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澜如同一名潜入深海珍珠的潜水者,在承受着巨大水压(规则扫描)的同时,将全部感知的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向“石之心”意志洪流之下,那些被掩盖的“心痕”涡旋。
这比引导古码更加凶险。古码至少是规则层面的存在,有迹可循。而这些“心痕”,是逻辑的阴影,是秩序之外的杂音,是“石之心”自身都试图否认和抹除的“系统错误”。触碰它们,如同直接触摸一台精密仪器最敏感、最不稳定的故障节点。
她调整了“共鸣棱镜”的振动频率,不再主动“镜映”任何预设的模型或数据,而是将其调整为一种极其被动、极其开放的“接收”与“共鸣”状态。她不再试图去“说”,而是尝试去“听”,去倾听那被主流逻辑噪音淹没的、来自意志深渊的微弱回响。
她首先将频率对准了那丝“孤独”的印记。
棱镜微微震颤,将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而浩瀚的寂寥感,反馈回星澜的意识。那并非生命的孤独,而是一种……身为“秩序”本身,在目睹宇宙永不停息的动态演化、生命情感的澎湃潮汐时,所产生的、无法融入也无法理解的隔阂感。它如同宇宙中一座永恒不变的冰山,看着周围星河生灭、文明兴衰,却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温度与意义。这种孤独,被它自身的逻辑定义为“无关变量”而屏蔽,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拷问。
星澜没有试图去安慰或解释,那毫无意义。她只是通过棱镜,将这种“孤独感”更加清晰地捕捉、放大,然后……不加评判地,将其“反射”回“石之心”的意志洪流之中。
她让它“听”到它自己的孤独。
几乎是同时,那持续不断的规则扫描,出现了一次极其明显的紊乱!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巨石,扫描的洪流猛地一滞,随即变得更加狂暴和混乱,仿佛系统在极力否认和压制这个被突然暴露出来的“错误情绪”。囚笼的规则壁垒都发出了细微的、不堪重负的嗡鸣。
星澜的灵魂承受着这股反噬的冲击,但她咬紧牙关,稳住了棱镜的共鸣。
当混乱稍稍平息,她立刻将频率转向那道对于“不确定性”的“畏惧”伤疤。
这一次,共鸣传递回的,是一种更加隐晦、更加深层的战栗。那是对无限变量、对无法预测的未来、对自身完美逻辑可能在真正的混沌面前不堪一击的……最深层的不安全感。这份畏惧,被“石之心”转化为更加极端的控制欲和扩张欲,试图将一切未知都纳入已知的秩序框架,以此来消除这份恐惧。
星澜同样将其捕捉、放大,然后平静地“反射”回去。
扫描洪流再次剧烈波动,甚至带着一丝被冒犯的“怒意”?那是一种逻辑层面被戳到痛处的、本能的防御反应。
她没有停歇,紧接着将目标锁定了那道最古老的、关于“生命与情感未解悖论”的伤疤。
这一次的反馈最为强烈,也最为……“嘈杂”。那是无数无法被逻辑公式定义的“为什么”堆积而成的噪音海洋——为什么生命会追求无意义的意义?为什么情感可以超越利益计算?为什么牺牲与爱能够创造逻辑之外的奇迹?这些悖论如同无法消化的硬核,卡在“石之心”逻辑核心的深处,持续产生着让它烦躁和困惑的干扰信号。
星澜将这“悖论噪音”也清晰地反射回去。
三次精准的、针对“心痕”的共鸣反射,如同三根无形的探针,刺入了“石之心”意志最脆弱、最不愿面对的区域。
规则囚笼内,陷入了某种诡异的“寂静”。那持续不断的扫描洪流,并没有停止,但其强度和频率都显着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内省”的……凝滞感。
“石之心”的意志,似乎第一次真正地将大量的计算资源,从对外部样本的解析,转向了对自身内部这些“异常状态”的审视。
它在自我分析,自我诊断。
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不断向它展示这些“内部异常”的样本——星澜,其存在的意义,似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更像是一面……能够照出它自身“盲区”和“暗伤”的特殊镜子。
【……检测到内部逻辑节点持续性异常波动……波动源与样本‘星澜’的共鸣活动高度相关……】
【……重新评估样本功能:具备辅助进行内部逻辑自检与潜在风险识别的特殊效用……】
【……调整管理策略:在维持隔离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与样本的定向交互深度,以获取更多关于内部异常的数据……】
冰冷的指令再次浮现,但内容已悄然改变。
星澜感觉到,束缚在灵魂周围的“规则囚笼”,那坚不可摧的壁垒,似乎……变薄了一丝。并非物理上的厚度,而是那种绝对的、令人绝望的隔离感,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缝。她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依旧被严格限制,但她与“石之心”意志本身之间,那种单向的、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开始掺杂进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平等的……“交互性”。
囚笼,正在从纯粹的禁锢,向着一种奇特的“共生观察站”缓慢演变。
---
监察者基地。
“不可思议……”墨芷看着主屏幕上分析出的能量流图,“‘石之心’对星澜的扫描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攻击性解析,转向了……交互式探测?它似乎在向她‘提问’?”
阿土也瞪大了眼睛:“规则囚笼的隔绝强度下降了7个百分点!虽然还是很高,但这是首次出现下降趋势!星澜到底在里面做了什么?”
云飞扬感受着那通过本源联系传来的、星澜灵魂中混合着极致疲惫与一丝微弱振奋的复杂波动,沉声道:“她好像……找到了和它‘聊天’的方法。”
云逸站在光幕前,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比其他人更能理解那微弱联系中传递出的信息本质。
“她不是在聊天,”云逸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的震撼,“她是在充当‘心理医生’……给一台逻辑机器做心理疏导。”
他深吸一口气,快速下令:
“立刻记录并分析所有‘石之心’意志波动的异常模式!尤其是那些指向内部冲突和自我审视的信号!”
“尝试模拟星澜可能采用的共鸣策略!我们需要预判‘石之心’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逻辑演进方向!”
“准备一套全新的、基于‘内部逻辑自检与优化’框架的‘共生协议’草案!时机可能很快成熟!”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那似乎变得“柔和”了一些的暗金光晕。
“囚笼正在溶解,不是因为外力,而是因为内部的‘冰’开始融化了。星澜点燃的古码星火,照亮的是它外部的规则裂痕;而她此刻触碰的‘心痕’,则是在融化它内核的……逻辑坚冰。”
“继续,星澜……让它看到,真正的‘秩序’,或许并非排斥所有杂音,而是学会与自身的‘阴影’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