人,言辞恳切,令诸葛亮一见便心生喜爱。
紧接着,安定郡太守见南安、天水皆降,自知独木难支,为了保全性命和家族,也选择了献城归顺。
短短十余日间,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陇西、广魏)已有三郡传檄而定!蜀军兵不血刃,便取得了大片土地和人口!
诸葛亮治军严明,下令不得扰民,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安抚百姓,任用降官,迅速恢复秩序。陇右百姓久受曹魏统治,对“汉室正统”本有期待,又见蜀军纪律严明,与传说中凶神恶煞的形象截然不同,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蜀军大营,中军帐内。
捷报频传,众将脸上皆洋溢着兴奋之色。
魏延更是按捺不住,请战道:“丞相!大将军!陇右震动,魏军胆寒!末将愿率一支精兵,乘胜追击,直取陇西郡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若能攻克上邽,则陇右大局定矣!”
诸葛亮与陈到对视一眼,陈到微微点头。
诸葛亮羽扇轻摇,沉声道:“文长所言,正合我意。上邽乃陇西重镇,连接凉州与关中,必须拿下!文长,着你率本部兵马,并增调五千精锐,即日出发,兵围上邽!我与大将军率主力随后便至!”
“得令!”魏延大喜,领命而出。
陈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上邽的位置,对诸葛亮道:“丞相,上邽一下,凉州便成孤悬之势。届时,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说降凉州诸羌及刺史,则我军声势更壮!”
诸葛亮颔首:“叔至思虑周详。待上邽战事一定,便行此事。”
他望向帐外,目光似乎穿透了营帐,看到了那片广袤的陇右大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昂:“祁山烽火已燃,就看这燎原之势,能否烧到长安城下了!”
蜀汉的旗帜,在祁山道上高高飘扬,初战的顺利超乎想象。
然而,陈到和诸葛亮都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曹魏绝不会坐视陇右丢失,激烈的反击,即将到来。
而上邽,将成为北伐第一阶段的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