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令婉的葬礼如同投入深潭的一粒小石子,未能掀起任何波澜,便悄无声息地沉没了。后宫依旧在萧明玥的掌控下井然有序地运转,仿佛那个曾母仪天下的女人从未存在过。然而,萧明玥的心却并未因此完全安定,沈令婉临终前那无人得见的凄惨,如同一道冰冷的阴影,提醒着她权力巅峰之下潜藏的万丈深渊。
她需要更牢固的掌控,不仅仅是名分上的尊荣和六宫事务的管理,更需要实质的、足以在任何风波中保全自身的力量。而这份力量,除了东宫未来的倚仗,眼下最关键的,便是这宫禁之内的防卫——宫闱锁钥。
这一日,她召了李德全前来,问的却并非日常宫务,而是看似不经意地提起了宫中侍卫的轮值与调配。
“近日宫中无事,倒是清静。只是本宫瞧着,各宫门值守的侍卫似乎换了些新面孔?”她捧着暖炉,语气闲适,如同寻常唠嗑。
李德全心领神会,立刻躬身回道:“娘娘明鉴。年前确实有一批老侍卫到了年纪放了出去,补进来些新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良家子,身家清白。如今宫禁防卫由侍卫处统一调配,各处统领也都是皇上信得过的老人。”
“皇上信得过的,自然是好的。”萧明玥微微颔首,话锋却轻轻一转,“只是这宫中安危,关乎皇上、太后、太子与本宫的安危,更是社稷稳定的根本,容不得半点疏忽。侍卫处职责重大,几位统领想必也是夙夜辛劳。”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李德全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尤其是如今太子居于东宫,更要确保万无一失。李公公常在御前行走,与侍卫处几位大人想必也熟悉,若有闲暇,不妨也多关切几分。若是听闻有何难处,或觉何处防卫尚有疏漏,也好及时提点,防患于未然。”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宫禁安全的重视,又点明了关切东宫安全的正当性,最后将“提点”与“防患”的责任,看似随意地交给了李德全。
李德全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皇贵妃这是要将手,伸向宫禁防卫这块历来由皇帝直掌、后妃极少能插足的核心领域。她并非要直接夺权,而是要通过他这条线,了解、渗透,乃至在关键时刻,能施加影响。
他想起那份沉甸甸的血誓,想起皇贵妃翻云覆雨的手段,心中再无半分犹豫,连忙应道:“娘娘思虑周详,奴才佩服。奴才定当谨记娘娘吩咐,对侍卫处那边多加留意,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必第一时间回禀娘娘。”
“嗯,你办事,本宫向来放心。”萧明玥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不再多言。
自那日后,李德全往侍卫处跑动的次数便悄然多了些。有时是借着传达皇帝口谕的机会,与几位统领闲话几句;有时是以内务总管的名义,过问一下侍卫们的冬衣炭火是否足备;有时甚至只是“偶遇”某位下值的统领,关切地问候两句家中老小。
他做得极其自然,不着痕迹,却将侍卫处几位主要统领的性格、背景、人际关系,乃至他们彼此间的微妙龃龉,都一一摸清,并择其要紧者,源源不断地报与紫宸宫知晓。
萧明玥则如同一个最耐心的猎手,将这些信息在脑中细细梳理、分析。她并不急于动作,只是默默地熟悉着这块原本陌生的领地,寻找着可能的突破口与可资利用的节点。
同时,她也开始更加留意每日宫门落钥、开启的时辰,留意各宫区域巡逻侍卫的班次与路线。她甚至以“偶感风寒,夜间难眠”为由,让晚翠悄悄留意过紫宸宫外围夜巡侍卫的严谨程度。
这一切,她都做得悄无声息。
数日后,她从小顺子递来的、关于某位侍卫副统领家中老母病重、急需珍贵药材的消息中,看到了机会。她并未直接赏赐,而是通过李德全,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让那位副统领“意外”地得到了一位“不相熟”的太医的诊治和所需的药材。
恩情,在对方尚不知来源时种下,往往最为牢固。
宫闱深深,锁钥重重。萧明玥正用她独有的、精细而耐心的方式,将这把关乎生死安危的钥匙,一点点地,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她不求一时之效,她要的是在这九重宫阙之内,构建起一张真正密不透风、只属于她的安全网。
当又一次听到李德全禀报,那位受惠的副统领在酒后对“那位暗中相助的贵人”感激涕零时,萧明玥的指尖轻轻划过案上一份关于年节宫宴护卫安排的奏报,唇边掠过一丝极淡的、冰冷的笑意。
锁钥在手,方能心安。这通往权力巅峰之路,每一步,都不能踏空。